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具、地板以及木門等木材加工企業也有了快速發展。這些產業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也有了迅猛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值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激增。對人造板產業也越來越重視。人造板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也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其重要內容就是調查林業資源,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在新常態下,要對現有的林業資源加強規劃、利用,并普及造林技術,使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對新常態下人造板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人造板產業;發展現狀;趨勢
近些年,人造板產業有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人造板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出現,比如林業產業之間的結構不平衡,占比的差別懸殊。怎樣優化林業產業的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是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因此,要研究并分析林業三產及其內部產業間的關聯度和發展趨勢,保證分析研究的科學性、系統性,這樣才能夠充分地將各產業的優勢和劣勢找出來,從而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以促進林業產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因此,本文深入剖析了人造板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人造板產業的結構優化和升級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一、人造板產業的發展現狀
1.粗放式發展
林木的生長地區主要是我國的山區和丘陵地帶,森林資源也主要分布在山區。但是山區由于地形崎嶇,沒有便利的交通,經濟的發展形式也很單一,導致山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而林木資源是我們生產生活中所必需的,并且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山區雖然有著豐富的林木資源,但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缺乏便利的交通,當地居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缺乏保護森林的意識,在林業發展中對生態平衡的保護不注重,這就使當地的環境很容易遭到破壞。山區林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是粗放式的,甚至為了獲取經濟利益而對樹木進行大肆砍伐,忽視環境保護的要求,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土地的生產力嚴重下降,生態環境也被嚴重破壞,從而導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2.產權配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合理
現有的林業資源的產權關系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使得林業產業的市場主體缺失,并且沒有明確的產權歸屬,林改后,與國有林場形成的林業專業合作組資金不足,產業很難得到發展壯大,使林業產業的市場化、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受到制約,林業產業鏈以及產業體系的進一步深化升級也受到影響。此外,在林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林業運行和投入機制以及林業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三國四方”的管理體制使得項目重復建設,多頭對資源進行管理,很難形成建設林業產業的合力,并且,在市場上,政府、企業以及林農也沒有突出的地位,使得林權制度的改革矛盾重重。
3.林業資源欠缺
根據相關數據可知,我國的森林面積非常小,人均森林的占有量和森林總面積分別為世界水平的1/4和1/6,森林的整體質量也比較低。而且,我國的林業資源主要分布于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的森林資源非常匱乏,由于缺乏較高的種植技術和植被樹種的單一性,導致中西部地區的氣候非常惡劣。
4.市場威脅
每個行業參與到市場經營中都面臨著風險隱患,在發展戰略的調整中要注重風險的控制。林業產業在風險規避方面,主要和市場調研、數據分析以及產業規劃等相結合,對項目規劃以及資金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使風險調控和資本控制得以實現,并且促進企業實現最大的經營效益。另外,企業日常營運體系在風險可控原則下也存在不同的要求,以企業資本戰略規劃指標為依據,不斷增加原始資本的積累,使企業發展戰略改造的要求得到加快,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5.管理機制落后
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都提高了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僅為其提供了啟動資金,而且也加大了完善林業建設體系的力度。但是,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由于起步比較晚,而且被制度落后等因素所影響,使得管理機制非常落后,不僅使林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也存在著相關的運營機制與我國社會發展水平不協調的問題。
二、人造板產業的發展對策以及趨勢
1.對資源應用進行強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住和行上的消費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住房面積的擴大、人們對裝修標準的提高,人們需要越來越多的木材,并且對木材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此外,人們對花卉盆景、森林食品等綠色產品的需求也有所加大,不僅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也促進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健康。還有許多人外出旅游時選擇回歸大自然,這也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2.整合林業資源
在調整林業資源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時,要對客戶所帶來的風險調整后的市場運營回報率加以注重。林業產業的投資成本比較大,經營管理要對市場風險進行嚴格防范。林業資源市場運營的配置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存量風險資產的市場運營配置,另一種是對增量風險資產的市場運營配置。當前,林業資源通過多方面的途徑建立技術改造關系,主要以其業務模式本身為根據來采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是在貸款業務方面可以獲得更多客戶的支持,使客戶銷售對象群體逐漸得到建立。
3.加強產業調研和規劃設計
在人造板產業的發展和造林的過程中,要和自然情況以及當地的林業資源等要素相結合,規劃并設計人造板產業。比如,造林和林業規劃的首要因素就是氣候,要了解所在地區的濕度,年降雨量以及降雨月份,使林業規劃的科學合理性得到保證,從而使造林植物的存活率得到提高。同時,對造林地區的地質地貌條件也要進行測繪,有的地區存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現象,這就使植物的存活率受到影響,因此要了解當地的地質條件,造林時選擇合適的樹種,使造林的質量得到提高,促進植物的健康成長。
4.提高需求空間
我國人均林業產品的消費數量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因此,在未來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雖然我國有豐富的林業產品種類,但是消費仍然很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能力的增強,未來人均林業產品消費水平會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5.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總體方針,進一步明確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道路。這就說明,林業經濟發展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對于山區林農來說,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其主要的經濟來源,但人們對樹木進行砍伐,再進行加工,雖然使人們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但也使森林資源受到損耗,生態平衡受到影響。而林業生態就是指對合理的林木培植方法加以利用,擴大林木種植率,使木材的加工與使用得到滿足,實現經濟和環境的統一。促進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的協調發展,就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在使森林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的同時,也要注重正常的生態需求得到保證,可以采取人工種植的防治,對森林資源的消耗進行補充,使經濟循環得以實現。
6.建立科技支撐體系和人才儲備體系
在發展人造板產業時,要注重增加科技的投入,加強和林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對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林產品進行開發,使林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得到提高。對先進的林業產業技術進行引進,積極進行優良品類的開發,使人造板產業有技術保障。同時,推動林業成果轉化數量及范圍,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發展潛力進行充分挖掘,在生產實踐中對林業科技成果進行應用。對人力資源開發與使用的管理機制積極進行探索并進行創新,加大對林業科技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對林農進行逐步引導,使其實施農、林作物的種植與調整技術,堅持引進和培訓相結合,既穩定現有的林業科技工作隊伍,也吸收更多的先進林業科技人才。
三、結語
人造板產業的發展不僅為人們帶來經濟利益,還使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對產業進行盲目開發,不注重生態保護,將會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在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要注重林業生態的保護,促進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的協調發展是時代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永恒主題。
參考文獻:
[1]李明圓.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2]高錫鵬,萬志芳.基于區位商理論的伊春國有林區主導產業選擇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7(1):1-5.
[3]尚旭東,宋國宇.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河北省林業產業結構研究[J].北方園藝,2011(02):212-216.
[4]張曉梅.基于黑色動態關聯分析的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結構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3,,33(3):183-197.
[5]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第五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崔國鵬,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產業發展處處長,主要從事林業產業發展、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等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