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英
【摘要】素質綜合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地落實新課標。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掘出以星光班級證書為載體,營造多元化互動式的評價氛圍,具體實施進行操作,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讓學生有了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
【關鍵詞】星光證書;綜合評價;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星光班級證書的來歷
當接到一個新班級時,我讓學生為班級命班名。經過全體同學的討論商定,最后確定“星光班”為班名。“星光”意在讓全班每個學生都綻放自己的閃光點,發揮特長,發揚優點,讓班集體群星璀璨。接下來我讓班級善于繪畫的同學為這個班名設計班徽。
二、星光班級證書實施的班級環境
教育評價的理想境界是:自我評價。《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二卷中提出:“兒童從開始自覺生活時起,就應當養成一種評價自己行為的能力,即能從他對別人的生活、對集體、對社會的作用這一角度去評價自己的行為。” 這種評價需要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為此在班級實施分組學習,把全班分為五個大組,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綜合量化積分, 把個人放在小集體中,不計個人積分。營造教師評價班干部、組長、學生,組長評價組員,組員評價組長,各組之間互評,學生之間互評多元化網絡互動式評價環境。
三、星光班級證書具體操作
以《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手冊》為依據,設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勞動技能等素質板塊。靈活多樣設立××之星,進行多元化評價。分為兩大方向:科學文化評價和科學文化以外的評價,現就以語文、科學兩學科為例談星光班級證書的具體實施。
(一)科學文化方面
1.在學習中評價
單元考試前十名評為十佳“學習之星”。比上次有明顯進步的,按進步大小選出十佳“進步之星”。單元作文為優的編輯到“××星光文集”。科學每節課提問上節課內容,小組全部舉手加獎勵1分,回答正確加2分,加入小組積分中。優秀小組頒發“星光小組”證書,單元科學考試和善于回答問題且正確率高的學生獲“科學小博士之星”。
2.在活動中評價
(1)征文比賽
新課標指出:寫作的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有創意的表達。為此在班級組建了星光文學社,設社長、編委、校對、美編設計等,全部由學生擔任。教師只是把把關,做做指導。征文活動由星光文學社承辦,教師參與征文主題設計,星光文學社負責審稿評定,教師最后審查。優秀作品編入“星光文集”,設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養成對習作自評、互評的良好習慣。
(2)演講、講故事比賽
結合語文口語交際和讀書活動,每學期開展至少一次的演講、講故事比賽,由每組自選2名參賽代表,全班共選出10名選手,每組自選一位同學擔任評委。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擔任評委,評價結果同樣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并頒發班級榮譽證書。
(3)朗誦比賽
學生養成每天在課前晨誦十分鐘的習慣,朗誦篇目為課內精講篇目和課外優秀篇目。每天由學習文員評價各組的晨誦質量,每天設一個最佳小組加小組量化積分。每學期在期末舉辦一次朗誦(有的配樂)大賽,選手、評委、評比辦法和演講、講故事比賽雷同,以個人或者與同學合作完成,在全班交流評比,全班同學進行投票評選,評價結果與以上活動雷同。
(二)非科學文化方面
每學期除了科學文化方面的評價以外,以星光班級證書為載體,注重學生的思品、身心、勞技等方面的評價。思品方面,設助人為樂之星、班級小主人之星、尊老愛幼之星等;身心健康方面,設陽光之星、衛生之星、創新之星等;實踐技能方面,設自理之星、勞技之星等。
各星評比采取個人自評、個人申報、小組推薦、全班評比的程序。典型事跡報告展示,教師、小組組長與全體同學共同評價,票數或分數最多者獲××之星,頒發班級榮譽證書,其事跡材料編入班級星光人物集。
四、星光班級榮譽證書實施的效果
以星光班級證書為載體的綜合素質評價讓學生有了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星光文集的封面設計也交給愛畫畫的學生,這些學生不但繪畫技藝愈加的爐火純青,而且其他成績也有起色。對于一些學困生則及時發現其閃光點或者量身定做,頒發星光班級證書。比如有的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很上心,就讓他負責班級衛生、桌凳擺放好,在得到學生的認可與好評后,給他頒發了“衛生小衛士之星”,他的違紀現象逐漸便減少了。
課余時間,利用現代信息網絡,開通了星光班級博客。所有的星光班級證書頒發信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發布在博客中,并適時地寫學生的動態,挖掘、弘揚學生典型閃光點,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星光班級博客也成了學生和老師交互的平臺,也是以星光班級證書為載體的評價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總之,自從實施以星光班級證書為載體的多元互動評價之后,學生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提升了,學生素質的綜合評價落到了實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學科文化素質的差距,在活動中、學習生活中學生綻放了閃光點。每個學生都自信地抬起頭來走路,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燃起了內心的希望。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