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堂
摘 要: 本研究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根據教師對信息化教育軟件的運用情況,深入分析了和田地區農村小學教師在基礎教育課堂上使用信息化技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基層農村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就教師的基本信息、信息化應用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對信息化實踐過程中的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農村小學教師信息化能力的策略:樹立信息化思想意識;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機制;建立完善的管理、評價制度。
關鍵詞: 農村小學教師 信息化能力 現存問題 解決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薄督逃畔⒒臧l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加強隊伍建設,增強信息化應用與服務能力;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盵1]兩者都對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充分說明信息化教育對我國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內主要研究集中在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應用、信息化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信息化技能提升等領域,而針對地域性特色的教師信息化實踐能力提升問題的相關文獻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新疆和田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的信息化實踐能力進行研究分析,擬定一些促使農村小學教師信息化實踐能力提升的策略和建議,引起偏遠農村小學教師對信息化教育的思考。為提高基層教育教學水平,實現教育的快速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二、調查對象分析
本研究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展開,閱讀了近年有關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相關文獻,對資料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整理和分析,加深了對本領域的深層次理解,以此作為本研究的理論支撐。研究初期主要對周圍農村教師基本信息、信息化實踐現狀、存在的問題、制約因素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2份,回收率93.33%,有效問卷110份,有效率為98.21%。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具體如下: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知:在接受調查的110名教師中,男教師49名,女教師61名,其中年齡在25歲—35歲的青年教師有37人,占總人數的34%;36歲-45歲的教師有16人,占總人數的15%;45歲以上的教師占總人數的51%??梢缘贸觯恨r村小學教師女教師多,男教師普遍較少;青年教師的比例少于中老年教師。
三、教師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情況分析
(一)主體意識不夠。
在訪談交流過程中得知:多數教師沒有主動使用信息化教學的意識,信息化課堂僅存在于公開課、隨堂聽課及抽查過程中。很少有教師主動制作符合教學內容的課件,提到微課教學、微格教學、mooc、翻轉課堂等用于課堂教學的新媒體好多教師都沒有聽過。充分表現出基層教師的信息閉塞,以及主動查閱資料、學習的能力不夠。
(二)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在訪談幾位老教師的過程中得知:他們利用電腦獨立完成設計和制作課件相當的困難,對操作電腦不是很熟悉,通常只是用電腦瀏覽新聞、看電影、聽歌。從數據分析可以得出:28%的教師能夠按照學生特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情況獨立完成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2%的教師是網上下載與自我制作相結合。純粹的網上下載和學校提供分別占25%和5%。綜上可以得知,在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方面,大多數教師能夠很好地完成,但也有少部分教師沒有引起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練。
(三)信息化能力培訓不重視。
1.教師對信息化培訓的意愿。
經過訪談和數據分析:52%的教師對信息化培訓持積極態度;35%的教師表現出愿意參加信息化實踐能力培訓。11%的教師對信息化培訓持中立態度。只有2%的教師對培訓持有消極排斥情緒。數據充分說明:多數教師在信息化培訓、提升自我信息能力的問題上表現出好的一面,希望通過培訓提升專業化發展,適應21世紀對教師提出的信息化要求,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但也有少部分教師主觀意識淡薄。
2.信息化能力培訓安排不合理。
從數據可以得出:20%的教師從來沒有參加過信息化能力培訓;而37%的教師卻參加了3次以上的培訓。說明農村小學對教師參加信息化技能培訓的安排不合理。應當讓每位教師都能參加培訓,提升自我,加強對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學習信息化技能,培養信息化素養,而不是將機會集中于少數教師身上。
綜合以上調查研究結果可以得出:和田農村小學基礎教育教師的信息化實踐能力遠遠不能達到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信息化要求,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沒有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技能培訓,對網絡資源沒有合理地利用,影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及教師信息能力的發展。
四、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的策略
根據以上農村小學教師信息化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21世紀國家教育部在“互聯網+”戰略背景下對教師提出的信息化新要求,提出解決當前農村小學教師存在的信息化問題的策略建議。
(一)樹立信息化思想意識。
1.增強校長的信息化領導意識。
在學校信息化發展進程中,中小學校長擔負著學校信息化發展的愿景規劃、信息文化創設、信息化教學理念引領、數字資源建設、學校信息化管理等重任,而校長的素質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辦學風格和水平[2]。校長對信息化的態度決定了所在學校信息化的水準,只有校長具備信息化意識和領導力,才能在管理學校和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將信息化應用于實踐。
2.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因此教師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3]。建構主義理論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幫助者、指導者、解惑者的角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思想養成起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信息化實踐能力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成熟的標志之一。一方面,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識,主動學習信息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實踐信息化課堂,主動制作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課件。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通過研修、自學、培訓等方式自我提高信息能力,尋找信息化對課堂教學的利與弊,不斷反思,促使信息化課堂有效、有序、愉悅。
(二)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機制。
合理有效的信息化培訓對提升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信息化意識、信息技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培訓的內容、培訓的形式、評價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闡釋。
1.內容合理化、層次化。
當前信息化培訓課程內容基本圍繞信息化發展趨勢、國家信息化策略要求展開,基本將信息化培訓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教師的基本技能沒有得到提升。各學科教師都在一起學習相同的內容,完全沒有結合學科性質分組學習,很難實現信息化和課程的有效整合。因此,在培訓內容的設置方面應該考慮不同學科的教師分組培訓,培訓內容必須貼合教師的需求。也可以按照校長、學科骨干、普通教師等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針對不同群體開設不一樣的課程,提升不一樣的能力,實現全體教師的共同發展。
2.形式多樣化、靈活化。
當前培訓專家基本都是外地聘請而來的,自身工作很繁忙。培訓過程中基本都是一人在專注地講解,很少和培訓學員交流,難以解決學員自身的專業問題。所以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開設網絡化課程。學員可以對照自己的需求選課,自學和研修相結合完成本課程學習。在課程設置中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評價、作業、考試等環節,嚴控學員的學習過程。學校層面可以將學習結果作為平時、年終的考核項,促使每位教師保質保量地完成所學內容。
3.考核系統化、實效化。
在多次培訓過程中發現,培訓組織人員基本把課堂筆記、考勤作為本次培訓的考核項。培訓結束根據筆記和考勤的情況,給一定的成績并頒發培訓合格證書。這樣的考核標準完全沒有達到培訓的目的??己私Y果完全在于最終評價,而忽略過程性評價。因此,應該注重對培訓過程的評價,在培訓過程中進行跟蹤、觀察,將參與互動、學習體會、案例分析、教案設計、反思等方面納入考核體系,全面客觀地給予評價。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激勵制度。
系統完善的教學管理對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應該將信息化實踐應用作為一項考核制度。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教師主動應用信息化進行課堂管理、課堂教學、課堂效果評價。建立教師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和獎懲制度。舉辦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信息知識競賽等活動,調動教師對信息化軟件的使用,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學校應該建立系統的網上運行平臺,實現社會、學校、家庭的三網互通,真正意義上實現家校融合。有效開展信息化辦公室,讓每位教師都能夠達到自動化辦公,達到“互聯網+”時代對教師提出的信息化教學、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評價等要求。
總之,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實踐應用的主體,只有在信息化能力提升過程中快速地成長,才可能實現現代化的信息要求。一方面,由于教師信息化能力建設問題是長期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地域之間、學校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信息化實踐能力提升在研究過程中注重實踐性、操作性;需要在實際操作中找到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有效、快速地提升和田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深入調查和剖析,需要繼續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謝超.中小學校長信息化學習力的有效提升策略研究[J]. 成人教育,2015(02):53-56.
[3]朱艷.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教育評論,2016(01):116-1.
本文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師范??茖W校校級一般項目“教育信息化在基礎教育應用中的實效性研究—以和田市中小學為例”(項目編號:107651617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