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芳
摘 要:會計轉型要求高校培養“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人才。本文擬從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等等方面,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對我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進行再思考,給我校學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業財融合; 人才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實踐教學
目前,會計由對外報告型向對內管理型轉型之中,要求高校培養“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人才。根據我校的辦學特點,對業財融合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作如下再思考。
1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目標是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的綜合體現,它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高等學校既然以育人為基本職能,那么對受教育者的素質及規格制定的培養目標,就應成為高等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在培養目標上體現時代精神和時代需要,對于財務管理這樣一個專業性相對較強而又與工商管理領域的其他多個環節存在廣泛聯系的學科專業來說,確定其培養目標應突出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專業操作技能與綜合管理能力的關系。一名合格的財務管理人才,既應通曉財務核算的技術、方法和財務管理程序,具有嫻熟的業務操作技能,更應從戰略上精通企業理財之道,具有全面謀劃運籌能力。二是“通才”與“專才”的關系。雖然現代高等教育強調“通才”教育,但由于社會專業化分工的客觀存在,這就決定了教育領域中專業設置的必要性,同時也決定了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一定的專長,即“通才+專才”。由于財務管理是對財務主體的籌資、投資、用資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項專業性與技巧性都很強的業務管理活動,因此,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體現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在復雜的財務環境中從事財務管理活動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要求。
綜上所述,本專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會計學、管理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高,富有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的應用管理型財務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2 合理設計財務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任何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設計,本質上取決于該專業學科內容及其構成的特征。現代財務學科內容及構成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公司財務為基本研究對象。雖然財務管理活動廣泛地存在于一切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但其中以企業財務活動最為典型。在各種形式的企業組織中,又以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財務活動最為豐富多彩。所以,盡管財務管理學的研究對象覆蓋各類組織財務活動,但公司財務是其重點。
2)公司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管理及營運資金管理。現代財務管理學通常將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及利潤分配決策列為三大財務決策,而營運資金管理亦稱日常財務管理則是任何企業在任何時候都無法擺脫的一項經濟性的財務管理活動。
3)拓展內容,比較典型的就有:企業購并財務、破產與重組財務、通貨膨脹財務、跨國企業財務、中小企業財務及集團企業財務等。
根據上述特征,財務管理課程體系設計可以有兩種基本思路,其一是,主要依據財務管理核心內容進行設計,專業主干課程可考慮作如下劃分:財務管理原理(通論)、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以及財務管理專題(專論)。其二是,既依據財務管理核心內容又結合考慮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的抽象與具體程序等進行設計,專業核心課程則可考慮作如下劃分: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跨國公司財務、(證券投資管理),以及項目評估(項目投資管理)。主要課程可設計為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商業銀行經營學、投資銀行學、
公司財務理論、項目融資、金融工程、金融市場學等。筆者贊同后一種思路的課程設計,通過完整的、科學的、嚴格的財務管理學術教育,使學生全面系統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國內外財務分析方法與手段,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熟練地應用計算機解決財務、會計、金融等領域實際問題,以最大程度地使他們適應畢業后的就業環境,盡快地成長為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
3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校引進高層次的人才存在年齡偏大,專業不對口,不能引領專業創新等問題,過多的注重于形式。師資隊伍實質性建設是在解決好以上問題的基礎上,重點是突出結構和人事政策。師資隊伍的結構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1)國際化“雙重型”-“講師教授+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或美國管理會計師”;(2)應用型“雙師型”-“講師教授+高級會計師或會計人員(財務管理)高級技師”。學校應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在人事制度和工資福利等方面給予傾斜。
4 加強實踐教學
4.1 建立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依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實踐體驗”為路徑,“通用知識+能力教育”為導向,將大學四年構建成了不同層次階段的實踐工程,即通識教育實踐平臺、學科專業教育實踐平臺以及集中實踐平臺三大工程平臺,其中通識教育實踐平臺主要為專業認識實習、簡單社會實踐;學科專業教育實踐平臺主要為課內實踐教學,表現為獨立設置的專業實踐課程,會計電算化、財務報表分析、財務管理案例、財務管理綜合實訓、證券投資學等;集中實踐平臺則包括專業實習如企業管理(沙盤部分),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4.2 實踐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1)實行校內實驗、實訓、實習層進式教學方式
學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中,根據專業培養模式和課程特點,實行實驗、實訓、實習層進式的教學方式。實驗指的是在虛擬環境下,模擬或仿真企業財務決策過程,如企業沙盤模擬中的對抗訓練。實訓則是在仿真商業環境下,利用仿真模擬數據進行的相關業務操作。實習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深入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進行調研實習。
(2)積極試點“請進來”的教學方式
學校可實現校企聯合共同培養,積極舉辦學術報告會、聘請外部實務專家做講座、開展專業專題討論。采取“請進來”方式,創造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與財務處長、總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等會計界精英“零距離面對面”接觸,豐富課堂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3)開展“以賽代練”訓練計劃
將創新創業訓練、學科競賽活動、從業技能訓練等納入第二課堂實踐計劃,組織學生參加ERP沙盤、財務分析等各類比賽,通過“以賽代練”讓學生能更好站在管理的角度理解和認識財務工作,關注企業內部實際經營業績和成本控制,增強財務管理和運作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4.3 加強校外實習的過程管理
目前我校建立了不少實習基地,但執行效果不佳。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重點建設了一批可與學校深層合作的企業群,通過與學生簽訂保密合同或提供專業咨詢服務等尋求合作,使企業成為學生長期性的培訓基地。同時在實習基地的建設上,參考“請進來”的教學方式,實行“雙導師”制,即為學生安排校內和校外導師,同樣聘請來自于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業務素質高、專業知識豐富、工作能力強、職業道德好的業務骨干擔任校外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校外實習,即彌補了師資的不足,又實現了學生真正能夠“走出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