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沁然 馬眾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方面也有了新的變化,為了更好的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必須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新特點和新規律,通過對大學生行為問題的現狀和動態,歸納出大學生出現了理想信念有淡化趨勢,失信行為逐漸增多,網絡行為失范等問題,可以通過優化高校育人環境,制定大學生為行為規范,開展行為養成教育,舉辦行為規范的主題活動等措施加強大學生行為規范。
關鍵詞:大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大學生是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更要符合大學生的身份特點,從廣義來說,大學生行為規范與一般意義上的行為規范沒有實質性的差別,但是從狹義來說,特指用來約束和規范大學生個人言行,調節大學生個體之間以及大學生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管理規定或制度。
一、大學生行為現狀分析
1、理想信念有淡化趨勢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在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引導下,在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已經初步形成,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等方面還是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大部分學生會主動思考理想信念方面的問題,很多大學生表示具有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會使自己的生活充實和快樂,很多大學生也認識到理想信念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但是,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也使信息得到更快速和更廣闊的傳播,大量信息涌入校園,這些信息對大學生的生活和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因為大學生在思想觀念、道德理想和行為習慣等方面還不夠成熟和堅定,容易受到政治、社會、文化思潮等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由于高尚道德的缺失,少數大學生也表現出理想信念淡薄。
2、失信行為逐漸增多
大學生在價值觀和社會公德方面有較大的差異,違規違紀行為增加。大學生的誠信意識逐漸淡薄,導致大學生的失信行為泛濫,在社會信用上也呈現出惡化趨勢,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承認在曾經進行過的考試中實施過作弊行為或者出現作弊的動機。少數大學生參與小貸平臺的借款,出現了新聞媒體中報道的高額校園貸情況。
3、網絡行為失范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網絡的普及速度不斷加快,大部分高校的教室和學生公寓都覆蓋了有線和無線網絡,大學生可以非常便捷的利用手機和電腦等終端設備上網。經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大學生每天都要上網,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主要從事的是玩游戲、社交聊天、學習專業知識、看電影、聽音樂。從這樣的結果可以發現大學生缺乏抵御網絡的能力。很多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網游、網戀等是有比較清醒認識的,但是,在現實中還存在一些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網絡交友,甚至是網戀而不能自拔,他們以曠課、熬夜為代價,網癮大的學生甚至脫離學校的管理,吃、喝、住都在網吧進行,把自己的生活費甚至學費全部用于上網,致使考試不及格,不僅荒廢了學業,還影響了身體健康。目前在高校中也出現多起大學生因為沉迷于網絡,導致沒有能力達到修業標準,最終退學的案例,媒體報道過大學生因長時間在網吧上網而突然猝死的惡性事件。
相比較沉迷網絡而言,大學生在網絡中的言行更應該值得關注,很多大學生認為在貼吧、論壇或QQ群里傳播的社會事件和新聞,比正規媒體上的報道更加可信和真實,而且更多大學生會把這些獲得的消息進行廣泛的轉發,這其中也包括大學生個人利用網絡發泄自身的不滿情緒,或者通過網絡平臺攻擊和報復他人。
二、發揮高校的主導作用
1、優化高校育人環境
學校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高校要優化校園環境,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好的保障,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在傳承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思想引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發揮特長的機會,使大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示。其次,發揮班集體的積極作用,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通過班集體建設,打造優良的班風和學風,通過加強班集體凝聚力,提升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第三,引導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向大學生提供認識和融入社會的機會,依托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校外實習等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服務和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增強社會公共道德和感恩意識。
2、制定大學生行為規范
要引導和規范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制定大學生行為規范,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首先,大學生行為規范要符合我國的教育法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這是制定大學生行為規范的根本原則,因為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了國家對大學生最根本的期望和基本要求。其次,大學生行為規范要體現高校的特點和定位,要體現高校自主辦學的特色,大學生行為規范要能夠體現高校的地域文化、學科特點和專業特征,大學生行為規范必須要和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建設方向和學校發展歷史密切結合起來。再次,大學生行為規范要適應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應關注時代的特點以及大學生群體的新變化,不斷對行為規范進行調整和更新,考慮實際情況的變化,具有足夠的前沿性。最后,在制定大學生行為規范的過程中,要讓大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大學生的參與度是使行為規范更好的適應新形勢、適應大學生實際的關鍵途徑,讓大學生參與制度的建設和高校管理,把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也是民主化管理的一種體現,通過與大學生的對話和溝通,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建立彼此的信任,營造民主和諧的環境,大學生參與的越充分,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就越具有主動性,效果也發揮的越好,也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
3、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制定的行為規范必須嚴格執行才能發作它的作用,為了使行為規范得到大學生的接受和遵守,高校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高校要加強對行為規范的宣傳力度。通過校園網、校園廣播、校內出版物、校園公眾號等校內媒體,也可以通過主題活動或者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宣傳大學生行為規范,確保讓每一名大學生都了解行為規范的內容和重要性,結合學風、班風、校風評比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切實加強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推進大學生行為規范的落實和實施。
4、舉辦行為規范的主題活動
發揮團委、學生會、班集體、社團等學生組織的作用,多部門共同參與,利用學生組織的親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更好地引導大學生遵守規定,更有助于行為規范的實施。推動學生組織針對行為規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為抓手,目的是強化行為規范的認知和實施,例如:開展大學生行為規范知識競賽、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大學生自覺遵守行為規范的良好風氣,最終實現提升大學生自律意識的目的。
新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大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也要求管理制度應不斷適應變化,把大學生的成長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大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規范的有效途徑,對于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曼宇.當代大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6(03).
[2]龔子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的根本遵循.[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02).
[3]連雪杏.大學生自媒體行為規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06).
[4]田園.大學生行為規范現狀研究.[J]中北大學.2014(05).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