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
摘 要: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在宿舍文化建設方面有著不同的具體表現及獨特的宿舍文化內涵,對高校宿舍文化建設需要不斷思考,從而更好地發揮宿舍文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高校宿舍 文化建設 新思考
高校宿舍作為大學生“第一社會”、“第二課堂”和“第三家庭”的重要陣地,高校宿舍文化是重中之重。高校宿舍文化具有思政教育功能、激勵促進功能、心理調適功能等。宿舍文化建設對高校和大學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高校展示自我的新名片,是大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平臺。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內涵
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亞文化。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于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宿舍屬于學校管轄范圍,是學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所以說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宿舍文化是一種依靠宿舍集體成員積極構建而形成的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1]。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學生宿舍以四人間、六人間的形式存在,多位學生一起住一個宿舍,形成了一個個小群體,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宿舍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宿舍文化是行為文化的外在表現和精神文化的內在指引的集合,是一種多元文化。宿舍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行為準則和差異,呈現出不同的宿舍氛圍,如宿舍考研氛圍、藝術氛圍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宿舍文化是一種多元文化。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具體表現及作用
(一)高校宿舍文化具體建設的來源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具體表現是將宿舍文化顯現化的過程,顯現化的過程中高校、學生組織、舍友等是具體建設的主要來源。高校、學生組織、舍友主要通過多種多樣的宿舍文化方案、策劃、活動等形式呈現展示宿舍文化。高校是宿舍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學生組織是宿舍文化建設的實施者,舍友是宿舍文化建設的參與者。
(二)部分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具體表現的梳理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具體表現是來自學校多方面多角度多維度建設的成果,并且具有豐富的內涵性、延續性與傳承性。筆者選取了部分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設的具體表現形式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具體見表1。
通過部分高校宿舍文化的建設,我們知道宿舍文化建設主要依托宿舍文化節為平臺,以學生活動為載體,以學生交流成長為目的。中央民族大學的宿舍文化節創辦于2000年,依托宿舍文化節,加強了多民族的宿舍和多民族的校園內“和諧”與“統一”。高校都意識到宿舍文化建設必須以學生活動為載體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南京大學的“宿舍課堂”、中國人民大學“拾光小屋”成長計劃等都加強了學生的交流與成長。
宿舍文化經過長年累月的建設并結合校園文化和高校特色形成特有的內涵,特有的宿舍文化內涵也會對校園文化起促進作用。北京大學的“燕窩”是學生組織,主要致力于北大宿舍精致和宜居,打造和傳承北大獨有的宿舍文化氛圍和校園文化,延續著家國傳統。中國海洋大學結合大學特色發展開創了宿舍“海味”文化。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于志剛曾說在“海味”宿舍文化的熏陶中,海大的學生們形成了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涵養了謀海濟國的情懷,無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與擔當[2]。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對人際關系的作用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于從小學到高中生活方式單一,沒有住校經歷的學生而言,面對大學新的宿舍人際關系、新的競爭壓力,解決沖突、調整情緒的能力勢必受到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一直都是學生教育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梳理部分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具體表現,筆者認為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可以發揮在人際關系中以下幾方面作用:
1.有利于培育舍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舍友間的融合。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都有導向功能,不同的活動具有不同的導向功能,南開大學的“誠信超市”在潛移默化的自我規范導向中,引導學生從小事著眼,誠實做人、守信做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對學生自身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會影響周邊同學。舍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一方面需要思想上的融合,思想上的融合會讓舍友間的關系走得更近,另一方面是行動上的融合,行動上的融合會讓舍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加牢固。
2.有利于調動舍友共同參與的熱情,加深舍友間的協作。
以宿舍文化節為例,大部分宿舍文化節活動都需要以宿舍全體成員的形式報名。如大多數高校會舉辦的宿舍裝飾大賽,宿舍裝飾大賽需要宿舍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從構思設計到材料采購再到實施裝扮等一系列過程,是集體舍友相互參與協作共同完成的。再如筆者所在高校舉辦的宿舍趣味活動,需要全體舍友共同參與,從報名情況和活動現場效果反饋都是不錯的。在大家共同參與下,舍友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活動任務。宿舍集體活動搭建起舍友間團結協助的平臺,增加了成員間相互信任感[3]。
3.有利于化解舍友的矛盾,促進舍友間的和諧。
大學的“集體生活”每個人要懂得自我約束,多從他人角度思考。通過宿舍文化活動建立的宿舍公約,是舍友間相互理解,化解矛盾后達成的一致意見。寢室座談會使舍友間敞開心扉,正視宿舍矛盾,促進了宿舍成員之間的心理互容,將心比心,培養了舍友間角色互換心理[4]。宿舍文化建設是營造和諧宿舍氛圍的重要方式,通過相關活動使舍友間多一分忍讓,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和諧。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新思考與探討
積極的宿舍文化建設規范大學生日常行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凝聚“舍心”,促進和諧團結,發揮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宿舍文化建設有特有的重要性和價值性。高校應該轉變工作思路,更加積極主動地挖掘宿舍文化,創新管理新模式。
1.黨團組織思政教育進宿舍引紅色文化。
以學生宿舍為陣地,以思政教育為主線,積極推進黨團組織進宿舍。黨團支部小組以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基礎,可以建立學生宿舍志愿服務隊,成立思想政治宣講隊、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聽取先進人物事跡報告,舉行交流座談等活動加強思想教育[5]。以豐富多彩的黨團小組活動感染影響身邊的同學,使鮮紅的黨旗在學生寢室不斷流動飄揚,讓黨團小組通過學生黨員自我不斷管理建設走向成熟,開拓出一條宿舍文化與黨團思政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最終形成紅色宿舍文化。
2.舍長引領宿舍家庭促舍風文化。
學生宿舍舍長是輔導員、班主任推進學生工作的得力助手,在朋輩互助過程中扮演著學習、生活引導者的角色[6]。宿舍的集體氛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舍長的引領。輔導員、班主任需要加強舍長隊伍的建設,認真選拔舍長,重視舍長培養,完善舍長考核。舍長同時可以定期向班主任、輔導員匯報宿舍情況,加強聯系。舍長是宿舍的核心,實施舍長負責制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與自我學習,通過舍長的正確引領易于形成良好的舍風文化。
3.創設學習型宿舍社區添學風文化。
宿舍環境具有教育性的同時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現在大多數高校都形成了宿舍片區,生活學習社區是發展性宿舍教育方案的一種,采用課程與系列活動兩種方式,利用課內外、校內外教育資源,營造具有教育性的宿舍學習環境,構建正式互動、非正式互動的平臺,促進學生投入學習[7]。可以將一些選修課程可以安排在宿舍社區,將心理咨詢室設置在宿舍社區,邀請校內外心理咨詢師定期在宿舍社區咨詢室為學生開展相關講座及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維.高校和諧宿舍文化建設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為個案[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2]李瑞娜.中國海洋大學:謀海濟國的青春情懷[N].光明日報,2016-4-18(06).
[3]于云鵬,余青霖.高校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和建議對策[J].文學教育(上),2017(4):166.
[4]王亞麗.人際關系學視域下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研究述評[J].學理論,2015(9):158-160.
[5]何廣東,張文高.淺談黨團建設進學生公寓的重要性[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187.
[6]楊士同,陳志敏,馬香麗,陳懷祥.淺談高校宿舍管理與宿舍文化建設[J].大學教育,2016(9):80-82.
[7]徐波.整體就讀經歷視角下的美國高校學生宿舍教育方案研究——以康奈爾大學生活學習社區為例[J].大學教育科學,2016(3):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