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瑩
摘要:音樂是審美與創造的結合體,小學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學生的道德情操。教師應當積極發揮小學音樂中創造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美的感受,更可以創造個性的美。本文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現狀以及創造教學的意義,對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策略進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 創造教學 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時期,音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開發大腦,發展記憶和思維等能力。音樂教育通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素質來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善惡,使他們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音樂又以它獨特的教育意義激發學生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不能因為音樂課是一門副科,就對它采取輕視的態度,認為只要讓學生聽聽音樂唱會兒歌就可以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音樂中獲得創作靈感,賦予音樂創新的靈魂。
一、為音樂創設情境
音樂可以創造美,可以指引人們發現美。為音樂創設相應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更深刻更具體地體會到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教師應當堅持以新課改的內容為核心,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經驗和心理特點等以多種形式有效地向學生教授課程內容。為音樂創設環境就是根據音樂的來源以及應用背景等為學生展現音樂與情境的結合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特色。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能無法帶領學生親身體驗與音樂有關的場景,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音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真實的情景。比如,教師在教學《新年好》一課時,可以尋找這首歌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感受新年熱鬧歡喜的氛圍,仿佛身臨其境般融入到過年的音樂情境中去。這種為音樂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音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不僅讓學生關注音樂旋律本身,也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音樂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得學生通過日常體驗就能迸發靈感,創造音樂之美。
二、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創造音樂
音樂不僅僅存在于課堂教學中,更存在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是音樂靈感的不竭之源,自然界中的聲音都可以成為啟發學生創作的樂曲。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并用心聆聽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聲音,感受它們獨特的美。例如河水靜靜流淌的聲音、雨滴落入水中的聲音、蟲鳴鳥叫的聲音、樹葉簌簌的聲音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音樂,是大自然的饋贈,為學生的音樂創作和自然建立起了一座堅固的橋梁,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聆聽并分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激發學生體驗音樂、創造音樂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分別播放石頭相撞、玻璃相碰的聲音,讓學生分辨它們的音色;也可以利用金屬餐具敲打出一段清晰的旋律讓學生模仿。小學生正處于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樂于動手的年紀,教師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這些事物,實現與音樂的共通,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和進行創造的興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音樂學習觀奠定了基礎。
三、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樂器
樂器是學生創作音樂的工具,是學生釋放情感的途徑,它可以將每一個準確的音符連接起來形成一支完美的樂曲。教師應當采取適當的途徑讓學生親近樂器,讓學生了解樂器的構成原理,感受它們的音色,發現它們的魅力。在運用樂器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循序漸進、順其自然,了解學生的傾向和特長,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上加以指導,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種表現方式,并將其充分運用到音樂創造中去。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在起跑線上,為了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便不關心孩子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從小就為他們安排了很多樂器學習特長班,導致學生視樂器為一種煩惱。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的喜好所在,培養學生對樂器的興趣,選擇適合學生的樂器讓他們去學習去演奏。一旦學生將喜歡的樂器變成演奏音樂的工具,就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創作中去了。
四、組織音樂創造性活動
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創造是學生主動運用大腦思維和動手能力的過程。小學音樂教學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創作。為此,教師應當改變課堂的單一模式,不要抱著無關緊要的態度為學生放點音樂、教學生唱首歌就草草結束了一節課。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活動,為學生的課堂注入活力,讓學生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簡單音樂劇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創作劇本時要求學生在合適的時機加入背景音樂,渲染氣氛。比如,當出現工人辛勤勞動的場景時,學生可以播放《粉刷匠》這一首歌曲,讓大家感受勞動的光榮感和充實感;當出現劃船的場景時,學生可以加入《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背景歌曲;學生還可以將臺詞改變成曲子唱出來,讓表演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新意。總之,學生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表演和音樂的樂趣,又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作才能。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小游戲,例如,讓學生分成幾組,每個組里第一個學生隨便唱一句,可以是學過的歌曲中的,也可以是自己即興創作的一句,然后由下一個學生學著唱出來并加入自己的一句,以此類推,看哪一組的學生最后唱出來的最完整。這些課堂上的音樂創造性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打破了學生心理上的束縛,發揮學生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一種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創新型思維。
五、結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利用學生的音樂創造欲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創作才能。教師應當端正錯誤的教學思想觀念,重視音樂教學,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讓課堂變得充滿趣味,拉近音樂創作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真正地實現學生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德源.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17,(21).
[2]李敏.創造教學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08).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曹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