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偉
摘要:多媒體以其神奇的聲光電音像技術,為小學課堂教學營造美輪美奐的場景,使小學生享受到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從而倍受廣大師生的青睞,很快在小學教學中得以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徹底地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為高效課堂的創建奠定了基礎。本文中,筆者就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用探究
教學過程的科學化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是當前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而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有效整合則更能突出其作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才能真正凸顯其優勢呢?筆者結合自己在宣化區第一實驗小學探索實踐中所積累的教學經驗,談幾點心得。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不難看到,在課堂教學上我們教師只需點擊幾下鼠標,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搜索到海量的信息資源供當堂教學所用,而且通過顏色的對比、字體的改變、動態的效果、悅耳的聲音配合,再加上藝術的美感,可以讓小學生多種感官接受直觀刺激,從而有效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且對我們老師而言更是簡潔便利,最為突出的是在課堂上節省了大量的板書和反復講解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進行師生間的互動和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情況。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節的教學,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做了這樣的設計:首先用大屏幕播放動畫片,用故事導入式揭示新課。鼠標點擊間,大屏幕上播放出小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畫面,同時伴以美妙的音樂和畫外音,很快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熊大和熊二是兩個愛勞動的好熊熊,這一天,它們倆到森林菜園里幫媽媽干活。熊媽媽先讓哥倆給兩塊菜地圍籬笆,一塊長方形,另一塊正方形,并且讓它們倆進行比賽,看誰最先完成”。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比賽開始了,最后熊大贏了,可是熊二不服氣,它大聲說“不公平,不公平,我這塊長方形地的籬笆比你正方形地的籬笆要長,不能算你贏。”它們倆爭得不可開交,這可急壞了熊媽媽了,怎么辦呢?誰能幫幫它們做出正確的評判呢?我用鼓勵性的語言說“答案就在你們手中”。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紛紛動手利用手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具開始想辦法,他們的興趣非常濃厚,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創造欲。這樣引入課題,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學生的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度自然,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強化思維、貼近生活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學習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難發現,現實的生活中的諸多數學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小學生今盡早的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值得我們去充分挖掘。比如在現行小學數學第七冊“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我用多媒體技術演示教學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四年級教室里每排坐了8個同學,共有7排,這班的小朋友準備坐巴士大客車去萬柳公園春游。乘車有兩種方案:一是不包車,每個座位收費3元錢,要買56個座位。二是包車,60個座位全買,每個座位2.50元。請同學們一起來幫助四年級班主任算算,怎樣選擇乘車更省錢?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興趣高漲,立即投入到計算中。很快通過計算得到了最佳的結果:不包車買56個座位要比包車買60個座位錢多,包車更省錢。當問題解決后,沒想到還有個別同學別出心裁,想出包車4個座位無人坐,還可在街道行進中招人上車,4個座位每個座位賣3元錢,可多省12元錢。這樣,我們能夠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進行教學,學生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生活中的數學,能夠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和重要性。
三、突出參與、彰顯優勢
1.增強趣味感。對于學生學習“計量單位”的一節后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可以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題“小馬虎的購物經歷”:星期天早上,我7小時起床,吃了100噸早飯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菜。媽媽手里拿著重1千克的環保購物袋,我們以每小時20米的速度走向離家500毫米的超市,在路上遇見了重40噸的胖子小樂,走進長大約是60厘米,寬20厘米的小超市,媽媽還給我買了一個長20毫米的文具盒…大屏幕顯示“這可能嗎?請修改!”將枯燥無味的練習變成富有情境性的日記,激發了學生想馬上就把它改好的欲望,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充滿趣味性。
2.強化操作性。在學習“角的度量”后,我要求學生進行角的度數的測量練習時,就徹底打破傳統人手一套量角器的度量方法,直接讓學生點擊鼠標拖動量角器覆蓋在角的上面,使學生通過親手操作能夠看清度量過程,即量角器的中心(閃爍)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閃爍)與角的一邊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數。這樣,讓多媒體成為學生學習的精準工具,即動腦又動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體現直觀、促進過渡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能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例如在相遇問題中,用口頭解釋“速度和×時間=路程”的有關概念化含義相對比較抽象難于理解。為有效突破這個難點,我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做了處理:甲乙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4分鐘(時間)相遇的畫面;然后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接著閃現甲乙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速度),并把它們合并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鐘,有4個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人所走路程。通過這樣的演示,教師借助多媒體直觀演示效果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口頭不易表述的內容生動地展示于學生面前。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也是教育今后發展的總趨勢。只要我們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整合點,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因素,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和提高,從而有效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