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關于語文學科的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基礎語文知識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和積累語文基礎內容,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關于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老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應用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和刻板,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難以提高,在此過程中,實施微課教學,能夠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創新,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應用作用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交流
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類型之一,小學語文課程屬于啟蒙階段的課程教學,學生主要學習和掌握的是語文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在課堂模式和教學手法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提升。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講解,學生聽記,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適當應用微課教學,能夠為學生補充講解拓展性知識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科視野,同時能夠節省老師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關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方法和效用需要從實際分析中展開研究與探討: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主要是進行基礎部分的學習,老師在課程講解中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文字知識,學生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字詞句含義要有正確的理解,同時要能夠提高自己應用水平[1]。語文知識在朗讀、寫作中均有應用,但是在傳統的課堂講解中,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對于新學習的詞句,學生存在發音不準確、含義理解不對等問題,實施微課教學,則能夠對這些問題予以集中解決。微課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能夠在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在更加生動和形象的教學環境中,掌握學習內容,同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引入課外資源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踐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較多,一味的通過被動式的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語文知識處于學習啟蒙階段,利用這一點,老師在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課外資源,形成一種教學情境,使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更加具有生動性[2]。例如對于小學語文課本中關于情景類文章的講解,老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搜集和播放相應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材料,對于這種更加形象化的環境描述形式,學生能夠更加真切的感受文章中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情感,使語文課程的學習更加生動和有趣。
(二)拓展性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不僅是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類知識,同時需要學生能夠在不同文章內容的學習中掌握一些常識性知識。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文章類型多樣,包括人物類、景物類、說明文類和科技類,對于這些,由于文章類型和內容知識點不同,老師的教學講解方式也應該有所區別[3]。對于一些說明文和科技文的教學,由于原理性和專業類內容較多,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在微課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制作課件,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搜集生活科技以及技術方面的案例,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知識源于生活,語文課本中講述的相關內容大多與我們的生活實踐息息相關。
(三)學科技能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缺乏經驗和技巧,學科內容的學習效率不高,在這種情況,應用微課教學,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技能性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語文朗讀、寫作和討論中,有計劃性和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學科水平。例如在課程講解中,老師對單元文章進行分類式講解和拆分式講解,使學生對主題相似的文章進行集中化的理解,并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語文寫作。微課教學中,老師使用電子課件,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框架進行重構,使學生能夠把握單元重點,完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使語文課程的學習更加系統化和完善化[4]。
結語:
素質教育理念下,強調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關于語文課程的教學,老師要重點對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進行培養和提升。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難以發揮,且局限于課本理論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實施微課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為學生補充講解相關內容,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范圍擴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微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微課件的制作,使學生能夠在隨時隨地的語文學習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學科成績。
參考文獻:
[1]別新均.淺談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02:223.
[2]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25-26.
[3]孫源婕.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6):182.
[4]王艷紅.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學周刊,2017,0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