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追謨
摘要:隨著教育理念和精神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新穎的教育管理模式出現在教育體系中。其中,能夠反映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發展迅速,逐漸成為新時代下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為本”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將人放在主體地位,以人為中心。人是所有活動與工作的發起者,處在所有實踐活動的起點上。在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主體性在教師身上得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弱,教學工作以結果為導向。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的身份是被教育者,而不是學習者,接受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被要求學習”,而不是“要去學習”。而“以人為本”的模式彌補了傳統模式的不足。
關鍵詞:以人為本;管理;小學;應用
小學教育是教育階段的起點,這個時期的教育水平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教育的水平。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在小學教育中的落實,不進能夠鼓勵學生發展自我、展現自我,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還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教育事業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的,因此,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是站在教育事業的根基上來講的。在小學教育階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夠更好地教導學生去尊重、理解、關愛他人,學會多面為他人考慮,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各方面綜合素質都很優秀的人。因此,在小學階段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必然的選擇。本文主要就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在小學教育中的落實應用展開探析。
一、精神及行動上共同發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項工作的實施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表達上,而應該該落實到行動。以人為本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原則。因此,想要將“以人為本”與管理模式相融合,就要從精神和實踐兩方面進行。教師是在學校這個組織中與學生接觸最緊密的,要實行“以人為本”,就要改變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模式。教師的工作主要是針對學生展開的,所以,教師都具有以人為本的思想。但是,要提高“以人為本”的管理水平,學校管理者還需對教師的工作進一步督促。精神方面,學校可以組織一系列的以“以人為本”為主題的管理方式講座,向教師傳達一些有關此管理模式的要點與措施。例如,在我校上月舉辦的“優化以人為本教學管理座談會”上,我以學校領導的身份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上,我校的正在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們就“以人為本”展開討論,并得出一系列促進該模式實施的方案。
二、換位思考,換位體驗
古語道:“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意思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考慮你的行為會不會給他人帶來不便,要做到為他人考慮。學生也是人,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小學時期,學生的整體心智處在一個發育時期,不當的管理模式會給學生的身心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必須要求管理者具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及自覺性。教師在管理學生時,需要綜合學生本身的特點及能力,不能只注重結果,而忽視了學生本身。例如,班主任在規定班級管理條例時,需要綜合學生整體的特點。的班級男生占多數,女生占少數,那么班主任在制定管理條例時,需要針對性的制定管理男生的條例,比如在教室內打鬧問題等方面。除此之外,由于小學時起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并且好動,所以在管理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特點,不能操之過急而對學生提出過于硬性的要求。過度的要求會讓學生內心產生一種逆向心理,這樣反而會起到反向作用。
三、師生關系朋友化、平等化
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對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提出了要求,想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必須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是說教師和學生之間完全平等,而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尊重、互相學習、平等交流的狀態。所謂“良師益友”,實現師生平等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師生關系友誼化,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之間除了師生關系,更重要的是是朋友關系。師生之間朋友關系的形成不僅能夠將學習環境變得更加輕松和諧,也能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實現“以人為本”。師生關系平等化主要靠教師來實現,在師生相處過程中,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給予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與幫助,寬容學生并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例如,我校所采用的“師生幫扶”活動。該活動主要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一對多的關系,即一名教師對多名學生進行幫助。這項活動的舉行將學生和教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四、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采用鼓勵策略
以人為本的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一定的層面在表現在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所說的“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適用于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綜合學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因材施教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的提升會在很大程度上將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除了因材施教,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鼓勵政策。所為鼓勵政策就是用積極向上,帶有鼓勵預期的話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要采取鼓勵政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學會觀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教師要去觀察并發掘學生的長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實現學生的逐步提升。對于學習成績稍微差一些的學生,教師不能差別對待,反而要對這部分學生更加關心,提供更多的幫助。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學校管理模式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模式的不足,實現了小學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新時代教育體系的背景下,為了實現小學教育的整體發展、科學發展以及穩步發展,達成小學教育的目標及使命,加速教學質量的提升,就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整頓與改善。
參考文獻:
[1]艾斯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