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娟
摘要:語感指代的是指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一種敏銳感知能力及深入理解能力,是一種自動化的意識活動。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夠對學生后續英語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出保證,促使學生逐漸走上一條全面發展道路上。
關鍵詞:鄉村;初中;英語教學;語感培養;方法
1.問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語感既是語言訓練水平的標志,也可以體現出來學生的語言能力水平,語感的形成依靠的是長期的聽說訓練,在長時間積累的背景之下形成,其所包含的是人們對英語語音、語義和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者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及應用,是在反復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成理性認識論的經驗及體驗,語感其實是來源于語言實踐當中,能夠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語言實踐活動,語言其實是構建在語言內容的基礎上。筆者依據實際工作經驗及相關文獻資料的記載,詳細分析農村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的方法,希望能夠在日后相關工作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起到一定借鑒性作用,最終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2.引導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形成較為深入的認識
語言是交際過程中應用到的一種重要工具,在語言交際的過程當中,一定需要對其文化背景形成深入的認識,否則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歧義,因此學生應當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一定語感。眾所周知的一個問題,中式英語其實就是依據漢語表達方式與習慣來表達英語的一種不標準表達方法。之所以會形成這種錯誤,就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差異這個問題。因此學生難以對英語的正確表達方法形成深入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種問題,某些學生在對“力大如牛”進行英文翻譯的過程當中。會將其翻譯成“as strong as cow”,但是實際上是應當將其翻譯成“as strong as horse”。學生之所以會在翻譯的過程中發生這種問題,就是因為中英兩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樣的,中國從古代開始就會使用牛來耕地,英國一般是使用馬來干農活。所以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向學生闡述中西文化當中存在的差異,全面地向學生介紹英國的文化背景。以便于可以促使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以及傳統習俗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因此能夠讓學生在真實性更強的英語環境當中,學習到精準性更強的英語語言應用方法。
3.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靈活的應用英語思維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遵循的原則是“盡可能使用英語,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母語”,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應當盡可能少將母語當成中介來做翻譯,即便是使用母語來翻譯的話,也應當注意到對比這個問題。因為想要完全用一種語言去對另外一種語言進行解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在某些情況下,一些英文句子和單詞難以使用漢語來解釋,或者是在解釋之后理解的難度更高了,難以讓學生對句子和詞語的內含和外延性知識形成深入的認識。在出現上文中所說的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應當為學生列出來一些包含單詞或者語句的句子。引導學生能夠在具體的語境當中去猜想,對單詞或者語句的含義形成深入的認識。教師創設出來的語境應當和學生學習的詞語、句子之間的適應性比較強,讓學生呈現出來一種容易接受的態勢。既能夠讓學生對單詞及語句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也能夠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一定語言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靈活的應用自身的英語思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應用英語思維和養成英語習慣的難度大幅度降低。
4.語音應當得到充分地重視
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環節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規范化的語音和語調能夠為口語交際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優秀的語感。所以教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一定需要開展語音教學工作,促使學生能夠對各個字母的發音形成深入的認識。重音、連讀以及語調知識教學應當得到充分地重視。學習語音模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跟隨磁帶和光盤來進行模仿,促使學生能夠對規范的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形成深入的認識,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提升自身語音語調學習力度,讓學生開展模仿活動。在語音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使用到的是打拍子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韻律及節奏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
5.重視朗讀和背誦
古人曾經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應用到的重要方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適應性比較強,朗讀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過程中應當到的最為基礎的一種方法。因此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朗讀及背誦,課內外找尋一些內容讓學生來朗讀。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應當引導學生關注語音、語調及停頓,將英語的韻味和美感充分呈現出來。當天學習到的額知識應當要求熟讀,并背誦,以便于可以對學習效果做出一定保證。也可以邀請家長來對學生的背誦和朗讀進行監督,要求家長來對兒女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找尋各種英語詩歌,在課前引導學生朗讀。每一節課之前都交由值日生完成朗讀活動,并讓全體學生來對朗讀者的表現做出評價,將朗讀者的缺陷找尋出來,以便于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一定朗讀的習慣。
6.創造性復述
復述是一種創造性學習方法,學習者既應當對文章內容形成深入的認識,也應當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語言,也應當對自己的外部語言進行加工處理。復述可以對學生各種類型的能力進行鍛煉,也是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重要方法,因此這種方法應當得到充分地重視,以便于可以對語感培養效率及效果做出一定保證。
結語:
語感培養教學,其實是一種將培養語言技能作為重要目標的教學活動,但是英語語感培養不是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能夠完成的任務。因為英語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成果的積累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應當在滿足新課標要求的前提條件之下,切實的將教學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積極的應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一定英語語感,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熟練的應用英語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德銀.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OL].學周刊,2018(16):113-114[2018-05-16].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73.
[2]歐小華.探討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華少年,2018(15):22.
[3]孔秋月,郭春波.探討分層教學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J].中華少年,2018(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