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出師表》又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點篇目。所以,本文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
中《出師表》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文言文;《出師表》;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受到新課改等因素的影響,為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探究能力等成了教學重點。因此,本文將以《出師表》教學案例為基礎,詳細解析具體的教學方法及過程。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出師表》教學案例分析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前,教師應打開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三國演義》中涉及的歌曲,如“滾滾長江東逝水”,通過音樂帶領學生走入課堂。
上課鈴響后,教師可以向學生發起提問:“有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曲?知道它和什么有關么”?
學生搶著回答:“電視劇《三國演義》就用了它做主題曲”。
教師可以順勢提問:“同學們,你們對這部電視劇中的誰比較喜歡呢?”
學生會舉手回答“諸葛亮、陸遜、孫權……”。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普及本堂課所學文章作者的知識。如,教師可以說“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就和諸葛亮存在直接關系。同時,諸葛亮的大智慧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
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易中天先生對諸葛亮的簡介與評價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諸葛亮,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出師表》一文的積極性。
受到新課改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幫助學生擴大語文知識學習、應用的范圍,積極運用跨學科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擴大學習內容、領域,提高學生對不同學習方法的利用效率,增加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培養優秀的語文素養。”因此,在初中《出師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多媒體技術、設備的合理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陌生文言文的學習積極性;借助易中天先生對諸葛亮的人物解析,有助于學生更深度地了解文章撰寫背景。同時,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有助于改善枯燥的課堂教學環境,還能將學生游散的目光集中到教師身上。
(二)鼓勵學生實施自主探究性學習
教師要為學生安排課文朗讀任務,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熟讀全文、解決生僻字詞問題。
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學習問題,如,“同學們知道諸葛亮的敘述思緒是怎樣的嗎?又給后主出了什么意見呢?”等問題。此時,學生必然無法直接回答。見狀,教師可以鼓勵道:“那么再給大家5分鐘閱讀時間,分析我剛剛提出的問題。”此時,學生就會仔細品讀文章,梳理文章要點、認真分析諸葛亮所提出的意見及背后的深意。時間到后,教師挑選各組代表回答問題。
如學生答道:“第一段,諸葛亮提議要廣開言路;第二段,提議要賞罰分明;第三段……。”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補充與解析,幫助學生深度了解課文內涵。
新課標認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其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方式,可以為學生培養主動學習意識。同時,若對學生獨立思考后通過合作整合的答案十分滿意,教師應適當給予鼓勵。對于文言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提高耐心,多給他們一些時間,避免學生在學習中掉隊。
(三)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完成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演講比賽,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課上,教師可以提出建議,如“現在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出師表》的內容,下面請大家圍繞《出師表》進行演講,最終評比最佳同學”。然后,給學生預留5分鐘準備時間,由學生主動登臺演講。時間到后,學生會按部就班地上臺演講,發表意見,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出師表》一文知識的理解及運用水平。
新課標明確點明“語文屬于實踐課程的一種,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拼寫,要讓學生在長時間積累中掌握語文知識內涵、運用規律,提高學生語文實踐水平”。因此,教師通過提供演講機會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運用、表達水平。不過,鑒于課堂時間有限等原因,教師應提前安排實踐活動內容等,才可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針對《出師表》教學案例的反思
首先,對于《出師表》類文言文教學必須采用閱讀—理解同步進行的方式,才有助于學生理解文言文含義。同時,鼓勵學生朗讀,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陌生文言文知識的理解水平。
其次,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個性的閱讀。讓學生在多種見解中產生思想的碰撞,迸發智慧的火花。這樣在解讀中就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喜人場面。師生都能從此環節中收獲意外的驚喜。
最后,教師應提前安排文言文課堂實踐活動要求,或利用課余時間集合學生開展文言文實踐學習活動等,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初中《出師表》教學案例研究發現,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