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昕聲
【內容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脈絡中,水彩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分支。筆者結合自身的專業學習與教學經驗,嘗試研究在水彩教學的欣賞階段、練習階段、展評階段提出相應的興趣養成策略,以期提升水彩教學的魅力,促成學生在水彩學習領域的成長。
【關鍵詞】水彩教學 學習興趣 養成策略
水彩教學是初中美術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八年級美術的教學系統中占有重要一席。它的益處在于不僅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色彩的千變萬化,更能從中體會水彩輕盈靈動的特性,在構圖、用筆、用色上都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繪畫技巧,甚至可以激蕩學生無窮的想象能力。
一、欣賞階段的興趣養成策略:視覺化、親近化、故事化
1.視覺化的策略
所謂的視覺化,即呈現給學生的東西是有圖像的,顯然一切的藝術作品都應當是視覺化的,這才能夠給觀者以最直接的沖擊。在視覺化策略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呈示具體的經典水彩作品,以斑斕的視覺感受、淋漓的水色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2.親近化的策略
(1)展示故鄉風景的水彩
在描繪國外風景的水彩作品與記錄家鄉風物的水彩作品間,無疑后者更吸引學生。因此筆者認為,在水彩教學中充分運用學生的故鄉情結,也是一種有效的提升學生興趣的手段。
(2)展示身邊人物的水彩
舉例學生熟悉的身邊人物的作品,令他們了解到原來身邊亦有畫水彩的人,不僅提升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更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有利于課堂的教學。因此,筆者在水彩課堂上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收效甚好。
3.故事化的策略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筆者,平鋪直敘的講課方式并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若以故事性的情節導入,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故事化策略的由來。故事化策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教師講演水彩故事
教師給學生講解一幅水彩畫的背后故事,包括作者生平事跡、作畫歷程等。
(2)學生演繹水彩故事
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采用學生演繹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這主要指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比教師講解顯得更加生動有趣,當然故事的演繹應當以水彩作品為依托,避免過于冗長。
二、練習階段的興趣養成策略:游戲化、個性化、創意化
1.游戲化的水彩探索策略
筆者在教授水彩時,往往要先讓學生感受水彩的特性,包括水彩紙張、顏料以及水量的掌握。千篇一律的技法講授對于初中生來說未免枯燥,因此,筆者嘗試運用游戲化的策略,在輕松的氛圍內嵌入技法的講授與練習,更易提升學生興趣,增強他們探索水彩表達的能力。
2.個性化的色彩表達策略
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因此筆者也會尊重學生學習水彩時的個性表達,尊重個性表達也即給予表達的空間,更是對學生興趣的一種提升。在此策略下,學生可以色彩表達對風景人物的理解,甚至表達自己的情緒。在此過程中,教師只作適時的引導,不作具體的規則約束,學生學習的興趣會隨著他們自身的個性色彩探究而逐漸濃郁起來。
3.創意化的作業設計策略
美術課的作業設計應當與其他學科相區別,這毋庸置疑。而水彩學習課的作業,更是可以獨具創意,以獨特的設計反哺學生,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習興趣。筆者在多年水彩教學實踐中,也設計了多種不同的水彩作業,由此產生的作業效果也是常規作業布置所不能相提并論的。
(1)鄉土化的作業設計策略
歷經作品的賞析、技法的體驗后,學生嘗試水彩作品的繪制,為了使作品更貼近生活,同時也為了更大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進行鄉土化的作業設計,即讓學生畫一畫故鄉的原風景,走過的路,逛過的街,這比單純的臨摹要有趣得多,學生往往樂此不疲。
(2)情緒化的作業設計策略
情緒化的作業設計往往使即興的,這也是筆者偶然的體驗所感悟到的。學生在或興奮或平靜或難過的情緒下,筆尖所流露出的畫面也往往大不相同。情緒化的作業設計只要教師善于引導,一定能既體現出作品的獨一無二,又是對學生情緒的一種尊重和理解。
(3)主題式的作業設計策略
與前兩種作業設計策略相比,主題式的作業設計顯得更常規化一些。通常包括教師選定主題與學生自定主題兩種。比如某一節課集體以繪制水彩植物為主題,某一節課以集體繪制動漫為主題等。主題式作業設計策略的益處在于作業的規模往往是群體性的,在作業鋪陳上顯得規模宏大,在具體作業的進程中,學生之間因為主題的相似而交流頗多,彼此也會形成一個興趣點。
三、展評階段的興趣養成策略:展覽化、數字化、傳播化
1.學生作業的展覽化策略
展覽化策略即指將學生作品歸集展覽,這既可以展示一個階段的學生學習的成果,也是對學生學習的莫大鼓勵。成就激趣學生,形成良好的水彩學習循環,這對于師生而言都有大有裨益的。
2.學生作業的數字化策略
展評階段的數字化策略即將學生的作品進行拍攝或者錄制,以新媒體的形式進行保存,這種有別于紙本的媒體形式可以長久留存,隨時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作業的傳播化策略
學生作業的傳播化策略是指將學生作業以網絡、報紙等途徑進行傳播,或以明信片、紙本等衍生品進行傳播,以獲得大眾認可的角度來達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最終養成。
(1)網絡端的傳播
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教師展示空間進行作品傳播,收獲線上評價,獲得學習動力。
(2)衍生品的傳播
將學生作業制作成相應的衍生品,如水彩明信片、水彩畫冊、水彩封面練習本、個性徽章等進行傳播。
【參考文獻】
[1]《美術(八年級下冊)》,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烏云嘎.水彩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J].未來英才,2015(13).
[3]王華光.《初中美術水彩畫教學中的三個難點》,中國論文網,http://www.xzbu.com/9/view-917809.htm
(作者單位: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