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媚
摘 要 俄羅斯兒童教育結構系統、完整、各種教育相互銜接、相互補充。兒童補充教育作為俄羅斯兒童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發展為提高兒童社會適應性和自我實現的可能性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條件。俄羅斯補充教育機構多元化,專門化;教育目標更加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個性發展;補充教育內容豐富多樣;特別注重兒童社會問題,幫助兒童職業自我定位。
關鍵詞 俄羅斯 兒童補充教育 特點
中圖分類號:G61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6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n Children's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LIU Yumei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Abstract The system of Russian children's education is systematic, complete and all kinds of education are interlinked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Russian childrens education system, children's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provides more adequate 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self-actualization. Russia's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diversified and specialized; their education aim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content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is rich and varied;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social problems of children and the self-positioning of children's professions.
Keywords Russia; children's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兒童教育是一個國家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在古代,兒童教育的職能主要是由及家庭承擔的。近代的兒童教育有逐漸社會化的趨勢,許多國家對適齡兒童都實行義務教育制度。為了進一步提高兒童自我實現性和社會適應性,目前,俄羅斯在實行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已經建構了完整的兒童補充教育體系。為兒童的最優發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俄羅斯兒童補充教育體系始于前蘇聯時期,在1992年以前被稱作“校外教育”,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兒童補充教育初具規模。蘇聯解體后,補充教育體系受多方面影響而一度被薄弱化,甚至走到被摧毀的邊緣,直到1992年俄聯邦《教育法》明確指出補充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在智力、身體、精神等各方面的潛能,發展創造力。《教育法》同時賦予各類校外機構新的法律地位,統稱為兒童補充教育機構。補充教育關注兒童德智體美等綜合培養,善于利用世代相傳的社會準則、傳統與風俗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們在這些校外教育機構中不僅能夠獲得普通教育,而且還能夠學習各種手工技藝。近年來,俄羅斯社會各界在深刻反思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認識到補充教育的重要性。現階段《俄羅斯聯邦教育法》中規定,兒童補充教育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智力、道德和體力、個性化發展,幫助孩子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業余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兒童補充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保障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和促進其特殊才能的發展。俄羅斯補充教育經歷了蘇聯時期的初具規模,到被弱化,到真正被賦予法律地位,再到今天的擁有發達的兒童補充教育機構。兒童補充教育已經成為俄羅斯完成教育現代化重要組成部分,從現階段俄羅斯兒童補充教育發展現狀來看,具有以下特點:
1 教育機構多樣化、專門化
俄羅斯繼承并發展了蘇聯重視補充教育的優良傳統。俄羅斯教育科學部有專門的補充教育管理機構,其教育地位與基礎教育并肩。補充教育機構種類多樣化。現階段俄羅斯補充教育機構有兒童俱樂部、兒童創造中心、兒童博物館、青少年宮、青年技術站、科學協會等。目前俄羅斯補充教育機構多達19000個,分為教育系統內部和教育系統外部兩方面,其中包括教育系統內部的教育機構近乎9000個。其余的主要分布在社會各種組織中,一些機構與學校合作,利用學校的校園設施開展補充教育活動,而一些教育機構則擁有自己的教育組織場所以及良好的教育環境,一些大型的機構其活動配套設施優于公立學校。
補充教育專門化。首先俄羅斯補充教育已經被寫入俄聯邦教育大綱中,并且已經具有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2014年聯邦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阿斯莫洛夫領導的補充教育方案工作組對未來俄羅斯補充教育體系發展措施和方向做了詳細的規劃。他在報告中指出,要建立吸引兒童參加補充教育和全方位發展的刺激性措施。現階段俄羅斯已將補充教育視為未來國民教育發展藍圖中所必行的戰略性的一步。俄羅斯教科部已經做了相關的工作:制定了專門視為補充教育領域提供服務的規則,在各州和地區舉行補充教育相關的聯席會議等。俄羅斯補充教育體現“公益性”特點,俄聯邦教育部利瓦諾夫指出俄聯邦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成果是補充教育的免費性,在政府工作計劃中,這一社會保障的規模不僅得到了保持而且還有所擴大。俄羅斯政府正逐漸加大補充教育的財政資助力度。同時俄羅斯補充教育擁有正規的師資隊伍。俄羅斯補充教育的教師絕大多數畢業于師范院校的相關教育專業,教師個人素質與專業素養都具有較高水平。
2 補充教育內容豐富
在俄羅斯補充教育被視為兒童更人性化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重要場所。“兒童接受補充教育并不是為了成為專門性的人才,而是一種孩子在學校或家庭以外的一種近乎自然地課外生活方式。”[1]在俄羅斯的學校里,普通的小學生一般利用課后的業余時間或假期去學習自己喜歡或是感興趣的東西,選擇各種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
補充兒童教育的課程設置靈活,教育內容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學習繪畫、音樂等藝術課程、技術學習、體育運動、環境保護、種植經濟作物以及養殖等科普活動。俄羅斯一些地區開設例如“工藝美術中心”的學校教育計劃,其中設有標準的教學法教研室;手工藝研究領域的學生們制作并收集豐富的實用裝飾藝術品的樣品進行展示;收集專業教學方法方面的文學作品,教具,相冊,工藝美術博物館展品,建筑,繪畫展覽的集合;用視頻庫記錄著各種俄羅斯博物館的裝飾和應用藝術最好的收藏集;用視頻庫記錄表演和民間戲劇表演藝術和收藏許多手工藝的傳統服飾。兒童在這樣豐富多樣的補充教育機構陶冶情操,真正地感受藝術魅力。
3 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補充教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不僅有著普及與基礎教育的作用。同時更是承擔著大量兒童個性化發展艱巨任務。兒童個性化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過程,它需要一個長期反復、循序漸進的過程。俄羅斯兒童補充教育機構恰恰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補充教育機構的定位是要陶冶兒童性情,塑造優秀品質,這些都屬于兒童個性化培養范疇。
補充教育機構的教育方式與學校教育不同,主要活動是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長期以來,補充教育在兒童個體發展和體驗性教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這里,每一個孩子都有權自由選擇教育方向,選擇符合自己的學習速度和知識程度的教育路徑,設計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不存在統一、需要嚴格執行的國家教育標準。所有教學大綱的共同前提是滿足兒童的需求和興趣。”[2]無論是組織活動,還是興趣小組都十分注重兒童實際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不需要考慮年齡、知識水平、個人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只需要根據自身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的機構和課程和活動類型。甚至可以自己選擇和更換教師。相比學校教育而言,孩子學習成果的評價沒有特別嚴苛的標準或是必須要達到的目標。一切教育都圍繞兒童自身,他們是補充教育的主體,他們的個性啟發與培養居于首要地位。
4 重視兒童社會化問題,幫助兒童職業自我定位
“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和俄羅斯聯邦文化部聯合發表聲明強調,截至2010年各教育機構部門之間要協調落實好兒童補充教育發展綱要。”[3]很多補充教育大綱側重于提高兒童的生活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實用知識和技能以便適應多變的社會。補充教育機構工作的風格和方法是盡可能地考慮到社會的特殊性。讓兒童積累社會行為經驗,對民主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實現自我價值,對個體職業選擇的重要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同時在社會生活中,能夠獲得各方面有資質人員的相對客觀的評價,這些評價能夠影響兒童社會觀的變化和青少年生活態度的轉變。
“普通學校教育普遍存在縮小兒童自我實現空間,折疊兒童天性,減少社會活動類型課的形式和工作方法,強化孩子學習功能,這樣孩子社會成長的不利分布范圍較廣。”[4]經常練習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徑,縮小社會教育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培訓青少年基本的崗前技能的實際工作成為補充教育這一領域所必要的工作。“兒童和青少年的價值觀和社會經驗積累、以及社會能力、道德規范和作為公民個人的發展,在補充教育的空間不斷增長和擴展。”[5]兒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類型的補充教育機構參加教育實踐活動,更好地融入社會公共活動中,在不同類型活動的實施中培養兒童社會化,例如,在參觀兒童博物館、民族英雄紀念碑這樣的活動中促進兒童的精神道德發展,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養殖動物、花卉栽培這樣的課程中讓兒童更能了解社會職業分工,培養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禮節和社交藝術、溝通這樣的課程安排中灌輸他們基本的公民道德規范,讓孩子學會遵守社會秩序,學會怎樣與他人交往交往等。總之,社會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大環境,兒童應該更早地去體會和了解。兒童補充教育讓兒童參與社會的方式更多樣,體驗更豐富。
俄羅斯兒童補充教育結構完整且獨具特色,其教育結構,教育目的、教育過程的組織形式等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補充內容和方向更充分地考慮兒童的利益,傾向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政治經濟的不斷變革,俄羅斯兒童補充教育將呈現新的發展特點,面臨著新挑戰,同時對我國兒童的校外教育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杜巖巖.俄羅斯兒童接受補充教育[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10).
[2] 張立巖,姜君.俄羅斯補充教育的發展和特色探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1).
[3] . . . . . ., 2000. . 17.
[4] . . . . , № 2, 2009,C.45-49.
[5] . . . - . ,№3, 2010,C.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