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是物理課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長期以來實驗課被上成了“雞肋課”。使實驗教學無法成為有效的教學。本文對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一點看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實驗是物理課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過實驗,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們嚴謹的、實事求是的世界觀。但是,由于師資、設備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時候,實驗教學并沒有真正達到它應有的教育功能,使物理實驗教學成為了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那么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將結合自身教學情況以及點滴認識談一談自己對這一方面的理解。
一、現在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幾種現象
“假探究式”實驗教學:名義上是實驗探究,但實質上從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到評估交流幾乎全部由教師包辦,學生幾乎淪為看客,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教師自身的能力不足,不能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收放自如,為避免出現場面失控,人為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發散的空間。
“亦步亦趨式”實驗教學:像做廣播操那樣,教師在課上展示“標準動作”,學生看著老師跟著模仿,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操作,最后獲得標準的實驗數據及完美的實驗結果。雖然學生動手,但以單純的機械操作為主。在教師的守舊觀念及偷懶的做法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發展又一次被犧牲掉了。
“多媒體式”實驗教學:一些原本可以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卻用多媒體來展示,美其名曰“現代技術的運用”。完全剝奪了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做實驗”變成了“看實驗”。
“紙上談兵式”實驗教學:學生不用進實驗室,教師搜羅了大量實驗試題,只需要完成這些試題,就可以在考試中拿到不錯的分數,這是典型的應試教育,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挫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
這樣的實驗教學是有效教學么?評價一節課是否有效的標準,簡單來說要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實驗教學,應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實驗知識和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增強創新的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形成交流與合作的良好習慣,養成科學求是的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這些教學現象的存在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著“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動手;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訓練、輕實質體驗”的問題。必然使實驗教學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這樣的教學肯定是無效的或者低效的。
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教學的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要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舊有的教學觀念、教育模式要改變
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明確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實驗教學的相關內容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強化實驗教學,課程標準設置了物理實驗專題,對實驗要求作了詳細的說明,要求從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實驗方案的自我設計、實驗誤差分析研究、方案與結果的評估交流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面對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為物理教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從方式方法上改革實驗教學,從評價的角度強化實驗教學。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探索,善于探索,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因為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化。
(二)教師自身能力要提高
教師還要重視自我學習。要從自己的專業文化和技能等知識抓起。要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進修,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充分發揮教師集體智慧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還要學會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不但“授之以魚”,更要注重“授之以漁”,讓他們今后能更好地去直面現實。時代在前進,知識在更新,我們只有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才能跟上迅猛發展的國際國內的形勢,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也才能培養適應新形勢的科技人才。
(三)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要加強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仍然要從課堂的三個方面入手,即課前預習、課上動手(觀察、動腦)、課后總結。
雖然學生對實驗學習有較強的學習意愿,但是如果沒有課前充分的預習,在實驗過程中必然會覺得困難重重,或束手無策,或忙亂一團,最終只能呆板的按教師列好的程序機械的操作,無法達到實驗課的教學目的。那么,實驗課又應該如何預習呢?預習不是簡單的瀏覽,教師應該有目地性的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對實驗的原理、儀器、實驗過程等預先熟知,才能在實驗的時候做到從容不迫。
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總是有一些學生或因不感興趣,或因教師的過度干預,或因儀器設備不足的原因造成不參與或假參與,這些都會造成實驗教學的低效、無意義,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實驗的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找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多設置幾個“為什么”,以激發學生思維,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配合及時的評價,學生在學習中能獲得成就感,自然學習興趣也提升起來了。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哪怕是千錘百煉的示范課,當我們課后靜靜反思時,總會覺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遺憾。然而,正是因為可以有一個不斷找尋策略、解決不足、彌補遺憾的過程,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飛躍。
參考文獻:
[1]廈門市普通高中實施指導意見(2013版)物理.
[2]提高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中國學術發表網.
[3]高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中國學術發表網.
作者簡介:厲娜,廈門市集美區樂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