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總的來說起步晚,基礎差,師資力量薄弱,加之有的孩子對英語生疏,學習興趣不濃,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找不到學習英語的技能技巧,還有的因為家庭和社會因素,這部分孩子的英語成績就落下來,漸漸地就成為班級英語的學困生了。為了轉化英語后進生,英語老師要認真分析后進生的成因,然后有的放矢采取合理的對策,優化教學氛圍,用心用情地呵護,喚醒“后進生”“執迷不悟”喪志的心靈,營造多彩、新穎的教學情境,采用巧妙、藝術手法使后進生由厭學到愛學、會學英語;采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地加以學法指導,使他們迎頭趕上,從一個英語后進生變成一個優等生。
關鍵詞:小學英語;轉化策略;轉化效果
小學英語老師一提起后進生,往往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除了哀怨就是嘆息,除了批評就是責備,不是放任自流就是視如空氣,從沒有在后進生上找原因,從沒有在情感上與英語后進生心換心地交流,從沒有有的放矢地采取轉變的有效策略,導致這部分學生妄自菲薄,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淪落為德智雙差生,這與后進生自身原因是分不開的,但是更與老師冷遇蔑視,或者與家長缺少關愛,或者受到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息息相關的,為此我們面對英語后進生怎么辦?如何轉化?這時所有小學英語老師需要面對的棘手問題,筆者今天就如何轉變英語后進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透過英語學困生的表現,淺析英語后進生的成因
小學英語后進生的表現為:有的無論英語老師講得多么精彩,都成為他們最好的搖籃曲;有的上課目光呆滯,人在曹營心在漢;有的是個天生的“淘氣包”,除了玩游戲“王者榮耀”有獨到之處,一談到英語學習就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草包”;還有上課不認真聽講,講話做小動作,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是完成得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就是因為貪玩不做;當然這部分孩子的英語成績自然來了神仙也教不好。難道老師真的束手無策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教不好的老師。”要把你的學生從英語后進生轉化成優等生,解鈴還須系鈴人,英語老師必須要靜下心來,認真調查研究,分析后進生形成的根源:英語后進生中有的父母離異,孩子跟著隔輩爺爺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的關愛,往往會扭曲孩子幼小的心靈,不是性格產生自閉,就是成為“無法無天”野孩子,當然他們對英語不感興趣,有的甚至一竅不通,自然就成為班級英語的后進生了;調查發現由于我們的英語老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沒有創意,缺乏藝術性、生動性、趣味性等,很難抓住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孩子產生厭學英語心理,久而久之后進生產生了。那么如何轉變,這就看英語老師的教學藝術性了。
二、 用情關愛用心呵護,給后進生學好英語自信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其實那些英語所謂“后進生”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在沒有人體會他們心中的情感的落寞時,在他們因英語成績不理想而自卑時,在他們在英語課堂沒有話語權,沒有存在感時,在他們需要得到師情關愛、親情呵護、友情慰藉時,但我們的家長卻不問青紅皂白咬牙切齒地恨鐵不成鋼;老師不顧孩子的自尊心而厭煩他們、批評他們,有的視他們若空氣;同學因其英語成績差而輕視他們,瞧不起他們,此時我們作為老師、家長、同學能夠換位思考一下,會為自己對孩子的冷酷而自責。假如我們英語老師能用溫馨的話語,用關愛的目光,去傾心于其情感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老師的親情猶如甘甜的乳汁,悄悄地滋潤著他們情感,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如果我們的家長少掙點錢,多用一些時間去關心體貼孩子,也許孩子們會精力集中去學習英語;假如我們的同學能夠結對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學困生就會感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就能形成合作友愛的團隊精神,這些無疑會給所謂英語“后進生”帶來正能量,給他們帶來無窮自尊心、自信心和學好英語動力源泉。
還有對那些智商、情商反應遲鈍,但又非常刻苦的孩子,對他們千萬不要以“英語成績論英雄”,更不能帶著變色鏡看他們,說一些傷害他們自尊的話,相反老師應對他們英語考試成績每取得一絲進步,從不吝嗇表揚的話語,給他們投去欣賞的眼光,使他們相信英語并不難,不僅好學而且還能學好。大愛無疆,只要有愛,小學英語“后進生們”就不再自卑,就有存在感,信心有了,轉化的效果自然就有藝術性、高效性。
三、 創設輕松教學情境,構建因材施教的英語教學情境
為了切實地轉化小學英語后進生,英語老師首先要讓這些孩子放松心態,在課堂上敢于展現自我,親切地呼喚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后進生”們,要讓他們參與趣味化的英語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英語老師要營造輕松、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特別讓英語“后進生”感覺在英語課堂學得舒心、學得開心,由厭惡英語,到喜歡英語;其次老師要針對英語“后進生”的轉變,要精心備課,要靈活多變豐富多彩地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刺激孩子的感官,例如,要利用現代化手段——多媒體、幻燈片創設美輪美奐的教學情境,把英語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藝術化、趣味化,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在教授一年級英語,培養孩子在快樂背單詞,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孩子愛吃的水果,再附上單詞,如,蘋果(apple)、橘子(orange)、梨(pear),學習孩子喜歡的小動物單詞,如,狗(dog)、貓(cat)、猴子(monkey)、小鳥(bird)等,發現包括“后進生”孩子不費多大勁就能讀能背了,比起老師讓其硬背效果要事半功倍;為了激發英語“學困生”敢于展現自己,在四年級英語一個孩子因為感冒看醫生的對話,我就因材施教地要求班級英語“兩個老大難”起來,分別扮演醫生、病人進行現場情景對話,使他們感覺學習原來還這么有趣,開始更加主動、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在期中考試中,這兩個孩子都躋身了優等生的行列。這就是英語老師教學的魅力所在。
總之,轉變小學英語后進生要有法,要得法,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我們要有愛心、教學要耐心、恒心,這些“淘氣包”“老大難”一定會變成你美麗的“桃李”的。
參考文獻:
[1]張紅濱.淺談對英語后進生的解困辦法[J].天津教育,1997(12).
作者簡介:
史曉林,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泗陽縣張家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