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紅
【摘 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漸的提高。為了讓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將自己的主導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就要積極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教學目標、新課程理念以及學生的個性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可以將日常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效率不高的地方進行提高和改善。本文將對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得高中化學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為今后高中化學教學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相關內容能夠為教師們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化學 分層教學 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無順序性,很多高中學生在面臨考試題目時往往出現模糊和陌生的情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學生提高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可以將化學知識進行及時整理和記憶,從而讓學生可以提高化學學習的興趣。本文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思維導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所謂的分層教學指的就是將班級之中的學生進行分層,高中化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分層,讓學生進行專門針對性的教學,達成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形成因材施教。高中化學教師在實行分層教學之前,要充分地參考學生的基礎數學水平和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進行合理科學的分層。
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一段時間之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情況,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其中第一個層次就是突破小組,這些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比較的扎實,思維邏輯水平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較高,這類學生在化學教師的教學之中得到良好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突破,從而能夠達到更高的化學成績和化學學習能力。第二個層次就是發展小組,這些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比較的一般,思維和自覺性相對較強,但是由于自身的學習方法不正確,化學成績和化學方法并沒有達到理想階段,教師通過教學的引導,讓學生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化學的能力。第三個層次為基礎小組,這些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比較差,學生態度和自覺性不高,不能很好地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幫助這些學生提高其自覺性,鞏固數學基礎知識,端正學習態度。
二、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轉變自身的授課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化學實驗的整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化學,循序漸進的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的思維發散性得到良好的拓展。學生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逐漸地探索到真正的答案。這也就使得學生能夠在化學試驗中積極地動手動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挑選合適的應用時機
在高中化學之中,應用分層教學需將實際中的化學教學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在高中化學教學開始時,例如在學習高中化學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時,教師要對本節課上的相關內容進行引入,并進行簡單的講解,讓學生進行回答,再從回答的結果之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結果作為本次教學的中心,教學的過程中要由簡入難,再將其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構建一個化學學習體系。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之中,要在合適的時機中進行引入,教師要和學生一同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將化學學習過程轉變為一個趣味探索的過程,學生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之中將知識進行鞏固,也能滿足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入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課后檢驗
在化學教學之中,課后習題是檢驗學生學習教學成果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要有意識的將學生進行分層。數學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布置作業聯系,練習的難易程度也要循序漸進。例如,教師可以將一個完整的化學題目分為多個難易程度不同的小題目,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進行解答,這樣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學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解答方法,這樣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提高。這就要求學生建立一個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覆蓋所學過的知識點。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從而可以提高知識的掌握程,成績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之中,分層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性,有效地提高化學課的教學效率,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化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偉麗.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J].中外交流,2018,(28):174-175.
[2]邢海.淺析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8,(11):50.
[3]馬伏清.新時期高中化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研究[J].赤子,2018,(11):221.
[4]張吉慧.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分析[J].中外交流,2018,(1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