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以“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為要求,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今后的路應該如何走,實施“實業興市”戰略下橫店影視產業發展的策略進行研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方案,使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有序延伸影視旅游的產業鏈,助推金華“實現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實業興市;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策略
一、“實業興市”戰略背景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社會財富的源泉。一些歐美國家在經歷金融風暴后舉起“再工業化”的旗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振興實體經濟、筑牢強國基石,國際的形勢、中央的部署,無不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實體經濟始終是引領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在金華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把“實業興市”戰略作為“實現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的“五大戰略”之一,吹響了振興實體經濟的新號角。我們要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制造強基、振興實體,真正挺起金華經濟的脊梁。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浙江省乃至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地區和典型樣板,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好萊塢”。2017年1-12月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入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8.13億元,同比增長26.10%;上交總稅費24.10億元,同比增長15.48%;新增企業177家,入區企業累計達到984家;新增工作室137家,入區工作室累計達到595家;接待劇組330個;接待游客1570.00萬人次,同比下降0.41%。1-11月GDP營收為77.03億元,去年同期456.20億元,營收差20.83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增長37.07%。
二、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過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提出“文化就是生產力”,1996年,《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掀開了“橫店影視”發展的精彩序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橫店影視產業發展迅速。2012年,浙委辦第76號文件更是將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推向新高潮———設立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以進一步提升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水平。
(一)睿智選擇,抓住機遇,艱難起步
1996年徐文榮先生和謝晉導演聯手打造“19世紀南粵廣州街”拍攝基地,是橫店涉足影視文化的開山之作,橫店也因電影《鴉片戰爭》的放映,在國內外影視界嶄露頭角。當時橫店資源匱乏、交通不便,要建設影視基地,作為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橫店集團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徐文榮先生卻堅定地認為,文化產業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是典型的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是“朝陽產業”“無煙產業”“黃金產業”。所以橫店依然堅定地大踏步前進,利用荒山荒坡,截止1999年又相繼建成秦王宮、香港街、清明上河圖、明清街、大智禪寺、古民居、屏巖洞府、清明上河圖等影視基地。
浙中山區崛起的橫店影視基地立馬吸引了大洋彼岸的關注,1999年,美國《好萊塢記事報》雜志的記者到橫店采訪后,撰文“這里曾經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山村小鎮,如今已經成為‘中國好萊塢”。
(二)努力探索,積極創新,影視文化產業初步形成
2000年初,橫店實現劇組拍攝“免場租費政策”,吸引了全國眾多劇組前來橫店拍攝,大量的演員和從事影視文化產業人員聚集在橫店,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橫漂,眾多的“橫漂”每年為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和服務。可以說,“橫漂”是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形勢下應運而生,這個群體已經成為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發揮重要作用。
在橫店影視城,劇組與公會,公會與經紀人、經紀人與演員,演員與劇組,已形成了良性的業態循環。劇組、演員、影視城三方,通過演員公會實現了有效鏈接和良性互動,確保了影視產業鏈的有效運行。
(三)政府扶持,影視文化產業規模發展
2003年,浙江省委出臺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相關政策,并把橫店影視文化產業作為一個突破口。同年,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橫店成立全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2004年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掛牌運作,實驗區是中國第一家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是浙江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是在橫店原有影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廣泛培育和吸引國內外各類影視產業主體,拉長影視產業鏈條,迅速提升影視產業科技含量,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造對國內外極具集聚力、輻射力的影視產業基地的一大舉措。浙江省人民政府也批復,對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給予優惠政策:實驗區的高新技術文化企業,凡符合國家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可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實驗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建設和發展規劃、并與全省文化“四個一批”規劃編制相銜接,對列入省“四個一批”規劃的建設項目,符合省重點建設項目條件的給予優先安排,建設項目用地指標按有關規定予以解決;實驗區的影視行業政策,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從2004年到2012年,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立八年來,橫店已成為全國各類影視企業的大學堂、大舞臺和大賽場,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的進程。截止到2012年12月,入駐橫店的影視企業已達到460多家,其中包括華誼兄弟、蘇州福納、北京福緣、蘇州慈文、博納影業、盛天傳媒、千乘影視、新麗傳媒、紅點影視、花兒影視等國內影視傳媒企業,涉及影視拍攝、器材租賃、道具加工及租賃、廣告傳播、后期制作、發行等不同領域。
(四)深度拓展,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改革創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引領作用,推動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經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在2012年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為此出臺了實驗區發展導向、產業扶持、要素保障、配套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意見。東陽市委政府盡可能發揮市場的作用,除了在規劃、政策和服務上給予支持外,沒有實質性地參與運營,給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在土地指標、融資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及時解決制約影視企業發展的瓶頸。
浙江省委政府專門為橫店成立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舉全省之力支持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的發展,為橫店集團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將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三、“實業興市”戰略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
實體經濟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徑。而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解決這些矛盾問題,必須加快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用多元化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這給了我國影視產業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對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招商獎勵機制,創新招商方式,采取參加各類影視節會、委托中介招商、設立分區域招商分隊等。開展全產業鏈招商,重點開展網絡劇、網絡直播、后期制作、手游等泛娛樂企業的招商。依托入區企業相對集中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區域建立招商聯絡點,收集招商信息,集中開展招商活動。在江蘇、廣東、山東等文化大省開展招商活動。建立在橫店拍戲劇組的非入區企業動態名錄,開展實驗區優惠政策宣傳工作,就近開展招商活動。充分利用各鎮鄉街道資源,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招商工作,吸引更多影視企業入駐到東陽。
持續引導推動企業上市。加大上市培育力度,引導企業把實驗區的企業作為上市主體進入資本市場,對納稅百萬以上、未啟動上市程序的近50家企業進行梳理分析,建立上市培育梯隊,對于有意向進入資本市場的影視企業,加強主動聯系,組建專門上市培育工作組上門提供服務,確保以實驗區企業作為上市主體。鼓勵引導上市企業股東出售、減持股權在我市繳納個人所得稅。
加快影視企業實體集聚。做好美漫城、五一功能區、高鐵新城等相應地塊的規劃設計,完善創新實驗區招商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引導影視企業建造企業總部、攝影棚、創作創意中心、后期制作中心等,協調解決項目落地中的規劃調整、用途變更等問題,實現從企業集聚到產業集聚。
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以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工作為抓手,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數據庫,加強申報工作指導,引導鼓勵符合條件企業開展申報工作,爭取成功申報3家。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業務回流到實驗區,擴大企業納稅基數。
(二)完善產業服務平臺,豐富產業服務內涵
加快浙江橫店影視產權交易中心建成運營。建立影視資產評估體系,創新影視版權交易模式。引進和集聚省內外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和風險基金、融資擔保機構,圍繞影視文化產業鏈的需求進行產品開發和業務創新,開發上市影視文化物權、版權、股權、債券、收益權等權益類產品,為影視文化企業提供專業化、市場化的影視文化產權交易配套服務。搭建影視文化項目眾籌平臺,支持影視文化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
加快騰訊眾創空間建成運營。針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繼續跟多方進行溝通協調,爭取正常運營。充分發揮騰訊公司資源品牌優勢和實驗區的政策環境優勢,積極引進包括影游漫聯動、游戲與院線結合、粉絲經濟、網絡直播等項目,集聚更多影視業態和人才。
優化提升公共服務平臺。在現有省廣電局下放的電影電視劇備案立項、影視劇審查、電視劇乙種制作許可證申請受理等權限基礎上,積極與省廣電局對接溝通,爭取更多滿足企業需求的權限下放,如網絡劇資質審查、電影備案立項等。加大對審批業務人員的學習培訓,擴大業務審批隊伍,進一步提高權限承接能力。加強審片專家隊伍建設,繼續挖掘培養一批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熱愛影視劇事業的審片專家,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審片專家的市場判斷力與政策敏感度,確保審查質量。提高版權保護服務能力,加大版權保護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加強對影視作品及衍生產品開展版權登記。加強影視企業品牌指導,創建影視品牌基地,加強與各級工商管理部門聯系,了解掌握申報程序,引導影視企業開展中國馳名商標、浙江省知名商標等申報工作。
創新入區企業劇組服務。根據《關于創新入區企業劇組服務實施方案》要求,創新開展入區企業劇組服務工作,重點做好劇組生產服務、關懷服務、應急服務、獎勵服務等,入區企業劇組優先安排拍攝基地和攝影棚,彰顯入區企業劇組服務優勢。
(三)加強影視品牌建設,增強橫店影視競爭力
加強影視精品的創作引導。建立健全優秀影視作品激勵獎勵機制,引導影視企業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一批“雙效統一”的精品力作。加強創作規劃設計和前期介入引導,著力推進重點題材創作生產。加強原創能力建設,培育有利于原創的創作環境,提高創作組織化水平,培養多類型創作風格,增強精品劇目持續供給能力,加強創作規劃設計和前期介入引導。
做強橫店影視節會品牌。充分發揮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資源優勢,借鑒知名國際性影視節經驗,繼續舉辦好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探索由橫店影視產業協會來承辦橫店影視節,利用協會資源,不斷擴大橫店影視節全國和國際上的影響力,提高橫店影視的知名度。
加強橫店影視產業協會建設。建立常設辦事機構,設立秘書處,作為常設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加強協會活動組織安排,增進協會會員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全力爭取成為國家廣電總局的調研機構,為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呼吁發聲,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建立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與國內外知名影視院校建立聯合辦學機制,舉辦影視人才培訓班,組織重點企業、新銳企業負責人等開展脫產培訓。依托橫店影視職業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工學互動,著力培養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加強“橫漂”管理服務工作。繼續落實好“橫漂”管理服務六大行動,進一步擴大橫漂才藝比拼活動品牌影響力,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活動形式,激發“橫漂”參與活動熱情。定期組織“橫漂”在橫店鎮區開展各類巡演活動,逐步打響“橫漂”工作品牌。扶持橫漂創業發展,改善橫漂創業環境,發揮橫漂創業特色街集聚作用,促使橫漂企業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五)推進影視全域化發展,增強產業帶動力
加快推進影視產業園項目建設。繼續做好項目籌備階段的跟蹤服務,確保在規定時間內正式開工建設。及時掌握和跟蹤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完善外景基地和攝影棚建設管理。規范和加強對外景基地管理,引導企業、個人以及村集體等參與外景基地開發建設,拓展影視拍攝基地類型,對參與影視產業植入、影視特色村建設的企業給予獎勵,提高外景基地基礎設施補助標準。利用全市影視外景基地聯盟,引導鼓勵外景基地抱團發展,規范運營。充分利用“颶風行動”整治后閑置用地開展攝影棚建設、利用閑置工業廠房改造成攝影棚,制定相應規則明確建設標準、審批程序以及后續的監管職責等,緩解目前攝影棚供不應求局面。
2018年是“十三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橫店打造“全球最強的影視產業基地”的開局之年,實驗區將緊緊圍繞“打造引不走永不落幕的影視之都,打造影視各要素的集散地和總樞紐”發展目標,立足自身發展現狀,深入分析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搶抓國家戰略機遇,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深度挖掘發展潛力,全力開啟新時代橫店影視文化產業新征程。
[參考文獻]
[1]金燕.小城市培育試點背景下橫店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山東青年,2017(9).
[2]徐文榮.徐文榮口述[M].上海:中西書局,2011.
[3]2015年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6.
[4]張益曉.2020年目標任務提前基本完成 解讀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先行先試成效[OL].[2017年11月2日].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jhnews/201711/t20171102_5506155.shtml.
[5]第1779期文化產業評論.解讀:十九大報告將對文化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深刻變革?[OL].[2017年10月18日].http://www.sohu.com/a/198777931_152615.
(作者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浙江 東陽 3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