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寶
[摘? ? ? ? ? ?要]?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德育素養使其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中職學校的道德教育是一個難題,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并改進教學方法。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探究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策略,全面解析藝術教育對中職學生德育的推動。
[關? ? 鍵? ?詞]? 藝術教育;中職;德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300-02
完整的教育體系必須落實道德教育,這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動力,也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中職院校德育教育以學生就業為基本目標,遵從“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互動式教學,以課堂為場地,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逐漸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落實“藝術育人,道德育人,理念育人”的高階德育目標,為德育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對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而職業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通過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來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添磚加瓦。其中,中職藝術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蓬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推進中職學生德育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要素,而社會是否協調、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期穩定,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所有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如果沒有健康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標準,那么社會和諧就無法實現。中職學校盡管以幫助學生就業為導向,但對于學生良知的培養也相當重視,尤其體現在引導學生了解心理知識、塑造健康心理、增強承受能力等方面。
二、開展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前提
(一)解決“理解”問題
這種理解不僅僅是對學生的理解,也是對教師和領導者的理解。只有在這兩個方面都到位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改善德育。道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自己的專業特色,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包括思想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心理素質、情感教育和價值觀等在內的德育。為此,教師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創造良好的德育情境。首先,認真梳理道德教育的目標,將道德教育定位到“情感態度的培養”中;其次,結合社會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通過案例分析來宣講道德教育。
(二)增加德育課程
中職學校可以在空閑時間組織一些文化和藝術活動,圍繞德育開展相關課程,逐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白地講解道德知識,而應在“動之以理曉之以情”的基礎上,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結合藝術教育來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思想,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構建德育體系
中職學校可以模仿本科院校正規德育課程的創設,構建一個適合自身特點的德育體系,積極利用外界環境的力量,比如文學協會、詩歌協會、書法協會、公共關系協會等;或者利用社區組織,從大環境上不斷完善德育體系,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三、教師是推進德育工作的主導者
(一)加強對學生技巧的培養
中職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就直接就業,因此在校期間的德育旨在培養學生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自信進入社會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以養成良好的心態,并向學生提供人際溝通技巧、求職技巧和社會調查等方面的指導。
(二)打造中職學校校園特色
豐富的校園活動是培養學生技能和德育素養的沃土,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成長的良好環境。以文學社為例,這是一個分享思想、培養技能、發展個性的正能量組織。教師可以制定專門的運行機制和規定,使文學社有機地服務在校學生。中職學校的校園應該體現自己的特色,包括一切公共設施,都需要科學的規劃,因為它們都是滲透德育的良好載體。
(三)優化學生組織及管理工作
教師應對包括共青團、學生會等在內的校園學生組織進行優化,使其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首先,鼓勵學生參與這些組織并擔任管理干部;其次,制定明確的學生培訓制度,幫助學生掌握管理技巧;再者,擴大組織影響力,通過邀請訪問等手段吸納來自其他院校或者社會上的優秀人才,進一步發揮組織的長處。
(四)抓住德育的“靈魂”
教師應該明確,德育的本質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對人的管理和約束,而是尊重個體的差異和價值取向。中職學校倡導的“以生為本”是一種注重靈魂自覺成長的教育,強調用愛和知識來尊重、理解、欣賞并鼓勵學生,進一步培養社會的支柱。教師可以利用“道德教育論壇”這樣的平臺來加強與專家的對話交流,不斷提升自身對道德教育的理解。
四、藝術教育與學生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融合關系
自古以來,美麗和善良經常被視為一體。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審美教育理念的設計與兒童和青少年的審美和道德標準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比如,學生會被美妙的音樂所吸引,此時會非常認真地傾聽,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中。事實上,審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依存,盡管相對有一定的差異,但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除此之外,教育對象的審美判斷和道德判斷往往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使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可以發生共振。也就是說,可以同時進行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它們之間是相互融合的關系。
(二)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互補關系
藝術教育與道德教育的互補關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藝術教育可以促進道德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可以確保藝術發展的正確方向。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不難發現,一些頑皮的學生實際上并不壞,有時他們只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在課堂上,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不合群”的學生,盡量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尤其在藝術課程上,這些學生通常會表現出較強的活躍性和積極性,他們對音樂帶來的美感非常享受。
事實上,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可以相互促進發展。自古以來,藝術創作就符合當時社會的道德和倫理觀念。沒有道德倫理,藝術就可能會起到負面作用。每個國家和每個時代的藝術創作都必須考慮到道德因素和社會責任。同樣,藝術教育只有在道德教育的奠基下才能健康發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
(三)藝術教育有助于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標
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認為藝術教育是實現道德教育的手段,因此把藝術教育當作道德教育的輔助工具。事實上,藝術教育是實現更高道德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量。席勒在他的“美學著作”中一方面指出:“為了解決我們經驗中的政治問題,我們必須成為理性的人。”席勒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過去,人們認為人類發展的過程是從自然人到審美人到道德人。換句話說,道德修養是人們追求的最高目標,而藝術教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四)重視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兩者間的差異
教師不應秉承絕對的藝術主義或道德主義,而應在正確理解兩者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重視其細微差異,從而更好地開展德育教學。一般而言,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為獨立的學科存在,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規則,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標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即使我們強調藝術教育的美德功能或道德教育的藝術屬性時,它也是有限的。它們的差異和局限表現在藝術教育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培養美”,而道德教育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教育”;藝術教育的本質在于“愛”和道德教育的本質在于“自我約束”;“藝術教育是通過“圖像或聲音”來表示,精神內涵是不確定的,而道德教育注重用“概念”說話,強調內在人格的塑造。
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應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多思考,采用一切方法滲透德育。在當今社會,人的素質不僅局限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創造力、審美能力和情感態度。當前,道德教育和藝術教育的相互融合愈發深入,教師應及時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將藝術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基礎。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來促進兩者的相互滲透,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道德素養。
五、結語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項浩大工程,教師應具備勇氣和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難。其中,藝術教育作為走進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過程,發揮兩者的特性,使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殷哲.書法教學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7(32).
[2]朱靜媚.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職業,2018(9).
[3]王金龍.在化學教學中體現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