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清 謝夢珂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新興的文化方式。網絡文化生態的建設也漸漸成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成為當前人們迫切需要開展的工作。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93-02
網絡文化生態是在網絡平臺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是文化共融、和諧發展的體現,它使網絡文化呈現出一種健康、和諧的發展趨勢。通過網絡的虛擬性,能夠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文化所不能體現出的一些特征,如:開放性、多樣性等。然而,目前的網絡文化生態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有害及低俗信息屢禁不絕、網絡監管手段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必須從我國網絡文化生態建設的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我國網絡文化生態建設。
一、網絡文化與網絡文化生態
(一)網絡文化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1.網絡文化的基本概念
關于網絡文化的含義,學界從不同的方向對其進行了界定。有的學者認為網絡文化是一種人類用信息網絡方式改造客觀世界生成的新興的文化形態;有的學者認為網絡文化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部分,他們認為廣義的網絡文化本質上就是憑借互聯網的這個平臺不斷進行信息之間的溝通與傳遞,從而產生各種社會現象。狹義的網絡文化是指借助互聯網產生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通過總結分析各學者對網絡文化的界定,得出網絡文化的概念是:網絡文化主要是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不斷進行自身的發展與演化,領先于傳統文化的一種興起的溝通方式。
網絡文化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既有優勢也有障礙。對此人們應該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分析。網絡文化有利于促進經濟和人的全面發展,給人們帶來的障礙是有時會給人們傳播不健康的信息,洗刷人們純潔的心靈,容易引導人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2.網絡文化的特點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網絡文化的虛擬性。網絡文化即使與我們的現實世界緊密相連,但是它與現實世界中的文化相比,虛擬性是它的最明顯的特征。網絡的發展為人類的交流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類可以不公布自己的身份,用虛擬的身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網絡文化的開放性。互聯網是一個龐大的組織系統,它可以容納巨大的信息量為人們提供便利的條件。網絡文化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逐漸發展的,因此,網絡文化的傳播受到較少的限制,網絡文化的發展可以使世界各國的文化更進一步地交流與傳播。
由于網絡文化的開放性,人們可以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共享網絡文化的各種資源。各種網站、論壇、博客等軟件也都是開放的,人們可以隨意使用,根據自己的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在網絡社會中,不管你的身份高低、文化程度的高低、經濟條件的高低,都可以平等地去使用網絡文化資源,去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網絡文化的開放性使得世界各國聯系起來,共同分享和創造新的文化資源。
(3)網絡文化的互動性。互聯網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聯系密切起來。網絡文化的興起不只是為了傳播文化,同時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文化。人們會對在使用網絡進行交往時所產生的文化進行評判、分析,辯證地對待。
(4)網絡文化的平等性。正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讓人們在社會交往等方面得到平等的對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生活總是在不平等中掙扎,但是網絡生活突破了物質與精神的界限,這種生活好像就是人們夢想多年的“大同社會”的實現。
(二)網絡文化生態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1.基本概念
網絡文化生態實際上就是把網絡文化當作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進行研究。在一定的時期中,它是網絡中社會文化的大系統內部的具體的文化形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方式和狀態。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的發展水平、現實生活中文化的發展情況、現實生活中面臨的政治環境、網絡上的技術水平的高低、國家的監督力度以及網民們的道德素質等。
2.特點
(1)人本性。網絡文化生態的目標就是人本性。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健康的發展的關鍵要素就是有一個良好的網絡文化生態的環境。互聯網不斷地迅速發展,網民的數量呈增長趨勢,而且我國的互聯網服務也一定會向提升網絡服務質量的方向發展。因此,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的平臺,還塑造出了一個虛擬的社會,它為人們獲取和傳播文化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2)多樣性。網絡文化生態的基礎是多樣性。網絡文化就是在虛擬的空間中多傳統文化的延伸與發展。一方面,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便利的平臺,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內容豐富的網絡文化;另一方面,無論是在網絡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價值觀念,還是網絡主體使用的文化產品,在互聯網中都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擁有多樣的文化內容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才可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推進網絡文化生態的健康發展。
(3)開放性。網絡文化生態的前提是開放性。網絡文化生態的發展并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斷創新。因為網絡文化生態的開放性,人們可以平等地享有信息資源,而且也有言論自由,可以宣泄自己不痛快的情緒,它為人們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不斷提升人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轉變思維的能力,同時對人們的價值觀念也有一定的影響,更為網絡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二、網絡文化生態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安全問題
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較為迅速,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條件。然而,網絡上威脅我國信息安全的因素也不斷增多。為了國家的安全,保障國家能健康地發展,處理好網絡文化生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
網絡文化霸權是指在網絡技術方面占有強大優勢的人依靠自己在網絡技術上的能力,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在文化領域對技術弱的人進行控制和支配。網絡的霸權主義不僅僅使處于弱勢地位的國家的優秀的文化受到破壞并嚴重阻礙了優秀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利益。
(二)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嚴重
網絡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對大量網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人們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去制造一些謠言,甚至去謾罵別人等不文明的現象嚴重。例如,“大媽訛外國小伙兒”的網絡事件,許多網民不了解實情,把大媽訛詐外國小伙的照片在網上肆意宣傳,但實際情況并不是網民們想象的那樣。由于缺乏約束使得不文明語言泛濫,網民之間缺少理性溝通和互相尊重,產生網絡謾罵現象。
(三)網民之間人際關系淡化
網民沉迷于網絡之中,比如現在所說的“低頭族”,他們漸漸地與現實世界脫離,和家人、朋友的溝通漸漸減少,關系疏遠,他們的交往能力也會下降。一味沉迷于網絡還有可能導致犯罪。人們大多數時間都是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沉迷于網絡會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
(四)法制法規不完善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雖然近年來出臺了許多關于網絡管理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這些法律法規與網絡的發展速度的步調不同,導致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強調的是限制管理,很少提到引導,缺乏系統性;立法主體過多,操作性不強;規章制度不斷改動,甚至出現互相矛盾的問題。
三、網絡文化生態建設的措施
(一)網民提高自制力,加強自身建設
首先,網民應該提高自制力,不沉迷于網絡。網絡確實讓我們很著迷,但是我們也應該分清主次,學會合理地分配我們的時間。其次,網民要增強道德意識,抵制不良信息。面對那些網絡謠言,不要輕易相信,而且也不去散播那些空穴來風的謠言。面對網絡,我們應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提高道德意識,盡量不被虛假信息所欺騙。
(二)加強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建立和諧有序的網絡文化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龐大的工程,因此國家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約束和規范網民的行為,對于那些惡意傳播謠言,損害國家利益的不良分子給予一定的懲罰。
(三)注重網絡文化建設,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先進與落后文化、有益與腐朽文化在互聯網中并存,這樣人們很難區分出先進文化和有益文化。因此,建設網絡文化生態中應該優先發展先進文化,不斷改造落后文化,學會抵制腐朽文化,不斷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促進我國網絡文化的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也應該利用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的有利條件,在網絡上積極開發一些新業務,培育新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為我國的網民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有益的網絡文化空間。
(四)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特別的社會意識而存在,它是文化存在的另一種方式。創造一個健康的網絡文化生態的根本途徑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建設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網絡文化。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把握網絡文化生態的準確方向。同時我們也可以開展一些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實踐活動,增強人們對其的認同感。大力加強公共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多渠道的網絡文化建設,同時網絡文化建設方面的工作者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創造出高品質的文化作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既給我們帶來了益處,也給我們帶來了憂慮。網絡文化對我國文化建設以及社會穩定與和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共同創建一個和諧、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我國燦爛輝煌的優秀傳統文化。網絡文化生態建設也應該得到國家的重視,保持網絡文化生態的平衡,有利于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健康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黃意武.網絡文化生態的特征及其建設路徑探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4(5).
[2]郁萬亮.我國網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化研究,2015.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