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茂柏
【內容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課堂上,要想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更多知識,我們必須構建高效的課堂體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教學的效果才會顯著。
【關鍵詞】主體 高效課堂 課堂體系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傳統的被動接受式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單一、枯燥的學習氛圍更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建構高效的、充滿活力的課堂運行體系。而課堂要想高效,學生必須動起來。學生只有真正動起來,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的和諧發展作為的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從學生的實際經驗出發,以現有的活動資源為基礎,科學規范、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讓課堂充滿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一、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上課之前,要熟悉大綱的要求,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認真鉆研教材,調查研究學生的知識現狀,對這節課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的設計以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創作,在課堂中,學生可能會在什么地方卡殼,會在什么地方提出一個什么新的問題等等。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清楚,做到心中有數。總而言之,備課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上課,這樣,自己所設計的內容才會在課堂中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課要上得“有趣”
學生一開始有了興趣,才能有繼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老師讓學生用量角器出每個內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然后老師自信地說:“不用量你們手中的每一個三角形的角,只要你告訴我其中兩個內角度數,老師一定能準確地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不信就開始吧。”結果學生一個個報出,老師一個個答對,可神奇了。這時,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想三角形的內角和究竟有什么規律?從而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的內在規律,于是整個課堂都沸騰起來。學生在這節生動活潑、真實有趣的課中獲得了較好的感性認識。他們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三、引導學生用新的觀念來梳理已學過的知識,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用新的觀念,發揮自身的創造力進行知識梳理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將頭腦中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散亂的知識點結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通過把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使數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規律化,形成有序的網絡化的知識框架結構和學科知識體系,使學生將知識內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通過一次函數的圖像直觀地引導學生重新審視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用運動觀點來理解舊問題,把動態和常態結合起來,把“數”和“形”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知識才會掌握得牢固,學生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融匯貫通,教學效果才會顯著。
四、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
人們感知事物是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結果。心理學實驗研究發現: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能有效提高記憶成效。在課堂教學中,適時的使用教具,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和腦等感覺器官,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吸引學生,增加學生信息獲取量。總而言之,在課堂上,能讓學生動口的地方一定鼓勵學生去說,能讓學生動手的地方一定放手讓學生去做,能讓學生動筆之處一定要學生大膽地去寫,能讓學生動腦的地方教師絕不包辦代替。
五、正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建構主義學習觀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的建構過程。在課堂上多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更能促進學生在快樂的動手操作中主動獲取知識。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前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在課上,讓學生在平行四邊形上任意畫一條高,然后沿這條高將這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部分,再拼成另一個圖形(有梯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在這些圖形中,我們可以求出哪個圖形的面積?(長方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測量、討論:1、剪拼后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2、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和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3、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思考活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親自實踐中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要鼓勵創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深入分析并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規律,設計有梯度的教學活動,提出恰當的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還要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讓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敢說、敢想、敢問、敢做的精神。
總結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個性的場所。讓我們帶著激情走進新課堂,在課改的征程上,和學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讓我們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為學生的自主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和氛圍。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滋有味。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潮連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