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詩義
摘要: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在小學教育階段,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在合作中進步、進步中成長,最終高效完成階段性的成長任務,順利實現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樂趣無窮,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小組合作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突出,奮斗目標明確樹立,組內成員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效果,也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競爭能力、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進而迎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更加輝煌的明天。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探究性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應用;研究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互動關系,取得新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轉變課堂的引導思路,探索新的途徑,研究新的方法,把課堂真正的歸還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切實感知到合作的最大樂趣,可以為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探究打下扎實基礎,全面提升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與數學學科成績。筆者憑借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對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發表幾點不同看法。
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參與探索創新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最佳途徑。數學教師有必要、有責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同時發揮重要的示范、引導作用,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借此取得數學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教師要在特定條件下為學生營造好的學習氛圍,打造優質發展平臺,使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內心看法,在與人合作中解決各種類型的數學問題[1]。例如,在講“年份周期表”章節時,讓學生分別查閱年份不同的日歷,定在某年、月、日進行對比討論分析,把他們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來,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有的月是31天,這種小組合作式學習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有特殊的意義。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強調學生的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意識的行動,需要有激勵和推動他們去學習的內部動力,達到實踐活動的目的。
二、制定小組合作目標,使學生都有事可做
教師對班級內的學生分好組以后,要給小組布置不同的隨堂任務,或者隔幾個小組布置相同的任務,這樣學生在討論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如講解“分數”時,可以讓一個小組在課本上找分數的概念,并讓他們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學們聽;讓另一個小組思考:把一張餅分成四塊,小明吃了一塊,小明吃了整張餅的幾分之幾?等等,總之,讓每個小組都有任務去做,讓每個學生都有問題去探索。又如,為了讓學生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個概念,可以給每個小組準備13根小棒,讓第一組學生用小棒擺成三角形,看能擺幾個三角形,余出幾根小棒;讓另一個小組擺出四邊形,看可以擺多少個四邊形,余下幾個小棒。把這兩個任務每隔一個小組安排下去,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經過學生自己的實踐探索,就會對“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個概念產生一定的理解,并將這個概念牢牢記住。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除數是7,那么最大的余數是多少?最小的余數呢?如果除數是5呢?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使他們獲得探索的愉悅感。
三、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的、積極愉悅的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原動力[2]。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將數學內容進行合理、科學的處理,以活動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讓學生按照要求去實踐、摸索、總結,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時,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要上一節整理和復習課。像這樣一節練習課,我并沒有按照傳統方式去復習,再做練習。而是在上課時初步回憶一下這些立體圖形的基本概念,然后由學生對所欠缺的知識提問并解答,最后再由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做一個綜合練習。四人或六人一組,每一組放有一個學具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紙盒(長方體、正方體)易拉罐、小球等。讓學生用所給材料來個小制作。這時全班課堂氣氛是空前的高漲。先討論做什么,再討論怎么做,最后每一小組再做成果匯報。同學們都踴躍發言,有的小組做了小汽車;有的小組搭了積木;有的小組做了小房子;還有的小組做了小火箭和外星人。每一小組的代表都滔滔不絕的介紹自己的作品,甚至還介紹出該作品的型號、性能等等,真像一個商品博覽會。通過動手操作,使每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直觀的感知,在互助中提高。
四、建立小組評比機制,調動學生合作熱情
為了增強小組之間和凝聚力和小組間的競爭精神,建立健全小組的評比機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老師通過小組間評比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合作熱情[3]。如學習“三視圖”時,老師就可以讓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組間競賽,組員可以在下面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出謀劃策,這可以提高小組內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老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帶上具體的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明了的看出圖形的三視圖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為在課堂上讓每一名同學上前參觀圖形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小組中選出代表來進行觀察在給組員進行講解,這樣每組的同學都可以對圖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有利于促進小組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愿意合作學習,把握合作學習的契機,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賀妮.試談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6(11)77-78.
[2]郭淑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121-122.
[3]劉田慧.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J].教育研究,2016(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