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林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學習中也是如此,有效地培養與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學好數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和調控教學節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既注重學生原有學習興趣的保持,又要注重對學生新的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有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呢?
關鍵詞:學習興趣;初中數學;對策
一、開展情境教學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在課前全面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一些具有趣味性、針對性的教學情境,這些情境應來源于現實生活,反映實際問題,并與學生自身的心理需要契合。
例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游泳池中一群學生玩鬧的場景,提問:在游泳池中這一群練習游泳的小朋友中,男孩戴了藍色泳帽,女孩戴了紅色泳帽,男孩看到兩種顏色的泳帽數量一樣,女孩則看到紅色泳帽只有藍色泳帽的一半,問游泳池中有多少個男孩多少個女孩。這個問題提出后,很多學生都不能給出答案,個別學生能給出答案,但不會列算式。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游泳者無法看到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但是,男孩在看泳帽顏色時,兩種顏色的泳帽一樣,所以,女孩比男孩少一個,故將泳池中女孩設成x,而男孩為x+1,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x-1)=x+1,這樣就可以解出x的值。解題過程中,學生首先因為興趣展開獨立思考,然后搜尋所學的相關知識理論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逐步形成解題思路和方法,最終在教師的幫助下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種情境創設的方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融入情感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情感感染的功能。有關研究指出,教師情感與學生情感會相互影響,這種相互影響就是情感感染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若學生喜歡某一種活動,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學習效率也較高。因此,教師需要依照情感感染的功能,調整自己的狀態,確保自己在教學中具有振奮、快樂與飽滿的情緒,表達具有積極意義的真實情感,感染初中生,使學生也有一個好的狀態。如在進行幾何圖形教學時,教師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形狀作為導入(如三角形),在講述原因時,融入自身的真實情感,如三角形最大的特點是穩定性,而穩定、堅韌正是人們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三角形的穩定需要三個邊無縫銜接,互相顧及,而人若想求得自身穩定,就必須處理好家庭、事業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保證三者和諧。之后,學生會由此產生一系列感觸,此時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講述自己喜歡的圖形及原因,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而真實,然后,教師再針對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點展開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就自己喜愛的圖形自主預習,然后再討論,最后由教師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這樣,可以增進師生感情交流,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教學結合生活
新課改要求教學從學生的經驗和感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跟生活不相關的數學知識不太感興趣。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中選取相關的教學素材,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開展“不等式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用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某景區規定,身高不超過1.4米的兒童都可以免費進入,這是什么意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發表觀點,在表達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不等式。數學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這些數學知識并將其帶入到課堂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其次,數學教學內容要貼近數學現實,也就是說,教師要善于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幫助學生構建起科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之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一次函數,在一次函數的基礎上學習二次函數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教師要把握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保持持久興趣
學生對某種事物產生的興趣,一般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師在重視激發學生暫時興趣的同時,不可忽視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方面的持久興趣。教師在組織參與式教學時,要結合實際,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教材特點以及結合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任務要求,創設更多的參與方式并靈活地加以運用,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例如,把數學知識點轉為形式多樣的問題,通過學生填空、改錯、判斷,以及競賽性的搶答、個別提問、學生自己出題目等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個別提問時,注意把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分配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教學面向全體,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樂學。課后作業分層,讓學困生能初步體驗成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感,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對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我們則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思想方法,使他們能用深層次的學習策略參與數學學習。
五、提供參與機會
1、為學生提供觀察、活動的機會
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量出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作出猜想,再用剪刀把三個角剪下拼在一起,觀察能否組成平角,進行操作驗證。然后,提出“對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你能否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從理論上給予證明.”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為添作輔助線鋪平道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讓學生自己當老師
讓學生走上講臺,暢所欲言,盡情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討論、展示一題多解的方法,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靈活性,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對整個班集體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教師適時、適當地給予解釋或分析,這不僅不會埋沒教師的地位,更能體現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劉海燕.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幾點思考[J].數學之友,2016(2):46-48.
[2]吳流福.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興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89):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