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勇 王貞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全球化進程逐漸加快,我國的經濟和各項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基礎教育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教學內容、教學技術、教學模式等等。本文主要以我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為研究對象,詳細地探究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開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具體途徑,希望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使得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能夠全方面與國際接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美術教育體系,推動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全球化 中小學 美術教育 信息技術 探析
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21世紀,信息快速擴大,社會對外交流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在這種背景下教育教學也應當充分適應全球化發展進程,其中也包括美術教育。中小學美術教育工作應當不斷進行教學創新,擴展美術教學內容,以此提高中小學美術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不斷完善中小學美術教育體系,推動中小學美術教育向著多樣化、多元化的方向平穩發展。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美術教育”及其發展趨勢
“全球化”一詞最早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提出,在廣義上代表人類發展的現象過程。當前,對于“全球化”的定義主要指全球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比如經濟貿易、政治關系、文化學科、環境問題等等。特別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的交往更加簡便和密切,同時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等融合程度越來越高。
而教育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各中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教育信息充分交流和融合,所以會產生大致相當的教育軟件與教學硬件,所以中小美術教育在全球化環的影響下表現出全球化的特點。比如,美術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本民族的繪畫,還應當為學生詳細地介紹其他國家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美術文化,為學生盡可能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學還應當有效地融合其他學科內容,盡可能延伸美術教學的概念范圍。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對策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育應當將美術本位作為教學基本原則,要向小學生和中學生介紹基礎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從小培養中小學生對于視覺形象的解讀能力,充分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并且開發其創造性思維。現在重點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具體對策:
(一)選擇開放的美術教學內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小學在探索教育方式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找到與新課程改革模式平衡的教學方式,以全新開放的姿態來面對美術教學,美術教學內容也應當具有開放性,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另外,中小學美術教學內容應當巧妙地融合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美術文化、中國美術美化與外國美術文化,站在全新的角度實現美術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最終形成秉持傳統文化又具有創新性思維的美術文化結構。最后,中小學美術教育應當具有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的美術教學內容應當巧妙地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教師應當巧妙地開展地區本位的美術教育內容,選擇最適合的中小學學生美術教學內容,同時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二)將培養創新型美術人才作為教學重點
創新能夠為藝術提供向上的生命力,所以中小學美術教育應當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創新型美術人才方面。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除了向學生重點講述美術基礎知識和美術技能以外,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創新的學習方法。美術教師可以增加美術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美術知識,同時不斷地發現、探索自己的美術知識存在的具體問題,最終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素質。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多為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美術訓練題目,比如讓學生選擇“圓”這個基本元素畫出一幅美術作品,盡可能開放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有效開展美術創作。
(三)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
在中小學教學當中,美術教育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其與中小學其他基礎科目是完全剝離的,所以導致學生常常認為美術學科是副科,對于美術的學習不夠重視。但其實知識是統一的整體,各個學科之間都存在必然的聯系,所以中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使得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科知識的融合性,提高學生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比如,美術教師可以將中學語文課文《背影》作為美術教學題目,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性文字畫出朱自清先生與父親在車站的場景。這樣一方面大大擴展了美術教學內容,使得美術教學內容更具開放性;另一方面語文課文描寫得非常詳盡,更容易使得學生進入到情境當中去構思場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細節思維能力。另外,中小學美術教師還可以將美術教學與手工作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課堂上教學生剪紙、雕刻等基礎的手工技法,提高學生的手工操作能力。
很顯然,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效地交叉和融合在一起是全球化背景下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在美術課程中有效地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可以達到學科優勢互補的效果,在提高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的同時鞏固和加強學生其他專業知識,全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徐瑞晨,李英梅.數字化時代下本土美術課程資源與新媒體結合——以徐州漢畫像石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藝術科技,2014,(11).
[2]李森,劉淑鵑.美術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師美術教育的職業特色[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3]杜麗姣,易曉明.美國中小學美術教師職前培養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09).
[4]陳建華.中小學工藝美術類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誤區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5,(06).
(作者單位:[1]劉繼勇,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鎮第一中學;[2]王貞,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