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
摘 要:教學目標可以說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指揮棒和終點。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存在部分語文教師對其理念理解不準,教學目標不清晰的現象。致使課堂教學內容難以確定,從而極大的影響了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精確的把握高中語文教學目標,把目標作為指引,將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到的。
關鍵詞:教學目標 高中 語文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讓所有學生取得最大的收獲,這是有效課堂的基本要求。而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去語文主義、功利主義和形式主義現象屢見不鮮,致使課堂教學失去了效率,學生活躍之后收獲甚微。
為此,我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深入調研,找到影響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主要原因,并以確立教學目標的方法來有效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高中語文教學目標現狀分析
1.教學目標偏離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學科教學對學生培養的形式和效果的要求,其要求利用對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實際運用能力,因此,教材內容的編寫從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能力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具體教學層面所達到目標的狀態。但教師實際教學中的教學設計不容樂觀。如王尚文指出的:研究語言學的教師容易上成語言課;研究廣泛的教師傾向上成文化課;喜愛文學的教師可能上成文學課;關注思想教育的教師,又上成思想教育課……甚至更有不知該上什么的教師,以至于只能跟在權威、教參或別的教師后面亦步亦趨。
2.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
矛盾教學其內容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所準備的課程資源。高中語文教材是其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是課堂教學使用的素材,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只可以“用”教材,卻不應該“教”教材。一篇語文內容,可教的東西有許多。對于一篇課文,因為教師教學目標的差異,有可以會選擇不完全相同,更有甚者是采用迥然不同的課堂內容,而形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皆源于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但教學實踐中,也時常會出現教學目標和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存在矛盾這種現象。課堂內容,是高中教師利用語文課堂創生出來的,都由教學手段與目標來決定。
3.教學的評價與目標之間并不相符
高中語文新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是為了提高人的全面素養,教學目標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但是,現如今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與功利性相聯系,有許多的評價方式是不恰當的: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其發展的標準;只注重評價結果,忽視評價過程;重知識評價,輕能力、態度評價;重學生比較,輕發展性。
二、教學目標在高中語文課堂的運用措施
1.準確定位
1.1確立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一篇文章可從文章學、文化學、美學、語言學等不同的方面分析。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對課文進行二次加工,確定課文中最有價值的信息。一篇課文如果存在不少教學的價值點,進行教學設計時既要重視文本價值的核心,更應該緊抓“語文價值的核心”。教師應該著重挖掘課文中所隱含的學習價值,也應該重點訓練高中生感受和表達語言之能力,更應注重完成課堂教學需要完成的課堂教學目標,應適當減弱文本所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
1.2準確定位課文總目標。一節課要有一個總的教學目標,這樣有利于教學組織,也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一個總目標下,可以再細分多個分目標,分目標都要服務于總目標。不然,課堂教學的秩序將不復存在,學生又能夠從何處著手進行知識的學習,語文教師也不好組織課堂教學。因而,那些無關緊要的目標,我們不應該隨便進行設置。
2.結合目標,確定教學策略
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也應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智慧”是語文教學中得以達成課堂目標必備的手段。因而,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來選擇最得當的教學方式、方法,讓高中生能夠擁有“鮮活的語文課堂”,可以在這樣的課堂中獲取知識,得到能力的培養。如果將“提高鑒賞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當作教學目標,則應引領高中生分析景物描寫的層次、景物描寫的技巧造成的效果,品味景物的特點,最后歸結到美感特征上來。我們可以采用修改對比這種方法,來提升高中生鑒賞的能力;可以運用“美讀感染法”,“訓練整體感知、揣摩語言的能力”,應該讓高中生去聲情并茂的讀,讀出感情,讀出境界,使高中生通過有感情的多次朗讀文本,來體會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3.1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清晰的把教學目標展示出來。魏書生講《人生的境界》的時候,上課伊始就將課堂目標展示出來:(一)作者(二)三個詞語(三)怎樣達到幾種境界(四)課后訓練。如此合理且清晰的教學目標,不僅利于教師的“教”,而且為學生的“學”指引了明確的方向,高中生就會置身于學習、思考、創造這些積極狀態中,使“我要學”的心理出現。
3.2及時進行教學目標的調整。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心靈進行碰撞,課堂氣氛活躍,有機整合教材、教師、學生等教學資源,有機結合預設目標和動態生成目標,把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堂呈現出來,可以實現課堂目標的真正落實。進行教學評價時,不僅應評價高中生的知識和能力,也應該評價其情感、態度、價值觀,還應該評價其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教師不僅應該對學生達到目標與否進行評價,還應進行自我反思,以總結教學經驗與教訓,促使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學合理。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學是系統工程,將每學期、每堂課、每單元、每階段的教學目標科學排列,才能有序有效地傳授知識進行訓練。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對教學有效性有影響,教師對教學目標掌握程度越高,就能使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發揮出目標教學的最大效益,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山林.語文教學內容辨證[J]語文建設,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