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記敘文的寫作教學訓練一直占據著很大的比重。學生本人要想寫出優秀的寫人記事記敘文就必須解決寫作中會出現的問題。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的文體,而記敘本身又是以語言作為載體的。本篇主要就是從記敘文寫作中語言的要求、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三個方面出發,去研究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中的語言運用,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更好的進行記敘文的寫作。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對記敘文語言特點的理解,為日后比較學習其他文體的語言特點奠定基礎。
關鍵詞:記敘文 寫作 語言運用
記敘文本身按內容可以大致分為:寫人記事記敘文、寫景抒情記敘文、狀物抒懷記敘文。初中寫作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其中的寫人記事記敘文,因此本篇主要是也是去研究初中寫人記事記敘文中的問題。而語言作為記敘文描述事件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其在記敘文寫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寫人記事記敘文的描寫的主體就是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而語言運用的意義就在于此,恰當的語言有助于讀者理清事情發生、發展的脈絡,繼而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對初中生在語言運用方面可能產生的問題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四學段(7-9年級)的目標中也強調寫作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要“做到文從字順”。此項探究不僅切合了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而且有助于對記敘文語言的研究。從長遠角度來看,更為比較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因而,中學生在寫作中的語言運用問題,不容我們忽視。以下,本篇主要從初中寫人記事記敘文寫作語言的基本要求、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三方面進行論述分析,淺談初中寫人記事記敘文寫作中的語言運用問題。
一.基本要求
文體大體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戲劇等等。針對不同的文體,語言的表述和要求一般也不盡相同,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議論文語言要求具有概括力、戲劇語言要求口語化。而本篇研究的記敘文語言的大體要求是生動簡練。寫人記事記敘文作為一個主要是描寫敘述人物生活、事件發展、社會活動的文體,學生在寫作時,要把握以下幾點具體的語言要求。
首先,規范準確,即符合語言文字運用的最基本法則。在寫作中,要去使用合乎規范的詞語句子,不憑空捏造文字;要注意語言使用的完整和規范;運用修辭手法時,不要違背基本規則,例如比喻的本體和喻體要在某方面有相似性,排比句要由三句以上的句子構成等。其次,通順流暢。這里所指的通順流暢,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第一是字面層次上的要求,就是說要用詞恰當,意思清楚,沒有語病或歧義。第二個方面更重要,就是要符合邏輯,上下文聯系緊密。另外,語言要恰當生動。如果一篇文章里只是去流水似的去交代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果,即使在遣詞造句上沒有任何錯誤,也稱不上語言優美。在記敘中適當地運用描寫,采用修辭手法,挑選恰當而傳神的修飾性語句,都會使文章增加吸引力,語言也更有文采。最后,語言要有一定的個性化,要有特色,在這類文體中,這是一個較高層次的要求,但經過訓練,是可以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語言風格的,從而能給讀者留下印象。
二.存在的問題
首先,初中寫人記事記敘文的寫作中一個重要的語言方面的問題就是平淡,沒有波瀾。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一個人的寫作語言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對于寫人記事記敘文的語言,最低要求是通順,再往上才是生動。而現今中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只到了通順的層面,卻不夠生動。
其次,中學生記敘文寫作的語言往往用詞不夠準確,語言有時不夠妥帖,病句問題嚴重。文字組成詞匯,句子由詞匯構成。作者本人對不同句式的靈活運用本身就是其文學素養的體現,對于句式的靈活應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準確生動的向讀者傳遞信息,使文章富有文采。拿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選文——莫懷威的《散步》舉例,這篇寫人記事記敘文在語言方面的運用的特色就表現在對稱句與回環句的使用。“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個回環句,把母子關系倒溯到幾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順、老人的孤弱依賴、生命的輪回之感盡在其中,讀來不能不為之動容。文中還有一些地方應用了對稱句,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等等。這些對稱的語句,把事物的兩個方面并列、對舉著說,從語義表達上看,增加了思想內涵的張力,引人注意、耐人尋味;從語感上看,對稱又整齊的句式,朗朗上口。這種妥帖、通順、又有文學性的語言往往是學生寫作中所缺少的。
再者,語言的表達往往沒有特色。這往往是因為學生在寫作中缺少個性意識和獨特體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在寫作中要求中學生要去“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要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記敘文語言的個性化既包括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也包括敘述人語言的個性化。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可以使人物自身的形象更豐滿,而敘述人語言的個性化則可以從旁邊的敘事角度理性深刻的去陳述事件描寫人物,這作為作者本人的真切體驗,更能引發讀者共鳴。記敘文寫作中運用個性化語言的文章很多,如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蕭紅的作品《回憶魯迅先生》。蕭紅作為一位具有獨特語言風格的作家,她的語言簡短凝煉,給人以奇特而生動的感受。比如,“紙煙聽子蹲在書桌上,蓋著蓋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這里“染”、“蹲”二字動感強,“蹲”字擬人化,“蹲在桌子上”的重復給人以舒緩的感覺,作者生動地傳達了魯迅休息時靜謐的環境,只有火光在微微晃動。擬人和詞語的重復是作者蕭紅經常運用的技法。蕭紅語言常省略句子成分,用詞特別而形象,能夠抓住事物特色,富有跳躍感和奇特、新鮮的意境。而中學生在寫作中的語言往往沒有個性化意識,只是片面去追求文學性。
以上,列舉了初中寫人記事記敘文寫作在語言方面大多存在著平淡沒有波瀾、用詞不夠準確、病句現象嚴重、缺少個性化語言一類的問題。這不是說,只存在這些問題,而是這些問題比較突出,需要改正。
三.對策
針對以上寫人記事記敘文寫作中會出現的語言方面的問題,我覺得可供實行的對策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明確良好的語言環境的建構是很有必要的。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要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訓練的,學生本人如果只在自己的大腦中去進行聯想,而沒有豐富的、可落實到紙面上的語言,那想象就只會停留在虛幻的層面上,不能助益于寫作。要使語言豐富生動,就要去思考記敘文的真實性是什么?是簡單的真人真事么?絕不是。記敘文的真實,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真實,而是文學上的真實,是一種映射現實生活的真實。要糾正上文提到的語言運用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給學生創設語言的環境,具體實施可以涉及到課前組織單人演講、課后小組討論、辯論賽等活動,讓初中生有著良好的語言運用環境,從而能夠在寫作時能更熟練的運用語言,可以更熟稔的剪裁敘述生活中的事件、感悟體會潤色生活、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可以說良好的語境是學生鍛煉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進而可以增強自己寫作時的語言運用能力。
其次,在研究一個問題的對策時,我們不能忽視對這個問題的產生的根源的探究。要研究寫人記事記敘文寫作的語言方面的問題,就不能忽略對這種文體語言特點的探究。一篇文章的語言不僅是作者本人思想的最直觀的表達,而且是讀者可以通過研究去借鑒吸收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從而更好的培養出自己言語能力的最佳渠道。通過探究,可以分析得出,寫人記事記敘文的語言特點可以大致分成四點:樸素自然卻值得咀嚼、生動的口語化、語言的個性化、句式的靈活運用。這也就完全貼合了上述提到的問題——寫人記事記敘文中寫作在語言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平淡沒有波瀾、用詞不夠準確、語言不夠妥帖、缺少個性化。因而面對在寫作中出現的語言運用方面的問題,對策之一就是學生本人要去閱讀學習其他優秀的記敘文寫作,從而可以去選擇性的借鑒吸收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再者,學生本人要有生活積累,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寫人記事記敘文主要是就是通過語言來敘述事件塑造形象。在通過人的語言來寫人的時候,人物的語言的用詞一定要貼切,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先生就曾指出:“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要達到這個水平第一點就是要人物語言的描寫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經歷、文化教養等的同時,又要能反映一定的人物特征。如《孔乙己》當中的孔乙己總是“之乎者也”,而文章當中描寫一個農民說的道理,言語一般都是樸實的,如果你寫得文縐縐的,顯然就脫離了生活實際。同時孔乙己說的話就處處表現出了他的酸腐氣。施耐庵要塑造魯提轄的性格,就謀劃了他“三拳打死鎮關西”,全都是在寫魯提轄怎樣打三拳的,從行動上描寫出魯提轄謀略的機智和武藝的高強。因而,面對學生寫作中的用詞不夠貼切的問題,學生本人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積累,去掌握豐富的近義詞語,近義詞語掌握得多了,就能做到用詞得心應手,各盡其宜。該用口語還是書面語,該用褒義還是貶義,在寫作時語言也就能妥帖、確切了。
前面提到,不同于其他文體,記敘文的語言要求富有文采,生動形象;要有豐富的情感,觸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記敘文的語言要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勾畫生活,含著生活最原始的溫度;要有韻味,有底蘊,有張力,讀來令人遐思悠遠,回味無窮。記敘文本身就在實用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無論寫人記事、寫景抒情、還是狀物抒懷,衡量其優劣高下除思想內容外,很重要的標志就是語言表達。因為“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老舍語)。語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新穎的材料、深刻的主題、精妙的結構都要借助“語言”這個工具才能顯現出來。一篇好的記敘文,語言一定生動、流暢的。初中教學中,“語言”一直是中考作文評價的一個重點指標,而大多數考場作文都會有一定的語言通病,要避免語言運用方面的問題,除了要建構良好的語言環境外,學生本人也要去重視生活積累,去閱讀其他優秀的優秀的記敘類文章,在積累中在生活中在學習借鑒中去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去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以上,本篇針對初中記敘文寫作中語言的具體要求、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探究,此舉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能夠更好的組織語言進行日常寫作,同時對于研究記敘文文體的語言特點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記敘文寫作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少閱讀面還不夠廣等原因,在寫作語言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而我們要去發現問題并積極改正,努力帶領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自己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佟征.記敘文的語言特點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
[2]王忠敏.對記敘文語言個性化的思考[J].教學研究,2016,10
[3]溫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溫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介紹:李佳悅,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教育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