陶磊
[摘? ? ? ? ? ?要]? 微課作為一種信息工具,它以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開展,記錄老師在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以一節中職信息技術程序設計的教學設計為例,通過將微課應用于中職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嘗試利用新的教學手段,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關? ? 鍵? ?詞]? 微課;高效信息技術課堂;Authorware程序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253-01
在倡導“高效減負”的今天,“減負”要從教師做起,只有實現“高效”——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才能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那么,中職教師該如何打造一個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一、微課的概述
面對中職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改變困境——將微課應用到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還能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這樣一來,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便可以及時向教師進行提問,而教師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制訂準確合理的應急方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一)微課的提出
在國內最早提出“微課”一詞的就廣東省佛山教育局胡鐵生老師,他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學與活動過程。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的特點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短”“小”“精”“悍”。
1.“短”
微課的教學時間短,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根據教學專家對學生課堂注意力規律的研究,學生上課開始的前10分鐘學生注意力是最集中的,10分鐘以后學生的注意力便開始不同程度的分散。因此,微課將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小”
微課是針對教學重難點而制作的,有利于學生把握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學生觀看完微視頻,做完作業但還有不懂的地方,那部分是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的地方,而不是講學生已經懂得地方,這無疑是在浪費寶貴的上課時間。所以把微課引入課堂,學生的學習任務更加明了,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會更加明確,教師可以把花在學生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上。
3.“精”
微課只聚焦于某個具有重要學習的知識點(難點、重點)或教學環節,針對性更強,內容更加精煉。教學過程主要是通過拍攝錄像制屏幕的方式進行,表現形式生動形象,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悍”
微課“效微不薄”。微課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過不斷的微知識、微學習,從而達到大道理、大智慧。
二、微課在中職程序設計課堂中的應用
本人在教多媒體制作Authorware程序設計一課時嘗試應用微課來提高課堂效率。
(一)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讓圖標跳轉等基本操作,也學會了畫簡單的流程圖,認識了順序結構以及在仿真界面調試等知識,具備了基本的用仿真版軟件來編程的能力。但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編成和調試的技巧還不熟練。
(二)設計思路
我對整課堂的設計思路如下:在課堂導入部分,播放一段有關輸錯密碼要求重新輸入的操作視頻,創設情節,喚醒學習的情緒,激活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帶入問題進行思考,引出本課的課題——循環結構。然后,我設計了三個任務,從任務分析開始,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學習,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最后通過一個自選任務,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小試牛刀。任務一:創設一個登錄郵箱要求輸入密碼的情境,讓學生設計一個循環結構,要求登錄者輸入正確的密碼。任務二:讓學生嘗試用“循環模塊”復雜化出任務一中的程序,并嘗試模仿ATM錯誤登錄超過三次跳轉到不可登錄界面。
(三)引入微課,攻破難點
在教學設計時,我就發現任務二將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只“攔路虎”,如何讓學生通過已知的“順序結構”來理解“循環結構”和“循環”的原理,將是本課急需攻克的一個難題。因此,我在課前針對“循環結構”設計了一個微課。
我設計的微課內容包括:學習任務和與之配套的微視頻(大約4分半鐘)。這個微課屬于講授演示類型。通過教師的演示和講解,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從“順序結構”轉化到“循環結構”的過程,學生更容易理解這個轉化的過程。通過類似順口溜(“第一步、找到循環體;第二步、確定循環次數;第三步、找準插入點”)的三個步驟,加強學生記憶,滲透學習方法。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單,強化記憶,清理知識點,突破本課難點。
(四)巧用微課,提高課堂效率
在課堂上,我通過“集學”和“自學”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任務二。這里提到的“集學”是指,先讓全班學生一起觀看一邊微課,已經看懂的學生就可以嘗試完成學生任務單中的任務二;“自學”是指在“集學”一遍以后還沒看懂的學生可以自己多看幾遍,直到看懂為止,然后再去完成任務。這樣的設計是考慮到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知程度的差異,從而給能力較弱的學生再次學習的機會,實現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微課不能代替課堂教學,它只是把知識高效傳遞給學生,把知識點特別是難點和重點放在微視頻里,使課堂教學能夠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保證了教學的連續性,有效實現了“高效減負”。微課雖小,卻可以小見大,在網絡時代知識碎片化的趨勢下,微課的生命力將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