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對教師培訓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促使教師培訓機構要不斷探索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關鍵詞:創新;培訓質量;團隊
現就我們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的一些嘗試論述如下。
一、 工作重心下移,開展培訓需求調研
針對以往教師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實效性差,培訓形式靈活性、開放性不足,教師培訓負擔重,遠程培訓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在全縣中小學開展教師培訓需求調研,了解基層教師的培訓期盼。利用近兩個月時間,我們深入全縣22所中小學幼兒園,認真調研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培訓需求。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廣泛收集教師意見和在培訓中希望解決的教育教學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對收集到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匯總梳理,并對教師在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組織管理、后勤服務、跟蹤指導、考核辦法等方面提到的意見建議具體分析,建立問題臺賬,為培訓主題的確定、培訓內容的選擇、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二、 域內外結合、梯次搭配,不斷優化教師培訓團隊
教師培訓質量高不高,能否取得參訓教師的認可,關鍵在于培訓師資隊伍的水平。培訓機構教師長處在于理論水平較為豐富,一線教師教學經驗豐富,這兩類人員各有各的長處。如何在培訓工作中充分利用他們的長處,我們為此在培訓工作中組建了由省市縣域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干教師組成的培訓團隊,成立學科培訓專家小組,讓一線優秀教師成為教師培訓的主力軍。
同時,考慮到縣域優秀教師數量與水平的局限性,在全市范圍內選聘教育名師、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充實到我縣教師培訓團隊。外聘的省級教學能手、教學名師承擔示范課教學、評課議課,名師談教學,課例研討、互動交流等培訓任務;縣內優秀教師、中心小學校長承擔觀摩研討課、觀課議課、教學主張答疑等培訓任務,取得令人滿意的培訓的效果。這種縣域內外相結合、梯次搭配的教師培訓團隊,不僅為參訓教師提供了高水平的學習交流平臺,而且對我縣教師培訓團隊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 基于教學需求,服務一線教師,量身設計培訓方案
以往的培訓方案制定依據標準不明晰,缺少實際調研和調查,視野狹窄。培訓方案與教師現實培訓需求結合不緊密,使得培訓質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出力不討好,教師認可度不高。我們針對以往培訓中理論性課程多、實踐性研討少,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模塊課程比例不合理,培訓主題不明確,課程開設隨意性大,培訓形式單一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反復討論。
我們根據課程標準、教師專業標準、一線教師實際需求選擇培訓內容;根據培訓內容遴選教師,確定培訓主題,安排培訓課程。并且注重增加實踐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比例,以課堂觀摩、課例研修、教學反思、互動交流、經驗分享、專業引領、實踐拓展為載體,整體設計策劃培訓形式,盡可能讓每一位參訓教師參與其中,樂于其中,學有所獲。在培訓效果調查中,教師普遍認為培訓形式更加靈活,培訓內容切合實際,參訓學員積極性高。
四、 創新培訓模式,打造適合教師需求的培訓
一是,實施分科小班化培訓。改變了以往大班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分科小班化教學。
二是,采用體驗式、情景式、參與式、任務驅動等形式,提高教師學習交流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培訓實施過程中,以實踐拓展、教學設計、撰寫心得、說課議課、現場展示等實踐任務為驅動,充分調動學員參與的積極性。以參訓學員為主體,充分開展互動交流,把培訓課堂交給學員,把參訓學員作為培訓資源,通過現場提問,辯論,現場展示,現場分享教學成果等活動,讓學員自覺地參與到培訓學習中來。
三是,聚焦熱點、難點問題,針對教師困惑,積極為教師搭建面對面交流研討的平臺。通過省、市、縣教學能手分別上觀摩課、示范課,幫助參訓教師發現不同類型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設計、駕馭課堂教學、課堂組織管理、教學方法選擇、教學策略應用、教育智慧等方面的差異,找到自身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積極尋求專家名師的指導。在答疑解惑、名師談教學、經驗分享、交流互動等環節,聚焦教學熱點、難點問題,突出重點,側重實踐活動,幫助參訓教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是,開展名師教學主張展示、教學問題答疑。教學名師、省市級教學能手與學員面對面交流,分享經驗,展示自己的教學主張。從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策略應用、教育智慧、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應用等方面進行講解和展示,為參訓教師答疑解惑。通過互動交流,使參訓教師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問題,明確的方向,增強了信心。
綜上所述,在教師培訓中要緊扣教師培訓需求,不斷探索創新培訓模式,不斷提升培訓質量。
作者簡介:
王宏軍,陜西省寶雞市,陜西省扶風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