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鎖利
【摘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已經成了我們國家目前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寫作一直都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點內容,也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考查。然而,目前許多學生并不了解寫作的正確方式,導致諸多問題隨之出現。為此,教師理應針對現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解決對策。本文將闡述目前高中學生語文寫作存在的不足,并對于具體培養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寫作能力;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高中學生語文寫作存在的缺陷
(一)學生普遍缺乏寫作興趣
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最為常見的問題便是學生普遍興趣不高,有些學生還十分畏懼寫作,甚至對于語文寫作產生了排斥和抵觸的情緒。如果學生自身沒有足夠的興趣,很難寫出優秀的文章,只能按照任務要求草草完成。現如今,興趣不足是當前高中學生提升自身語文寫作能力的主要阻礙,為了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必須激發其寫作興趣。
(二)學生作文缺乏情感
作文內容中缺乏學生自身的真實情感,同樣也是影響學生寫作的重要問題。很多時候,學生寫出的作文十分夸張,由此能夠發現他借用了別人的觀點,而有的學生寫的作文則十分平淡,由此可以知道他對于描寫的事物沒有太大興趣,無法表達自身情感。
(三)作文程序化過于明顯
許多高中語文教師非常重視考試成績,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獲得令人滿意的分數,以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列出固定語句以及相關寫作模板,促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予以直接套用。這種方式盡管對于提升學生寫作成績有所幫助,但是長期如此,學生的腦海中將會形成思維定式,在未來的寫作一旦沒有模板便無從下手。這種程序化的寫作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沒有太大益處,使得學生養成了錯誤的寫作習慣,同時對于語文寫作也產生了錯誤的認知。
(四)作文素材非常有限
許多學生在進行語文寫作的時候時常會發現無話可寫,究其原因便是其自身寫作素材的積累有所不足。一般情況下,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通常有兩種:其一,學生在課余時間內缺乏課外閱讀,沒有積極進行素材積累;其二,高中學生的學業壓力非常大,基本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均放在了學習方面,因此很少有機會觀察生活中的各個事物。如此,便導致許多學生寫出的文章層次非?;靵y,條理不清,前后矛盾。久而久之,便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
二、當前高中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提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只有將興趣作為主要出發點,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并且深入研究、積極學習。為此,教師理應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壓力,對其予以相應的引導,鼓勵其抽出時間觀察周圍的事物,并將其作為自身素材,從而應用到語文寫作中。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寫日記,將自己每一天發生的瑣事記錄其中,無所謂內容的長短,只要能夠保持習慣就行。長此以往,學生便會感受到語文寫作的樂趣,從而提升寫作積極性。
(二)鼓勵學生積極積累作文素材
寫作本身是對于生活素材的一種加工過程,為了能夠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學生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積累作文素材,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每當在閱讀的時候發現任何好詞好句或者是優秀的故事,便把它記錄在本子上。另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擴大自身的交際圈,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加強與其他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拓展自己的交際圈。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觀看新聞,了解當前時事政治,以此增加知識面和信息了解程度。
(三)教師應當轉變自身教學觀念
高中教師應當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在實際授課時,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中心,圍繞其開展課堂教學,從原本學習的領導者變成教學的引導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當學生有疑問的時候再予以指導。但是,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指導力度,盡可能不要直接參與學生自身的寫作活動,將命題的主動權以及文章的想象空間全部留給學生。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文體進行寫作,不要總是拘泥于同一種寫作手法,從而得到一專多能,面對題目和素材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
(四)加強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
現如今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高中語文教師也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作為輔助,全面提升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ヂ摼W中有大量語文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了解,同時教師也能將一些優秀的學習資料上傳到網絡中,促使學生自主下載。此外,還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的方式,教師在課外時間與學生展開溝通交流,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內心距離。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諸多不足,使得課堂教學質量達不到應有的要求。為此,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迎春.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拓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11)
附 注
基金項目:高中生語文寫作能力課題成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