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摘 要:近年,不少年輕教師充實到一線教學,給中小學體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多數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相對較弱,教學有效性相對較差,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效益。為此,要快速、高效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同課異構,借教學異構的差異性,助推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關鍵詞:同課異構;年輕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2.022
同課異構是指針對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根據相同的教學條件,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手段,通過“異構”教學的差異性,借助不同策略、多維的角度,及時進行教學回溯、診斷,合作探討、資源共享、取長補短,不斷豐富、完善教學策略,引領教師快速成長,實現教師專業的整體共進。
1 搭建內需平臺
同課異構要發揮集體優勢,需要強化教師的參與意識,借同課的外力和壓力,促異構的內需和動力,以老帶新、以老促新,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通過輪流坐莊,讓每個教師能真正參與這一活動,激勵教師把體育教學中的教、學、練、賽、戲等與課例、課題等研究融為一體,讓同課異構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2 搭建提升平臺
2.1 提高解讀能力
同課異構能促進教師全面、深入地鉆研教材,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加強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與把握,提升針對不同學生、場地、器材、教法、學法、練法、賽法進行全面、深入、科學設計的能力,并在異構活動中檢驗、對比,加深對教材理解,增強對教材教法的駕馭能力。
2.2 提高設計能力
同課異構中年輕教師既要善于學習、模仿、借鑒異構時其他教師系統化、最優化的創新設計,學習其他教師從小入手,以小見大,細節設計,實現教學的合理化、精確化、高效化。學習其他教師充分利用場地、器材的整合、優化設計來創設良好的學練氛圍;異構教法時為學生量體裁衣,優選活用,突出教法、學法、練法的適應性和主體性;對負荷的準確性、安全性、適切性的精心設計與調控措施,根據個體差異,因材施負、因人而異從練習的時間、距離、間歇、次數等進行量度和強度的優化。
2.3 提高整合能力
年輕教師對教材的整合能力相對較差,年輕教師要善于學習其他教師不一樣的輔助教材選擇、主輔搭配、整合;身體素質內容及學練順序的整合與組合等,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冬季耐久跑同課異構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教材之間的系統性、連貫性、漸進性;突出主輔搭配、上下搭配、大小搭配、難易搭配、長短搭配、賽練搭配等。
2.4 提高組織能力
年輕教師要重點學習與借鑒其他教師如何通過組織教學來達成教學目標。如組織教學的嚴謹性、調控性、生成性,體育骨干的培養與運用的引導性、細節性;發現和挖掘其他教師在場地、器材的創新性搭配、功能性搭配,如撤分搭配、新舊搭配、動靜搭配、大小搭配、長短搭配、難易搭配、上下搭配、混合搭配;如一球多用、一繩多用、一墊多用、一瓶多用等使平凡的體育器材煥發異樣的功能性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
2.5 提高掌控能力
年輕教師要善于學習其他教師異構教法的針對性,學習、借鑒、嫁接、移植他人的方法,如講解法、示范法,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運用;完整教學法與分解教學法的運用;練習法、重復練習法、循環練習法的運用;游戲與比賽法、預防與糾錯法、合作探究法、處方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等的運用。異構教法體現的教、學、練、賽的分層性、差異性,因材施教。如教師針對學生產生錯誤,通過采用講解法、示范法、比較法、圖示法、口訣法、誘導法、分解法、互糾法、集體糾正法、個別輔導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地引領點撥,有效糾正學生錯誤。
2.6 提高評價能力
年輕教師要通過觀課和評課、析課、辨課,學習優秀教師對學生、學生團隊學練過程的評價時機和評價方式、評價方法;學習他們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的適時、適宜、適當性,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事而異,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點撥;特別是對后進生,更應放寬標準,異步達標,對其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婉轉處理,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地給予鼓勵、指導。
2.7 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年輕教師快速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年輕教師應靜心進行教學回顧、反思,從其他教師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嚴謹性、準確性等進行整體反思、專題反思、細節反思,對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審視、修正,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3 搭建學習平臺
同課異構是一種有創造性、藝術性的勞動。年輕教師應立足于學習、借鑒,用心靈充分去感悟、欣賞、研究、分享;去觀、去品、去悟,從中學習、借鑒出適合自己教學特點與風格的東西,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與業務能力。
4 搭建互助平臺
“同課異構”中大家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針對課程標準、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共同的難點或困惑及解決方法、手段、過程進行全面、深入討論,得到啟示和啟發,取長補短,優化教學練賽的方法和手段、形式,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要突破男生引體向上的難點問題,需要參與教師緊扣引體向上的興趣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等圍繞引體向上從方法到手段,從內容到形式等關鍵問題,著力通過集體攻關,依托群體智慧,實現教學設計最佳化、學練過程最優化,取得最佳的學練效果。
5 搭建交流平臺
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我們既要上好課,還要善于聽課、評課、析課、辨課。通過對課堂教學設計與過程、效果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的品、評、辯等來提高自己的析課能力及交流能力。著力通過品味凸顯鮮活的個人特色、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教師教學預設的精細,生成的精彩、細節處理的精美、教學節奏調控的完美等。真心實意地評析年輕教師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材搭配、流程設計、場地設計與器材布置、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組織、教學效果、教學細節等方面的不足,進行教學把脈、會診,談足優點,抓準問題,在提出針對性、實效性的改進建議、優化策略的基礎上,以他人之長,拓寬視野、開闊思路,使多方受益、互利共贏。
6 創設個性平臺
年輕教師要善于通過同課異構的集體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議課等,通過他人課堂教學的全方位的對比來發揚優點,克服不足,揚長避短,逐步建構充滿個性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年輕教師應重點通過聽、看、思、吸、仿、融等方法,認真模仿、學習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學組織、保護與幫助、體育骨干的培養,輔助工具使用的“精妙之處”,“借智補智,借力使力”,把仿與思、仿與悟、仿與建結合起來,融會貫通,由照貓畫貓的模仿,過渡到照貓畫虎、直至創貓創虎的創新。
7 搭建磨煉平臺
同課異構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精心雕琢、精耕細作的過程,是年輕教師快速提升能力的核心環節。年輕體育教師應有意識地抓住同課異構的磨練機會,通過多輪同課異構,圍繞從教材分析到教法設計,從教學組織到教學生成、從負荷設計到學練生成,從教法到學法,從過程到效果,全面、深入地進行切磋、商討、反思、修改,通過多輪的借鑒與吸收,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合理、教學進程更科學、教學組織更嚴謹、教學效果更突出。
8建構共享平臺
同課異構使教師個性資源得到有效激活、展示、互補,幫助年輕教師更好、更快地解決和突破教學上的個性問題;有效幫助教師群體解決教、學、練、賽、糾、評中的共性問題。通過異構使年輕教師加以比較、剖析,既從異構中發現問題與長處,學習別人的優勢,使設計逐漸完善,思路逐漸清晰,把個人的點滴見解匯集成系統認識,把個性化、共性化的方法、手段、措施得到挖掘、提煉與整理,著力通過共創、共享、共進的群體效應,促進年輕教師個體更快、更好的成長、成熟及與教師群體素質與能力的整體提高與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震偉.同課異構模式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與機制研究[J].體育世界,2012(1):68-68.
[2] 王艷梅.校本研修下的體育“同課異構”策略[J]. 體育師友,2010(06):43-44.
[3] 徐馳.學、仿、創——教學特色建構三步曲 [J].中國學校體育,2012(s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