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婷
摘 要: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物理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原理、物理知識的重要過程。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并且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物理實驗 高中物理 教學問題 創新能力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引言
物理是一門以研究物質運動規律與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該學科也是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也多源于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并再從物理走向社會。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目標知識以及解題技能的訓練,并著重于解題方法的指導與解題技巧的訓練,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物理實驗是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過程,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學生為本,提高物理教學水平。
一、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占主體地位,“以教為主”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很大影響,教師的灌輸式講解方式讓學生的自主思考時間變得很少。由于不敢突破,不敢創新實踐,所以傳統的教學理念一直對現代教學過程中有影響,學生被動地接受各種知識,不會對知識進行深入考慮,不會舉一反三,只會按部就班地學習、解決問題,缺乏創造力和創新意識。另外,由于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思考,或者根本沒有去追根溯源地剖析問題,所以導致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動手能力較差,久而久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產生很大影響。
二、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創新能力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也是可以培養和提高的。關于創新能力的定義,可以理解為在學習學科知識、解決學習和社會生活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力圖以新穎和獨特的方式,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空間,獲取信息,分析、加工和轉換信息、儲存信息,應用和監控、調節信息,從而達到產生出某種具有社會和個人價值的成果,并加以傳遞、展示、提升這些信息的智能品質。物理學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培養一個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力,必須要實踐教育的角度著手。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開展探究性教學
培養高中學生物理學科自主探究能力,則需要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培養、提高高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時,高中物理教師還應在實施探究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掌握應該如何運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指導學生利用什么辦法、何種路徑才能夠有效地解決“面臨”的物理問題。同時,探究式情境教學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自主質疑、釋疑能力,并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對自己自主探究得到的解決方法加以驗證;進而也強化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例如在物理課程中關于“力的合成”的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探索“分力與合力”的關系來設計實驗,讓學生可以動手設計實驗,觀察實驗過程中分力的大小、合力的大小,對實驗結果、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明確合力并不一定是幾個分力的總和得來的。同時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案例,將其轉化為物理問題,上升為理性認知,并且進行創造性應用。在探究性實驗中,教師應該要把握好自身的定位,教師是一個啟發者、引導者的角色,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鼓勵,對于學生不懂的問題,可以循序漸進地給予指導,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2.創新實驗設計,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新的產物來自于對各種知識點的重新探究,對知識進行重組,要將以前的知識按照新的邏輯關系以及內在聯系串聯成新的系統知識,并且按照新的知識結構、作用以及因果關系,將其歸類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堅持探索,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問題。以物理實驗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課本教材中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已經設計好,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改變實驗的思路、實驗步驟。例如在“加速度、力與質量”實驗過程中,教材上設計的實驗條件是水平板必須保持光滑,但是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往往會有摩擦力的存在,不可能絕對光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可以對實驗進行創新,以實際情況為例,讓學生對摩擦力、拉力、合力的概念有所認知,并且能夠通過實驗過程驗證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所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實驗操作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科學、謹慎的研究態度以及創新意識。
3.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常規的物理實驗通常是通過教師演示過程、演示操作步驟來驗證實驗結果,從根本上來講是一種演練模式,只注重形式。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利用自己的思維視角來設計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對物理原理進行驗證。以測量性實驗為例,物理實驗中的測量儀器種類很多,不同的儀器往往又不同的用途,比如刻度尺一般用來測量長度,天平用來測量質量,為了突破這種固定的局限性思維,可以讓學生嘗試去測量一些看似沒有因果關系的物理量,并且挖掘出深層次的含義,這種求異的思維正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重要基礎。比如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用一根卷尺測量一堆砂礫間的動摩擦系數,這個要求看似不合理,因為在人們的意識中,卷尺是用于測量長度的,與動摩擦因素之間不相關,但是可以換一個視角,動摩擦系數的產生是建立在相對運動基礎上的,借助斜面模型,通過增長斜面傾角,可以使得木塊在斜面上運動,從而產生了摩擦力,再聯想砂礫在斜面上慢慢滑動,從而構成一個經典的斜面模式,計算獲得動摩擦系數。
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應用,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不斷創新,物理課程的教學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實踐教育,注重綜合教育。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崔來九.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旬,2016(30).
[2]魏愛革.探討關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的創造力培養[J].才智,2012(18).
[3]陳小敏.基于新課標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路徑[J].求知導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