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玲慧
摘要:散文有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哲理散文。《文心雕龍》中這樣寫到:“人稟七情,應物而動,物色三動,心亦搖焉?!闭f人的不同性情,不同心境會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和激發。這也就是抒情散文的來源。郁達夫也曾說:“作者處處不忘自我,也處處不忘自然和社會??????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現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見,散文是作者表達情感,抒發心境的絕妙地方。《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代表性散文,不論是情感的抒發還是對景物的描寫,都別有一番韻味。本文將從課文出發,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從情感和景物描寫兩方面來解讀文本。
關鍵詞:《荷塘月色》;情感分析;景物描寫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正是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極端苦悶的時期。朱自清在同時期發表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由此可以得知全文圍繞“頗不寧靜”之一情感基調展開寫作的原因。作者將自己的惆悵和苦悶都寫進了文章中。讓我們跟著優美的字詞走進朱自清先生心中的荷塘,去解讀他那朦朧憂愁的心境。
一、從關鍵句子分析作者情感
本文開頭就寫了“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內心有苦悶和惆悵?!邦H不寧靜”是關鍵詞語,“頗”表示程度的深,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苦悶的心情,作者這種不寧靜的心緒籠罩了全文。接著文中又寫到“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作者為什么要說“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呢?我們有上下文可以知道,“平?!钡淖髡呤遣蛔杂傻模チ俗约?,他白天里一定要說的話要做的事,都是自己不想做又不得不那樣做。而此時的作者是完全自由的,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不用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這是作者在去荷塘的過程中的一種自我排遣,作者的心情由此得到釋放。
作者獨自一人來到荷塘,,沒有帶上妻子兒女共同來賞玩這美麗的荷塘月色,享受到了“獨處的妙處”。他在課文中這樣寫到:“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好了?!薄扒摇?,意為“暫且”、“暫時”。一個“且”字,表明作者極欲逃脫現實的心態,但是他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只能是暫時的得到解脫,并不能真正逃離,,這種逃脫行為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但是他任然不想放過這極短暫的“獨處”,而是選擇盡情“受用”。“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獨處的作者竭力逃脫現實,擺脫苦悶,哪怕只是一小會也不舍得錯過。可是熱鬧的蟬鳴聲和蛙叫聲打擊著他的寂寞的內心世界,他的心中又開始不安起來。一句“什么也沒有”,表現出作者心中極度的失落和空虛。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弊髡弑疽詾檫@滿池的荷塘月色,加上這絕妙的獨處可以排遣自內心的惆悵和苦悶,可最終還是失敗了。于是作者懷古思鄉。在這段中,作者描寫了江南采蓮習俗的熱鬧、風流和有趣,和他現實生活的死寂、冷酷、無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盁o福消受”并不是作者憑空的感慨,他用這一句話來暗示重新面對現實的無奈和悲哀。記憶中的江南如此美好,而現實卻如此殘酷?!斑@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薄暗降住倍?,表示作者經過種種對現實的逃離和無奈之后,最終還是記憶中的江南好。江南是作者的故鄉,畢業后的朱自清曾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寫了不少贊美江南的文章。此時遠在清華的作者在無法排遣的苦悶和惆悵中再次憶起美麗的江南,是對故鄉的懷念,更是對現實的無奈。
二、景物描寫賞析
本文的景物描寫格外的優美,其特點在于將荷塘與月光的描寫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一種優雅、朦朧、幽靜的美。
(一)荷塘
荷塘中的荷葉很多,“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裙。”多么美麗的畫面。既寫出了荷葉的顏色,又表現了荷葉的質感,還展現了荷葉的形態。淡淡的月光下,荷葉自然地舒展著,靜靜地立著。但“舞女的裙”又賦予荷葉一種美好的動感,這有動有靜的描寫突出了荷葉可愛的姿態。接著寫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滿池的荷葉中點綴著幾朵荷花,“裊娜”、“羞澀”,賦予了荷花人的情態。“打著朵兒”的荷花含苞欲放,像一粒粒潔白的珍珠,又像填空中閃爍的星星般可愛,而“剛出浴的美人”更是將荷花的美寫得淋漓盡致。這里運用一系列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荷花的美生動又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恰似身臨其境,也和作者一起陶醉在這美麗的荷塘月色之中。
花有花的氣息,荷花自然有荷花的清香。這里的荷花在微風的吹動下,“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悠揚動聽令人神往的,但是它在遠處的高樓上,不是清晰可見的。就像此時被風吹來的“縷縷清香”的荷花的味道,更加增添的作者心中對這荷香的追求和喜愛。
(二)月光
本文直接寫月光的只有一句,其他大都是借助月影來表現月光。“高處從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這里的黑影是“參差的斑駁的”,因為月光是照在荷葉與荷花上形成的影子,所以月色并不像地面上那樣平整?!拔L過處 葉子與花也有一些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投下形成的黑影落在荷塘中的波痕上,所以黑影是“參差的斑駁的”。而微風吹來,荷葉荷花顫動,月影便跟著動,就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了,光與影才出現一條條五線譜似的曲線,“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直接寫月光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泄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一“泄”字和“靜靜地”一起運用,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泄,又沒有一點聲響,幽靜而幽美。流水一般的月光從天空中投下光芒在這荷塘上,將荷葉與荷花映襯得格外動人。而“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意。靜靜的荷塘中的水也折射著皎潔的月光,一副荷塘月色圖便展現在世人面前。
(三)、結語: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作者在文中寫了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象,又通過這些景象含蓄而委婉地抒發了自己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自由的渴望,夢想超脫現實卻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文中對荷塘月色的美麗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無限的喜愛之情。這篇文章文詞極其優美動人,能夠讓中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后大大地提升他們的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何更生著,《中學現代文學作品教學設計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鐵皮鼓著,《語文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3]王富仁著《語文教學與文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
[4]王世群著,《中學語文教學藝術研究與實踐》,重慶出版社,2006年。
[5]王麗編,《中學語文名篇多元解讀》,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
[6]王松泉,錢威等著,《語文課程新理念解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