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學習物理知識主要來自物理課堂,高中物理教學注重對高中生因材施教。一些物理基礎薄弱的高中生對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對于這些學生,高中物理教師要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提升學習熱情;一些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又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沾沾自喜的情況。因而,物理教師要分析學生物理學習時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材施教,在學習方面給予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因材施教;開展
隨著物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不斷增強,課堂教學方式趨于多樣化,更多的物理教師開始研究如何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來尋找正確的教學方式。
一、因材施教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教育體制改革之后,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適合現在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核心的授課方式逐漸被取代,很多學校的教學政策都是以教師為輔,學習為主。每個高中生都有差異,所以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要對學生整體素質進行透徹的了解,根據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物理素質教育,通過教師和學校對高中生物理學習的系統分析,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目前,很多高中生的物理基礎很差,對很多概念性問題不能很好的解答,逐漸導致了物理學習信心的喪失,學習熱情遭受了打擊。
通過對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具體分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應運用于課堂教學
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問題的分析,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因材施教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透徹的體現出來。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之間的各自差異,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導。把基礎薄弱、理解力差的一些學生作為重點關照對象,注重對這些學生進行基礎性輔導,為學生重新打好物理學習的基石,讓學生掌握理解基礎知識。學習基礎較好的一些學生,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識的重點,物理教師還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是一種層次鮮明的教學方式,是這個階段學生需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物理學習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應運于課后輔導
高中物理教師布置課外作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因材施教,結合各個層次學生的物理水平,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要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物理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難度不宜過大,主要是基礎知識的使用,能夠讓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鞏固基礎知識,樹立物理學習的信心。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課外作業可以進行難度提升,布置的題目有一定的拓展性,學生可以深入地探究物理難題。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
(一)態度消極的學生
很多學生因為自身的物理基礎差,完成喪失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對這一類學生進行輔導,重新幫助學生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只有讓學生聽得懂物理才能夠讓學生對物理感興趣。帶著厭煩的情緒是不可能用心去聽課的,當務之急是通過教師的幫助讓學生轉變心態。物理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指導學習、建立確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盡量的鼓勵學生,在學生取得一定的成績的時候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
(二)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方式錯誤的學生
這類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興趣很大,但是苦于總是不能取得很好的物理成績。這一類學生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學習方式不正確,教師在輔導這一類學生的時候盡量和學生一起分析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所在。是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還是不能夠靈活地使用物理公式?教師要找到學生問題所在,對癥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物理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物理教學時讓學生懂得消化吸收物理知識比學習新的知識更重要,很多學生都是因為不能夠很好的掌握學習過的物理知識,才導致物理知識網絡出現漏洞。
(三)基礎扎實,心浮氣躁的學生
這一類學生對物理知識掌握的很好,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要點可以很好的理解吸收,但是這一類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逐漸下滑,總是以為自己學的很好,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對于這種學生教師要進行拓展性的教學,讓學生知道物理學習的難度,這樣自然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機械能守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深入探究研究機械能守恒過程中能量的轉變。
四、總結:
因材施教的目的不是縮短學生的學習差距,而是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中轉變學習心態,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能,逐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青娟.淺談(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2).
[2]劉愛玲.試析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3)
【作者簡介:李偉(1984.09-),男,山西長治人,山西省新絳中學,中小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