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如下問題:提問刻板,問題流于形式;鋪墊過細,學生缺乏思考空間;教師不敢放手,過度關注答案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結合優質課應當具備的要素,認真選題,科學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上好優質課,實現高效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優質課;問題;對策
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而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而優質課,則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當前初中數學優質課存在的問題,闡述教師上好數學優質課的有效途徑。
一、 當前初中數學優質課存在的問題
1. 提問刻板,問題流于形式
結合以上分析可見,優質課應當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目標。而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提問是實現互動交流目標的有效途徑。而在當前的初中數學優質課的教學中,整體而言,教師對教學節奏的控制是比較明顯的,但其中存在著學生提問較少、學生想法沒有得到教師關注的現狀。而所謂的創設教育情境、提出問題等,都是教師提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指令。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形式刻板,有些問題甚至可以用“是”與“不是”來回答,這種單一化的他問模式,并不能引領學生思考,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得問題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2. 鋪墊過細,學生缺乏思考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如概念形成、性質研究、解題方法等問題,教師應當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存在著急于鋪墊、鋪墊過細的現象,對于一些學生本來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鋪墊得過細,往往會導致問題的難度降低,從而使得學生缺乏思維和思考的空間,這樣的問題鋪墊形式,最終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3. 不敢放手,過度關注答案
曾有一位特級教師,把“特級教師”解讀為“特別不著急教師”,如今筆者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別不著急”的教師,在學生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往往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結匯,這對于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不敢放手,過度關注答案,問題的具體解答過程明顯要多余學生的思考。在觀摩課堂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教師對提出的問題,先講解、和學生一起分析解題的思路,并把解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再讓學生獨立解答問題。乍一看,教師是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的,而實際的效果是:學生的思維受到教師解題思路的影響,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基本都是照搬教師的解題思路。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稱為教師“不敢放手”,過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從而使得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 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優質教學課堂
(一) 初中數學優質課應當具備的要素
1. 內容主題應當全面
當教師選定相關教學課題時,對內容的準備應當是首當其沖的問題。而內容主題的確定,教師應當從難度水平、聯系性以及連貫性等方面入手。首先,在難度水平上,教師應當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給予學生適當的挑戰空間,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避免因為鋪墊過多而導致問題難度降低的現象發生;其次,在內容的聯系性上,教師應當將數學教學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起來,延伸數學學習空間,以達到拓展學生視野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因式分解》這堂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階段的“分解質因數”,采用“數式一體”的思想展開教學,利用數學思想方法建立的聯系性,更加能夠突出問題的本質;第三,在內容的連貫性上,包括課與課之間的連貫性以及課堂教學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連貫性。而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主要體現的是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開展教學,充分做到“思前想后”,而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復習舊知識導入的方式進行上課,這樣就可以實現課與課之間連貫性的目標。
2. 注重學生廣泛參與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廣泛參與度,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指標。而學生的參與,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以及情感參與。初中數學的優質課,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參與課堂教學的框架或者空間,實現學生行為、認知以及情感全面參與的目標。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基本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也體現了學生參與方式的多樣性目標。
(二) 優質課教學注意事項
1. 精心選課
上好初中數學優質課,精心選課是關鍵。在選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情,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好動、好奇和邏輯思維欠佳的現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區分課程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把握課堂教學的進度;同時,教師中,教師還要善于結合自己的特長,選擇能夠揚長避短的課程,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實現優質課的教學目標。
2. 科學運用現代教育手段
要想上好初中數學優質課,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不可或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創設教學情境,如微視頻教學導入、音頻導入、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等等,讓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不再那么枯燥無味。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科學借助幾何畫板、同屏軟件、flash動畫等等輔助教學,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互動,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手機“同屏軟件”,及時捕捉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學習狀況,實現現場投影的效果,這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對實現優質課教育的目標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上好初中數學優質課,需要具備以下要素:內容主題全面,學生廣泛參與,語言運用得體。因此,在初中數學優質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精心選課,科學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實現優質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方勤華,張海營.論“優質課”的優與憂——從初中數學“優質課”之活動談起[N].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
作者簡介:陳德彬,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鐵廠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