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業大潮中,融資難成為了創業過程中的普遍問題,而眾籌的發展為創業者融資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但是現在適合大學生創業的眾籌融資網站并不多,所以,本文旨在構建一個適合大學生創業的眾籌融資平臺,同時,打造線下高質量眾創空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優質、實用的服務,不僅解決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融資問題,也注重降低投資者風險,保障創投人雙方的利益。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融資平臺 眾籌
由于我國資源環境的約束,傳統的高消耗、粗放式發展方式難以持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不斷開發新產品、開辦新企業、開拓新市場,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同時,需要打造對應的支撐平臺,利用“互聯網+”,積極發展眾創、眾籌等新模式,促進產需對接、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有效匯聚資源,助推“中國制造2025”,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1]。
大學生作為未來建設祖國的強勁力量,成為了創業大潮中的生力軍。根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為795萬人,約有28%的大學生正在創業或曾有過創業經歷[2],可見自主創業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和親友投資。然而創業是一項持續性的投入,僅僅依賴自有資金和親友投資不足以維持長期的高強度投入。但是銀行貸款、天使投資、民間借貸等融資方式對大學生又有很大的局限性[3],所以,眾籌的發展給大學生融資提供了一個便利、安全的渠道。可現在適合大學生創業融資的眾籌網站并不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發展。
一、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構建方案
(一)拓寬項目受益范圍,讓更多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得到資金支持
傳統的融資方式對于創業項目的要求很高,投資方會對項目進行多方面的考核,確保項目成熟并有潛力,一般只有少數的成型創業項目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但在眾籌模式下,項目的審核難度大大降低,因為眾籌模式通過多人進行融資,分散了投資人的風險,將項目的價值和風險評估交給大眾,由大眾評判是否值得投資。另外,產品在資金籌集階段就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潛在消費者,這為日后產品的對外銷售打下了基礎[4]。眾籌融資平臺運用互聯網金融新形式,拓寬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受益范圍,讓大學生的創意產品化、商業化,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創業項目的融資問題,而且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二)與高校科研基地合作,提高專利技術的投入使用率
高校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每年會輸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這些科研成果卻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能投入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據調查顯示,高校每年被授權的專利技術應用率不足25%,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為10%~1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5]。在我國,申請專利技術需要一定的費用,在取得專利后,每年還需定期繳納年費,如果專利技術得不到推廣使用,那么大學生將需要自己承擔這筆費用,對于未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大學生對于科技發明的熱情。
為解決專利技術投入使用率低的問題,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可以與高校研究機構、創新創業學院形成聯合,用眾籌的方式,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商品,從而得到早期的推廣資金和消費者群體基礎,同時收集產品的市場反饋信息,更好地對接產品與市場需求。運用這樣的合作方式,一方面解決了創業公司遇到的技術瓶頸,增強項目競爭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專利技術的轉化率,保障了科研人員的利益。
(三)平臺壯大后與高校合作,舉辦創業計劃比賽,挑選優質創業項目
現在國內各類的創業計劃比賽有很多,高校為了參加比賽,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項目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多數項目只是為了參加比賽而寫的策劃書,等比賽結束后,項目就無人問津,或者項目根本就是紙上談兵,不具有實踐性。這些問題使得創業計劃比賽不能發揮它們的真正作用,難以將高質量的創業計劃付諸實踐,尋求項目的內在價值。
眾籌融資平臺可以與高校聯合開展創業計劃比賽,或者通過各大創業計劃比賽篩選優質項目,使比賽中的優秀創業項目得到孵化,將書面構想轉化為經濟效益,讓優秀的創業項目更有粘性,使得創業計劃比賽更有意義[6]。運用眾籌這種靈活、有效的全新融資方式,引導全民投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去支持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眾籌融資平臺在大學生與社會之間形成連接,讓優秀的創業計劃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使得項目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
(四)平臺盈利方式
為保障大學生創業者的利益,減少創業項目的籌資費用,本文構建的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不在項目融資過程中收取傭金,而采用會員收費制度,即每一位通過平臺進行籌資的創業者都需要繳納會費,待融資成功后,平臺按成功融資的數額加收一定的溢價作為收益。創業者若想要維持會員身份,每年還需繳納會員費用,為以后的持續融資做準備。
平臺除了能夠通過幫助創業者融資獲利,還可以設計一些增值服務為平臺創收。平臺可以針對創業者在創業不同時期面臨的問題開設課程,運用現在流行的“網課”方式,為創業者洞悉最新創業資訊,教授創業者實現財務自由,打造自己的專屬品牌。如36氪就設計了“開氪”模塊,課程內容都是36氪獨創,角度新穎,見解深刻,讓聽課者能受益頗豐。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等企業家都曾推薦“開氪”專欄,說明這些課程確實能夠對創業者有所幫助。所以,只有打造一流的課程內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創業者進行訂購,不僅留住了顧客,還打響了品牌的名聲。
二、線上與線下平臺相結合
(一)開展交流活動,為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搭建橋梁
為了拉近大學生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提高創業項目的融資成功率,平臺定期組織優秀的創業團隊進行路演,讓創業者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創業項目,用項目的潛力和創業人的熱情打動投資者,幫助創業項目籌集到更多的資金。不僅如此,路演也會督促創業者完善項目內容,使項目細致化、專業化,提高項目質量。
平臺可以組織創投人之間的交流會,讓投資人與創業者面對面接觸,創業者通過與投資人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到投資人對項目的要求,并及時、準確地對項目內容進行修改,讓項目更具亮點和實踐性。平臺還可以開展一些成功創業者的經驗分享會,用成功創業者的真實故事和經驗,激勵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們不畏辛苦,勇往直前。
(二)打造高質量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多元服務
目前,多數大學孵化器會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價格低廉的辦公場地,相對便利的基本服務,這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可以省下一筆費用。但是,孵化器難以為創業項目提供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如:融資渠道、發展指導等,孵化器與創業項目的最終目標不一致,孵化器的利益在于收取租金,這使得孵化器的服務注定是低層次的,無法為企業提供持續、有效地幫助,所以許多孵化成功的企業會迅速搬離園區,尋找更加專業,能給企業提供更多價值的眾創空間[7]。
本文構建的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在實現線上眾創眾籌的同時,也注重為大學生拓展實地的眾創空間。聯合大學企業孵化器,幫助孵化器拓展產業價值鏈上的服務,為創業者提供更實用、優質的幫助,建設大學生創業者滿意的產業園。如:徐州工程學院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徐州2.5產業園,利用創業園的優勢如:2~5萬元2年無償免息貸款;有專業的公司和人員幫助入園企業申請國家及省市的產業政策資金;有學者和專家可以幫助入園企業申請國家及省市的計劃項目;帶來原創性成果入園,并產生一定社會經濟效益的項目或企業,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等,提高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孵化成功率。
三、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存在的風險及解決方案
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存在的風險主要是可能危及投資人的利益,使投資人蒙受損失。為營造積極、健康的投資環境,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平臺需要采取措施建立相應制度,降低投資風險,減少投資損失。
首先,平臺應嚴格考核創業項目內容的真實性,對企業營業執照等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進行審核,并實地考察企業經營規模、盈利情況等信息,保證企業未夸大事實,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其次,眾籌融資平臺可以引入校友基金,對優秀的創業項目進行投資,采用領投加跟投的方式,給散戶投資者一些投資指向,同時及時披露企業資金運用情況,讓投資者了解項目進度,降低投資者風險。眾籌融資平臺還可以建立誠信評價體系[8],投資人與籌資者都有權為對方信用等級評分,當然,系統管理員會對評價進行審核,刪除惡意差評或虛假好評,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并定期公布信用缺失的創業項目,保障平臺投資與融資的健康運行。
四、結論
為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創業融資問題,本文構建的大學生眾籌融資平臺降低了項目的審核難度,讓更多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能夠得到資金支持。同時與高校科研基地合作,解決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問題,提高專利技術的投入使用率,減輕大學生維持專利技術的資金壓力。當平臺有一定影響力以后,平臺可以與高校聯合開展創業計劃比賽,孵化比賽中優秀的創業項目,讓優秀的創業項目更有粘性,使這類創業計劃比賽更有意義。平臺還會設計一些增值服務,給創業者提供更加多元、實用的幫助。
在線上建設眾籌融資平臺的同時,為了拉近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距離,在線下,平臺會定期組織優秀的創業團隊進行路演,并舉辦創投人之間的交流會、成功創業者的經驗分享會等,進一步提高創業項目的融資成功率。平臺還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的眾創空間,突破孵化器服務層次低的局限,給予企業更多產業價值鏈上的服務。平臺也注重對各類風險的考核,并采取措施控制風險,保障創投人雙方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瞿曉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創新創業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41-47.
[2]蔣開東,朱劍瓊.大學生創業導向的高校協同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1):54-58.
[3]郭偉威.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
[4]謝玉璘.我國互聯網金融眾籌模式發展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
[5]徐國興.我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06):27-33.
[6]王帥,滕雪,邢世宏.淺議創業計劃比賽轉變為大學生創業的角色[J].企業研究,2014(10):201.
[7]張娜.眾創空間——互聯網+時代本土化的創客空間[J].科協論壇,2015(10):22-25.
[8]賀佳丹.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眾籌融資風險研究[J].時代金融,2017(08):49+51.
基金項目:編號:XCX2017188。
作者簡介:杜欣悅(1996-),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就讀于徐州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