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俄語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俄語教育的改革工作成效也逐漸成為教學工作者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立足于現狀,文章首先介紹了俄語教學目標與專業定位,其次對于高校性質角度下俄語教育改革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和判斷,最后則結合相關內容對我國高校俄語教育改革的詳細策略進行了闡述與判斷,也希望可以為俄語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俄語教育;改革策略;專業定位
俄語教育改革這個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的80年代,其實際上是一種區別于“專業教育改革”的復合理念。在俄語教育改革當中,其更加重視與俄語相關的學科、專業的改革,而不僅僅是“俄語”本身專業的改革,由于兩者的定義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并不能夠一概而論。為了更好的分析俄語教育改革的詳細策略,現就俄語教學的目標與專業定位分析如下。
一、俄語教學目標與專業定位
從客觀上來看,俄語教育與俄語教學并不是一個完全對等的觀念,甚至一些學者認為“俄語專業”這個概念不準確。大多數高校都設有“俄語公共課”,但是公共課多數作為基礎公共課程,其本身并不算做是一個專業或者只能算作是一個學科。在大多數專業的教學定位中,“俄語”僅能夠作為一種工具和語言,即便是當前學科教育組織結構框架下,俄語專業的學生依然必須選擇其他專業進修后才能夠完成學業,也就是說,俄語本身是不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的。另外,我國向外派遣的大量留學生在國內都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他們可以在達到國外后迅速融入當地的學術氛圍與環境,這也是小語種教學的重要之處。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目前俄語教學目標與專業定位也變得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廣泛意義上的俄語專業招生量不斷降低,而以公共課形式或者選修課形式出現的俄語教學則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也是教育改革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內容之一。
二、高校性質角度分析俄語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1)俄語教育改革的阻礙因素。俄語教育改革必須依托于高校的教育改革,而高校要想推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其本身是具有較大的難度的。從客觀上來看,一般的語言學校在語言教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其教師的其他方面的認知卻十分匱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目前俄語教育更是提出了復合型人才的計劃以及教學任務,這對于綜合性院校而言雖然并不困難,但是對于語言專科學校以及一些師范類的外語學校而言則是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學生自身的問題。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上來看,學生的專業素質水平也是教學改革的障礙之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而大多數語言專業的學生在綜合素質特別是理工科素質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再加上一些學生對于語言學習本身并不熱衷,所以其在結合復合型專業進行學習時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客觀上影響和阻礙了我國高校俄語教育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高校俄語教育改革的策略
(1)把好招生關。招生環節是高校俄語教育引導中容易忽視的環節之一。在招生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課程的選擇以及學生的引導,充分了解學生的文化基礎與學習情況。在進行公眾課程的分析與選擇當中,應該重點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的特征與性質,讓學生認識到俄語語言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學習準備才能夠學到知識并學以致用,否則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招生過程中需要加強北方高校的俄語教育專業比重,特別是一些省份與俄羅斯以及周邊俄語國家都具有密切的交流,這些高校中有許多的企業更是與俄羅斯的企業具有往來,所以這些高校應該作為開設俄語教育的主力院校。
(2)壓縮基礎知識教育時間。基礎知識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用人單位以及國家相關部門對于俄語的復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語言本身就屬于一門積累與發展的學科,所以其要求學生要持續的在實踐中強化語言能力,而不是將過多的精力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由此可見,必須通過壓縮基礎知識與教育時間的方法來提升復合專業的教學比重與效果。另外,根據相關教學實踐經驗來看,如果長期利用基礎知識開展教學工作,不但不能夠鞏固學生的俄語知識與技能,反而還會由于枯燥感導致一部分學生對于俄語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這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此可見,壓縮基礎知識的教育時間在俄語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強選修課教育。選修課教育在我國現階段的俄語教育中占據一定的比重。與傳統的基礎俄語課程不同,選修課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而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明顯提升。一些學生在學習俄語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興趣不廣泛、獨立學習意識不強的問題,再加上一些教材本身枯燥乏味,所以基礎課程得過且過,以考試通過為主要學習目標的情況普遍存在。但是隨著選修課開設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利用選修課來適應學生的要求,將各種文化、民俗以及跨專業的內容以俄語教育的方式以展現出來,不但可以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也是加強選修課教育的效果,體現學科特征的主要途徑之一。
(4)重視語言與文學的區別教育。語言與文學教育存在較大的差別。從應用角度上看,語言屬于工具類型的學科,而文學則是以感性為基礎的,所以語言專門化與文學專門化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進行俄語教學時,也需要突出語言與文學的區別,既要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同時也必須突出語言教學的一般特性。對于一些在俄語文學學習方面具有興趣與愛好的同學,可以加強這方面的認知,從而培養出相應的文學藝術人才,而大多數學生還是要以復合型俄語人才為發展目標,不但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也可以更好的服務和奉獻社會。
四、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俄語教育的改革工作必須以教育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發展階段和學生的客觀訴求作為教學改革的側重點。除此之外,高校俄語教育改革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招生環節、知識教育的把控環節,更離不開選修課優化以及語言文學的區別教育,更重要的是,俄語專業的教育必須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從而鞏固學生的俄語文化理念與傳統文化理念的融合,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其可以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持續有效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樊蓮生.我國中學俄語教育規劃與政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王靜.我國高校外語教育信息化政策發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8.
[3]郝淑霞.新中國高校俄語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歷史回顧[J].中國俄語教學,2010,29(01):50-54.
作者簡介:姜巖,黑龍江人,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俄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