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蘭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要回歸學生的生活,讓課程走進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識,密切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鑒于此,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時可以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并開展生活化的教學評價,以全面推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理念;高中歷史教學;應用
一、前言
近年來,生活化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成為當前教學活動中十分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生活化教學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將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實際交融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將抽象的歷史知識再現到學生生活實際中,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生命感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觀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生活化教學觀念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生活化教學觀念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歷史不僅與人類過去的活動有很大關聯,而且與當今社會有很大的聯系,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可以實現過去與現在的良好結合,使學生在體驗過去精神、氣節和情懷的過程中,對現在的文化素養、人文素養有深入感悟,全面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如教師講解《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古人在發展經濟時對自然環境的態度,以此反思當今的惡劣自然環境以及人類生存危機,加深學生對歷史長河中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指引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價值觀。
其次,生活化教學觀念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很多學生看來,歷史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本身充滿了枯燥性,所以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高。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將歷史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讓歷史貼切生活,貼切社會,極大豐富了歷史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歷史知識。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要遵循歷史教學規律,一方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另一方面要滿足學生求知探索的科學精神及嚴謹態度。歷史教學并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對于不符合歷史實際的遐想、沒有歷史依據的虛構,要堅決杜絕,這樣才能讓學生科學地認識歷史,才能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
(二)開放性原則
高中生本身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多角度、多層面、多形式地為學生提供歷史資料,指引學生進行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在生活化教學觀念指導下,整個教學活動從狹小的課堂延伸到整個生活中,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設置及教學開展過程中,必須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實現整個教學的開放。
(三)實效性原則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觀念并不是為了好看,或者是為了保證課堂熱鬧,而是為了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所以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理念時,必須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如教師在講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對當前生活中的農業活動進行闡述,總結出當前農業活動的特點,并與古代農業活動進行對比,看看哪些方面是從古代農業活動中演變而來的,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既加強了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又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代表性原則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聯系生活與教材理論知識時,應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例子,這樣才能全面加深學生的理解,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價值的實現。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人物、案例進行介紹,加強學生的關注,并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高中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觀念的具體應用
(一)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思想、教學任務的綜合反映,是課堂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關鍵依據,也是評價教學活動的重要指標。對教師來說,教學目標是整節課的靈魂,是教學效果的關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設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進行歷史知識的思考、探索,促使學生將歷史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一課時,可以在課前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調查:“你知道《封神榜》的故事嗎?紂王與周文王是什么關系?周公是誰?你知道祭祖有什么傳統嗎?”根據調查情況,制定與學生生活相符合的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知識與能力
掌握夏商世襲制和中央地方管理制,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變革,對西周政治制度進行歸納總結;
對比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探究其聯系。
2.過程與方法
構建歷史情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解決相關問題;
系統構建歷史知識體系,通過樹枝法表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聯系;
通過合作、互動、探究學習,解決學習重難點,如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聯系及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夏商神權色彩及世襲制特點;
利用歷史地圖了解西周分封諸侯的特點及作用;
讓學生講述祭祖,體會中華民族重視親情、血脈的傳統思想美德。
通過這樣的教學目標設置,可以全面將學生生活與課堂知識結合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二)選擇生活化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教學貼切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拉近學生生活與歷史之間的距離。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吻合的生活化內容,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導入。首先為學生展示兩幅圖片,一個是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一個是在古奧林匹亞赫拉神廟采集生火儀式,通過兩組圖片讓學生對雅典、希臘產生熟悉感,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其次,教師為學生展示雅典娜女神像和雅典帕提農神廟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雅典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這樣的建筑,并徐徐展開教學內容。這樣從學生生活中比較感興趣的奧運會入手,用雅典娜女神像激發學生對古希臘神話的熱情,然后提出問題,為學生學習提供目標,使學生對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濃厚興趣。
(三)實施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多層次、多角度地為學生提供想象的思維空間,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環境。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方法時,創設情境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歷史與現代相互交融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實現生活與歷史的結合,將歷史知識看作自身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例如在講解《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時,教師可以現場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秦朝統一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秦朝一統六國的歷程,將學生帶入六國戰亂不斷的社會風云下,感受統一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隨后在這一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秦朝中央集權制度進行學習和感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評價
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過于看重“量化”,學生的成績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對學生生活的關注,也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影響了評價的客觀性。在新時期下,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開展生活化教學評價。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動機等方面出發,面向學生的生活進行評價,關注學生在發展中的內在需求。評價目標要定位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利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學習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使學生可以全方位了解自身,揚長避短,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觀念可以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合理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加深歷史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聯,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確立歷史與現代知識體系,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極大幫助。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高中歷史教師要加大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力度,科學地實施生活化教學手段,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麗云.試析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6(09):163.
[2]王玉珍.淺析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01):147.
[3]魏移山.淺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理念[J].新課程·下旬,2017(09):133.
[4]肖勇.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理念[J].新課程(中學),2016(01):66.
[5]王園園.試論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6(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