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大力推行,要求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其中,課堂實驗作為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助于師生之間積極互動,幫助學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簡要分析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課堂實驗教學現狀,從多角度對教學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建議,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策略
要學好物理知識,這要求學生應當擁有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理解能力,能構建直觀易懂的物理圖景,從而正確認識并解決相關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課是必不可少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展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的關鍵期。物理概念、規律以及過程都是經過實踐得出的真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關聯。因此,對初中生而言,更應有堅定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的認知,懂得借助物理實驗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對教師來說,應科學合理運用實驗教學法,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 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在新課標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物理教師注重課堂實驗教學的運用,但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過程中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急于求成,簡化物理實驗過程,使得學生難以從實驗中論證相關物理現象,容易導致理解不透徹的情況出現,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例如,在解釋、論證分子運動理論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物理教師準備冷水、熱水兩種水,讓學生觀察紅墨水滴入進去的狀態。簡化后的物理實驗,對于學生來講很難真正掌握分子運動理論。二是部分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教師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有效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二、 課堂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物理學科的理論性、抽象性極強,據了解普遍初中生認為物理學科深奧難懂,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失去繼續學習探索的興趣。物理實驗實際上是實物情境模擬。在課堂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轉換成具體的感官形象,甚至是有趣的現象。初中物理課程主要是入門知識點,從教學效果看,物理實驗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強化學生理解知識點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此外,開展實驗教學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等綜合實踐能力,符合當前新課標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 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 教師應發揮學生主體性,加強互動交流
對不少學生而言,物理學科相對枯燥乏味,教師若在講解中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顧一鼓作氣地講解知識點做實驗,極有可能出現學生跟不上教師思路的情況,學生聽不進知識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并不理想。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做好教學計劃,通過有效提問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一步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由淺入深地問問題。此外,教師應在讓學生了解實驗目的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意識觀察實驗的裝置,以及各項實驗器具的功能,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演示中物理現象的具體變化過程。通過多次重復實驗,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并科學引導學生思考物理現象產生的原理。為了避免教師唱獨角戲,教師應肯定學生主動探究、動手參與,根據情況采取分組實驗、邊講解邊實驗、演示實驗等形式。
(二) 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上可知,物理學科與大自然、學生生活實際有密切關聯,在進行實驗教學時物理教師僅僅是做理論性講解,難以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因此,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設置符合課程內容的教學情境,強化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進行“壓強與流體的流速”講解時,可以預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帶入物理知識點,如在古代有一次發大水,洪水沖走了河邊的石獅子,人們順著河水往下游走,但是一無所獲,由此讓學生思考這是什么原因。再將石獅被大水沖走的過程用視頻動畫再現出來,讓學生產生更多疑問,激發學生學習求知心,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做實驗一步步求證剛剛的疑點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情境時切勿盲目,要有針對性地挑選適合當前課堂教學內容的素材,情境的內容應多樣化,既可以是生活小常識、熱點新聞,也可以是科技知識、學生較為關注的事,最終通過小游戲、視頻動畫、故事等形式展現出來。
(三) 制定科學的實驗方案
針對初中生展開的物理實驗,教師應以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深化理解為主要教學目標。物理教師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考慮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認真考慮實驗應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挑選恰當的實驗配置,確保實驗精確無誤。此外,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可以預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實驗見解,讓大家討論其可行性,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一進行實驗,既調動學生求知欲,也提高學生參與度。此外,實驗是嚴謹的,物理教師應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尊重客觀事實,既要按照要求進行規范性的實驗操作,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洪.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5.
[2]吳世強.初中物理教學的研究與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3.
作者簡介:
洪瓊,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大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