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波
【內容摘要】古來賢之,都注重道德的重要性,一個人良好的行為操守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的形成會受到學校、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筆者認為,正確的處事態度是在學習生活中的實踐中逐步養成的。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初中的班級文化中滲透德育的教化功能,以培養中學生的道德情操,教育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他們的個人素養,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命運。
【關鍵詞】初中 德育 班級文化 教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總體精神風貌,可以對學生產生激勵、規范和引導等作用。班級的文化不能夠只流于形式,應該發揮其原有的功能和意義。要提高班級的管理效果,就必須將班級文化內涵滲透到平時的德育教化過程當中去。古來賢之,都注重道德的重要性,一個人良好的行為操守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的形成會受到學校、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筆者認為,正確的處事態度是在學習生活中的實踐中逐步養成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初中的班級文化中滲透德育的教化功能,以培養中學生的道德情操,教育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他們的個人素養,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命運。
一、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德育教化的功能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處事習慣對我們非常重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品性會是我們受益終生。學生步入初中學習之后,科目增多、難度加大,孩子們因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形成的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就需要我們加強對初中生的德育宣傳教育引導,運用良好的班級文化來引導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行與道德操守。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發揮德育的教化引導作用,將宣傳德育的教學任務落實到實處。教師應在班級里加強德育宣傳工作,提高全班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國家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優秀人才,有利于為我國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增強國的整體品德修養,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加強德育教育在教學工作中的滲透,應該有針對性地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一些德育的相關例子,利用各種具體的案例來教導學生們明辨是非,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學生學有所得并可以學以致用。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初中生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班級文化的熏陶和約束,加強德育教化,通過宣傳增強初中生的道德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發揮教師以身作則的作用,讓他們懂得為人師表的意義,促進本班學生在未來學習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筆者認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形成健康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初中生嗯在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規范了自己的言行。教師應以各種形式的主題班會為契機,組織各種班級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班級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閃亮舞臺。教師在班會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引導與教化,促進班集形成正確的風氣,推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監督。把德育的理念貫穿到班級文化活動中,有利于讓初中生從內心去感受班級文化內涵,進而形成優良的班風班紀。
二、如何進行班級文化建設
教師可以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文化的創建當中去。比如,班級黑板報的繪制,可讓學生分組輪流完成,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主體,在班會上可以上繪制成員進行展示與解說。或者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前朗讀優秀文章,然后交流感悟,讓學生自主的獲取德育教化知識。良好的德育教化工作可以規范本班學生的品德和操行,使學生主動接受教育,追求更高的思想文化境界。教師在引導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加強班級規范的落實,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自覺維護本班班規,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筆者認為,出現了挫折個困難并不可怕,坦誠、承認錯誤、承擔脆弱才成長,學會敞開心扉、互相理解,是最為難能可貴的。班級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發揮溝通的作用,溝通的最高境界便是無言的理解,那時靜默的溫柔注視,是寸寸感動尊重的瞬間。
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以德育人,做到有教無類,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班級的整體管理效果。教師要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立足于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充分的調動學生建設班級文化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充實學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研究小結
班級文化建設少不了具體的班級口號,它作為班級和學生的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對學生成長有教化和引導的作用,使學生在不斷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時最終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大目標。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表現在為師生創設了和諧美好的教學氛圍,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發揮了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使得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平等相處,有效的促進了班級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趙小劍. 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費導刊,2007(4).
[2] 陳國梁. 高校構建班級文化的思考[J]. 當代青年研究,2006(4).
[3] 趙艷竹. 淺談新時期學校班級文化建設[J].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4).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仙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