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月
摘 要:高中生物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及解釋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主要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營養物質、遺傳與變異、生物生理本質和環境等方面的生物學知識,還需要滲透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常識,引導學生形成有益于健康教育目標的課堂教學環境和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健康教育
高中生物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及解釋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主要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營養物質、遺傳與變異、生物生理本質和環境等方面的生物學知識,還需要滲透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常識,引導學生形成有益于健康教育目標的課堂教學環境和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但怎樣在生物教學中滲入健康教育?基于高中生物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認識,本人總結并提出幾點策略如下。
一、緊扣教材,課堂滲透
1.緊扣課本,以案例資料指導。在生物課堂中滲透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利用多種多樣形式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獨立自主思考,以達到滲透健康教育的目的。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健康教育應緊扣教材和教學內容。首先,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時,在能夠完成生物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適當地拓展一些關于健康教育的資料。其次,在生物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營造學習氣氛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本質學會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例1:在人教版必修1“細胞中的無機鹽”這節中,通過情境設計,以健力寶運動飲料的成分,列舉相關缺乏癥的癥狀及防治措施(如急性胃腸炎掛點滴和發燒感冒時大量飲水),倡導學生合理的膳食,促進學生培養健康的飲食方式。以問題驅動策略處理教材,根據個體差異,見縫插針地給學生普及健康知識。例2:“受精作用”這節中,開始以一段一個生命在母親的體內孕育彩超圖的視頻,提問相關的問題引起思考,說明這樣的一個生命是經過了父親體內的幾百萬個精子經過激烈爭奪,僅一個健康最具有活力的精子冠軍和母親體內的一個卵細胞結合。因此,每個人生下來就是奇跡,應更有勇氣向前努力。意圖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加尊重生命,珍愛健康!
2.提倡自主學習,參與課堂討論。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學方式,不僅開拓學生的思維,且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高中生物課堂上進行教學互動,不僅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適當將健康教育融入到課堂討論中。例3:“食品健康和安全問題”。如今的食品種類多樣,但由于青少年的健康意識較薄弱,往往是追求口感而忽略食物的安全與否,則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在課堂討論中滲透關于食品安全問題,引導學生提高視頻安全意識,注意生活習慣。
3.教學策略中巧妙滲透。問題驅動式教學方式一般以問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聯系現實生活滲入健康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參加討論問題的能力。例4:“細胞中的糖類和脂類”一節,先給學生展示一段關于青少年肥胖的資料,尤其是青少年身上出現的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的病癥。針對資料,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肥胖人群呢?學習新知識點后緊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原因。此時繼續恰當地提問:如何避免肥胖呢?通過學生討論并總結注意事項:①合理的飲食習慣,營養合理搭配,少吃高脂肪、高糖食品,減少能量的輸入;②加強體育鍛煉,可以增加體內能量消耗。
二、課外滲透
1.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方式。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課外可充分眼操時間、主題班會等滲透健康知識。例5:關于禁毒及安全教育的主題,搜集一些關于客觀的吸毒數據及危害資料或視頻,通過實例著重給學生介紹一些關于吸毒的危害知識,引發學生樹立健康安全意識,遠離毒品,選擇健康道路。
2.“第二課堂”中體驗。第二課堂主要是指以發展人才的個性為出發點,除了教學計劃,引導者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時間活動和學習。其形式具有豐富多彩和靈活生動的特點,學生學習的范圍也較廣。例6:在“減數分裂”一節中考察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提前布置模擬制作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的實踐活動,課堂上利用十分鐘左右讓學生展示與描述特點,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一個有力理論的形成往往源于發現者經歷了艱辛的試驗歷程總結而來的。例7:在課堂中滲透發現遺傳規律的科學史,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家發現學說的歷程,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及鼓勵勇敢面對生活的困難。當然,若學校條件允許下,提倡課余時間可以定期開展生物方面的知識講座和競賽活動等,如此可相互交流生物知識的背景,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三、結語
健康知識的滲透可在生物教學中隨時滲透。這需要教師多接觸、多學習相關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向研究型教師發展。但也需要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通過生物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并總結有效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蔣承帥.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
[2]曾加梅.生活即教育——淺談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
[3]劉敏.生活,教育的源頭活水——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及其重要現實意義[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1(1):13-14.
[4]朱惠珍.運用第二課堂活動深化高中生物教學的分析[J].時代教育,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