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敏

【內容摘要】新的一輪課程改革對我們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從以前的“三維目標”、素質教育提升到了“核心素養”的發展層次,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信息意識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必備前提。提升和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成了我們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本文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學法指導三個方面探討在教學中如何提升和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關鍵詞】信息意識 核心素養 信息技術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輪的課程改革都對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從2001年開始的“雙基”教育到“三維目標”教育,再到目前提倡的“核心素養”教育,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信息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等方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加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
一、信息意識的含義
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具備較強信息意識的學生能夠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自覺、主動地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與處理信息;能敏銳感覺到信息的變化,獲取相關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斷,對信息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期分析,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與團隊成員共享信息,實現信息的最大價值。信息意識就是學生要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并且有意識地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
二、學生信息意識現狀分析
我們現在社會的信息化是越來越普及了,但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各自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學習態度和能力等影響,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是不一樣的,信息意識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學生從小接觸計算機、PAD、智能手機等,他們的信息意識在同齡人中是屬于佼佼者了;有的學生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信息技術課程,到初中就有了三四年左右的基礎,水平相對來說比較高;而有的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小學階段沒有很好的學過信息技術,基礎就比較差,他們的信息意識就相對比較薄弱,需要在教學中多多加以引導和啟發。
三、教學環境的相對滯后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普及度越來越高,發展越來越快的時代,特別是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學校目前已有的教學環境和教材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產生了滯后現象。
比如學校的機房環境,目前和教材相配套的機房教學環境是Win 7+Office 2010,但有的學校由于硬件的原因還在用Windows XP + Office 2003,這給教學帶來不便,也不利于學生的信息意識的提高;隨著科技的進步,Android和iOS系統、平板等設備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但這些在現有的教材上并沒有對這些新生事物的介紹,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跟進。
四、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途徑
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是實現核心素養的必備前提,也是我們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明確我們除了要傳授教材上的知識外,還應把時下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應用介紹給學生,要把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1.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學生的信息意識除了表現在學生平時的言談舉止,更應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來組織教學,充分發掘和融入目前社會走在前列的前沿技術,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識。
例如:在學習七下第一單元第二課《圖片素材的簡單處理》時,發現書本對于圖片素材的獲取方式的介紹比較簡潔,故在教學設計中,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來談談所了解的獲取圖片素材方法,并將具體的操作進行描述或演示;對于一些新興技術,如通過微信傳輸圖片文件等,則由老師進行介紹和演示,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面。整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學生描述和演示為主,老師只是在學生表述不清或用詞不當的時候加以修正,另外提供數碼相機、攝像機等設備供同學們使用,協助他們演示。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此類的問題,掌握一項技巧,更是一種信息意識的提高。最終成果以知識卡片的形式保存下來,作為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歸納總結。
2.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歸納,提升學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樣,這句話也非常適合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即要求我們老師要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擺正自己的位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而這也是和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是相一致的。
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的軟件基本上都是微軟、Adobe等公司開發的,具有較大的相通性,當我們掌握了其中的一款軟件后,就可以提升學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初中階段我們要學習Office2010套件中的三個經典軟件:Word 2010、Powerpoint 2010和Excel 2010,分別出現在七上、七下和八上,它們都是微軟公司開發的產品,在軟件菜單欄、工具欄等界面布局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到這一點,在學生系統學習Word 2010后,在學習其他兩款軟件時應加強學生對于已有知識的靈活運用,將已掌握的操作技巧運用到這兩款軟件中去,提升我們的教學有效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在學習方法上注意自主化學習的指導,培養學生信息的判斷和使用能力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完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歸納知識外,更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培養。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一種信息的獲取過程,我們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要“一刀切”,要加強學生自主化學習的指導,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七下第十課《變幻的濾鏡》的教學中,書本上介紹了“鏡頭光暈”濾鏡的使用,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學書本的內容,掌握“鏡頭光暈”濾鏡的使用方法和設置技巧,而課堂的學習任務單上是沒有限定學生濾鏡設置的種類,只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濾鏡,并能介紹設置方法即可。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上來了,同學之間選擇濾鏡的重復率就比較低,在作品介紹時同學之間就能了解到各式各樣的濾鏡使用,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多姿多彩,提升了課堂的容量。
總之,我們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標能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的核心素養,能讓學生能運用自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能更好地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各項事務,不和這個社會脫節,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去。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首要內容——信息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方向,只有當學生的信息意識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我們才能在此基礎上談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發展,才能使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J].管理信息系統,2001(2):5-7.
[2]余文森.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1):11-13.
[3]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教育,2016, 34(50):12-15.
[4]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9):27-31.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黃巖澄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