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詠欣 莊曉敏 李承潤
摘 要:隨著“雙創”之風吹遍祖國四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口號卷起了創業的浪潮,當代大學生在創新和創業領域把握住先機,“雙創”對大學生的生活及事業都產生了兩面的影響。創業心態日趨理性、政府高校的重視等日益成為創業的趨勢特征,當代大學生應權衡好創業與學業的輕重,根據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來規劃自己的事業方向。
關鍵詞:雙創;大學生;現狀;趨勢特征;影響
在廣佛同城的背景下,廣州是華南區域最大的人才智力資源集聚地,地鐵等交通便捷,加上佛山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獨具嶺南水鄉優美環境,兩者結合起來,既擁有一線城市的區位優勢,又有二線城市的創業成本[1]。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廣佛地區的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其中以高校大學生為主的年輕創業團隊迅速發展,成為廣佛地區創業的新生力量。
一、大學生創業的普遍現狀
(一)創業的融資難度加劇;
幾年來創業項目遍地開花,可行性強且已經開始運行、未來發展趨勢良好的項目比較容易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比較理論化、尚未實操的項目則容易遭受質疑。所以,大學生創業項目在融資方面難度大大增加,創業項目應考慮得更加獨具匠心,展現實力。
(二)融入互聯網等線上運營工具;
隨著“互聯網+”正式成為國家戰略,以綠色環保為驅動、云計算技術發展為核心的數據中心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據采訪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大數據。通過網絡虛擬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平臺,網站等作為宣傳和營銷的渠道。
(三)創業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弱;
采訪調查顯示,目前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大多數是已成立一年多,長的已運營兩三年,由于自身各方面的資源比較少,前期經營不佳容易導致團隊成員退出,畢業生退出也增大創業團隊的人員流動,不利于其持續性的發展。
(四) 創新競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催發出很多創業的項目,但只有一定比例的創新項目能真正演變成實戰的創業項目。問卷數據顯示,大多數的廣佛大學生對創業比較看好,絕大部分對創業創新很有興趣及比較有興趣的同學積極參與創新比賽,如挑戰杯、大創項目以及一些專業競賽等。過半數參加了上述創新活動的同學認為該競賽能促使自己萌發創業的念頭。但少數同學只想通過這些競賽鍛煉自己的能力,開拓眼界而已。
二、大學生創業的有利條件
(一)外部環境
1.學校扶持:
調查顯示,很多高校都會成立創業實踐的學生機構,提供咨詢答疑服務,并舉辦創業比賽,以獎金來資助比賽佼佼者項目的落地實踐,為發掘與展現創業項目提供舞臺;并且很多廣州地區的高校在校內建有專門的創新創業基地,學生可以通過大創、挑戰杯等比賽的項目申請入駐創業基地,創業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必備的設施以及場所;除此之外,學校還開展相關的創業教育課程、相關的創業講座與課程學習,提供指導老師的引導和幫助;
2.國家鼓勵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1)國家政策的鼓勵
大學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實行的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及相關培訓等扶持政策;另外,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大學生,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2]。還有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機制、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等。
(2)地方政府政策措施支持
15年大瀝鎮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的設立,為創業者提供“一窗式”服務。廣佛智城與創大孵化器、老A電商的合作,體現“政府引導,社會主導,構建生態,草根創業”的思路[3]。16年首屆廣佛國際創客節系列活動——“廣佛芯·創未來”廣佛大學校園南海節的舉辦,匯聚廣東十大高校資源,助力青年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
(二)自身因素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堅持創業的動力。通過采訪發現絕大多數的成員都對創業項目抱有濃厚的興趣。比如華農的馨藝工作室項目,它由一群熱愛押花藝術與傳統工藝的伙伴組成;專注產品研發的廣工的intek團隊,其成員也是對信息制造技術感興趣而聚集起來的。
2.大學生處于學習階段,有天然的專業優勢,可以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創業之中。特別是理工類的創業項目,他們迫切需要一些與其技術相關的專業理論與技能較強的人才。
3.大學生的團隊組合優勢,每個大學都有各種專業和類型的學生,這為創業者挑選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4.年輕人的獨特個性思維,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逐漸改變,個性化的需求明顯增加,這與年輕人追求個性,彰顯自我魅力的思維不謀而合。站在他們的視角,會碰撞出更多新奇的顛覆傳統的想法,這正是創新創業所需的核心元素。
三、大學生創業的困難之處
(一)資金鏈問題,在項目運轉初期資金不足以支撐起運轉;
幾個受訪的創業項目的學生都表示,創業的難處在于資金不足。由于本身創業成員絕大多數還是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項目使用的資金主要依靠其他公司老板的投資,或是一些競賽獎金等。
(二)經驗尚淺,缺乏社會關系;
通過問卷顯示,大部分尚未嘗試創業的大學生認為經驗不足,缺乏社會關系是其創業的最大障礙。創業團隊的學生表示這也是他們的一個短板。社會經驗與關系的缺乏,有時即使你擁有優秀的企業策略方案,也難以實現項目的發展。
(三)創業方向不確定,沒有好的項目;
沒有好的項目是尚未嘗試創業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困難的另一重大障礙。項目是核心,是創業行為的集中體現,一個可行良好的創業項目是大學生成功創業的第一步。
(四)創業團隊的管理存在問題;
人力資源是創業的管理難題,其涉及創業成員的選擇與維系。創業團隊學生表示,能和你一起共患難的朋友,不一定適合成為你創業的伙伴,與你志同道合的人才是最合適的人選。團隊紛爭不可避免,團隊溝通尤為重要。另外,團隊的創業文化的成型和鞏固也不可忽視,它能極大凝聚團隊成員。
四、創業對大學生生活方面及事業方面的影響
(一)對于生活方面,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是雙面的,但絕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好的多于壞的影響。
1.進一步發展自我興趣,使大學生活更充實;
在采訪華農的旅圖公益項目時,了解到它主要致力為貧困的山區學校建立圖書室。該成員表示因興趣加入,雖然遇到很多困難,如前期貧困鄉村小學的聯系工作會吃很多閉門羹等,但是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協商,當一間圖書室建好,山區孩子對書本的熱切渴望與喜愛,讓自己感覺付出都是有回報的。可見創業能更好培養自己的助人情懷,為社會貧困群體貢獻愛心,更能體現個人價值。
2.開闊眼界,增強心理承受和社會適應能力;
創業其實是一個創新思想實體化的操作過程。在創業當中,大學生能接觸到社會上的商業環境、企業運營策略、經商的常識與規則等,這有利于大學生脫離書本死板的理論知識,了解和學習外面的社會,雖然挫折與迷茫不可避免,但大學生更能在其中加速成長,使其心靈變得更加強大,更好適應社會。
3.提升交際溝通能力,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身處團隊之中,成員之間彼此的溝通頻繁,而創業也讓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朋友是創業前進的動力,尤其是對手的激勵。有利于項目往后相關信息的了解與探討,有益于個人社交能力的提高;
4.對學習的影響既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上利大于弊;
受訪的創業成員表示,創業任務一般不會占用學習時間。由于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普遍大學生會安排課余或周末時間來完成創業的任務。這有利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在工作和學習中保持兩者的平衡;另外,做項目的過程能積累實戰經驗。大學生可以提前學習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拓寬知識面,讓其專業思維更加活躍,利于后階段的學習。
也有部分學生表示,創業有時會影響正常的作息和學習時間。一些編程技術類的項目比如廣工的Asicore團隊,其負責編程研發的成員會有周期性的忙碌期,導致學生出現熬夜等不良習慣,這不利于學生日常的課程學習與身體健康。
(二)大學期間的創業經歷對大學生以后的事業發展的影響也是兩面的,普遍學生認為其利大于弊。
1.體驗社會工作的艱辛,對以后職業發展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許多創業團隊的學生表示對其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由于創業項目的類別不同,學生對以后事業的選擇與該創業項目的工作是否一致會有所區別。特別是理工技術類創業團隊的技術成員,他們的專業與該創業項目的核心技術相對應,所以會更多考慮從事與此項目相關的職業;而傳統手藝、公益類的創業項目的學生大部分不打算以其作為職業目標,創業經歷提供了清楚解自己、明確就業方向的途徑。
2.鍛煉必要的工作技能。創業事業涉及很多的營銷策略、市場預測、人才管理、產品研發、運營模式等,大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處事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增強對以后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3.少數未嘗試創業的學生認為如果創業受挫或失敗,會造成對未來職業的迷茫和不自信,產生對社會工作的焦慮等不良影響。其實,這種不良影響的確存在,但是,大學生創業不能只看結果,創業的過程才是值得斟酌和反思的。即使真的創業失敗,也要懂得恰當緩解和轉化不良影響。
五、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趨勢特征
(一)創業心態將日趨理性;
幾年來,大學生創業之路愈來愈寬廣,創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同時,大學生創業者們正日趨成熟與理性。許多大學生不再好高騖遠,創業心態日趨理性和務實。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很早就明確地選擇了創業目標,他們中很多人在校期間積極參加講座培訓、打工、實習、參加創業大賽等,為自己的創業積累實踐經驗。這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創業心態的成熟,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更注重與實際情況的結合。
(二)將更進一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關心,形成一套服務于大學生創業的體系;
地方政府將利用地方文化、人才、通訊等優勢,通過對接當地高校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的大學生創業成果展等節日活動,讓服務工作人員到高校進行創業優惠政策的講座等,讓更多的創業大學生享受政府的優惠。
(三)高校將承擔起創業創新人才的發掘培養和項目孵化的重任;
大學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殿堂,將改變其教育體制,增加師資力量[4]。現在的教育體制過于注重學科標準,應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利用靈活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展現其個性化的創造力;著重聘請一些具有創業或投資經歷,熟悉企業運營的教師,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接觸創業的具體流程與策略,并對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指導。
六、如何正確對待創新創業
(一)大學生應理性看待大學生創業,保持務實心態,更要權衡好創業與學業的輕重,切勿顧此失彼,浪費了學習和自我增值的時間。另一方面,分清創業中的實操型項目和比賽型項目的區別,實操項目比比賽類項目在時間、精力上更具挑戰性。對于比賽型項目,只要有完美的商業計劃書及流暢有力的演講就能獲得相關的政策扶持,但實操型項目的條件更為嚴苛。
(二)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來規劃自己的事業方向。在創新能力的磨練中,創業并不是唯一的選擇,不要純粹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和不斷反思總結的跨越過程。
[參考文獻]
[1]童思娜.“一線城市區位優勢,二線城市創業成本”[N].南方都市報,2016年05月04日 (FB02).
[2]百度文庫.2017年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Z].
[3]王曉易.啟動三重點項目,打造廣佛最有活力創業城市[N]. 南方日報,2015年4月29 (NE0011).
[4]范錫霞.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年,第12卷(第1期).
(作者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