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 胡橋浚
摘 要: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主體為研究對象,對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展開深入研究。通過對當前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現狀進行剖析,對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戰略意義進行研究,最終提出基于“互聯網+”提升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對策和建議。該研究不僅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相關職能部門提供理論上的建議和實際工作上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市場主體;信用監管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難點、問題和對策”(17BWT04)的資助。
1、前言
自我國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部門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扎實抓好商事制度改革任務的落實。
2、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現狀分析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實行“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活動為切入點,深入開展誠信市場、文明市場創建活動。2014年工商局積極構建以信息公示、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系,深入開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動,累計有521家企業自愿公示合同履約記錄,接受社會監督。2014年10月1日,廣西工商管理局建設了企業信息公示過渡系統,信息公示系統開通以來,2014年,全區共有5.3萬戶市場主體完成年報公示,系統瀏覽量1812萬次,查詢1778萬人次。目前,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匯集約478.9萬戶市場主體(含注銷、吊銷)信息,累計瀏覽次數超過16億人次,接受查詢7億次,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97.8萬戶。
3、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所面臨的問題
3.1監管體系亟待完善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中指出,要在全國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通過近兩年的改革,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下,自治區工商局制定了涵蓋43個部門、547項的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全區2/3的行政執法單位建立了市場主體名錄庫、執法人員名錄庫,明確了抽查事項清單。同時,自治區工商局還建成了“互聯網+”市場監管指揮中心,整合12315指揮中心、市場監管“天眼工程”指揮平臺、網絡市場監管平臺等,有效提升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信息化水平。但是,在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用傳統的審批模式,以各種行政審批代替監管;用傳統的監管方式,大量重復檢查,不計成本代價;用傳統的監管規則,約束新產業、新業態的創新。傳統的行業監管,已經不適應產業融合、跨界發展的趨勢。
3.2監管手段和技術相對滯后
2017年,廣西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2017年廣西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工作要點》的部署,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西)項目建設(以下簡稱“公示系統”)工作為抓手,統籌兼顧,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但是,工商局對市場主體信用監管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善。比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用監管手段相對落后,這一問題主要受限于社會信息科技手段的發展程度。在監管技術方面,信息公示平臺的建設尚缺少廣西電子政務外網以及廣西電子政務外網云計算中心的基礎設施資源技術的支持,廣西工商數據服務平臺建設仍需改進,當前的技術未能支持按照廣西地級市、縣進行數據分級管理,建立各級工商分數據庫,供各級工商機構管理使用,尚未能定時提供給各地工商局,供當地政府決策、分析使用。
3.3社會監督機制與自我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的監管逐步從單一的行政監管機制,轉為以信用信息約束和社會共治監管等為主的監管機制的情況下,強化市場主體的自我管理,充分體現“私法自治、責任自負”的精神理念,是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尤為重要的課題。但是,當前廣西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只是對失信市場主體采取較為直接的行政處罰等行為,忽視了對守信市場主體的激勵,沒有在全區范圍內培育良好的激勵受益氛圍,以至于市場主體的自我管理機制尚未有效形成。
4、廣西基于“互聯網+”提升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對策建議
4.1“全國一張網”,加強大數據分析和應用
未來社會的發展大多是基于以“互聯網+”為平臺,作為行政監管部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
互聯網具有強大的數據整合、分析、判斷、預測功能,為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要想實現大數據時代下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目標,廣西工商相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和完善。①“讓數據說話”,精確監管市場主體。行政部門應該夯實搜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做到靜態信息與動態信息相結合,用來豐富信息搜集的層次。②建設和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加強部門間互聯互通。各政府監管部門各自擁有大量的信息,而大量的信息在政府部門之間不具有流通性,并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將會打破這一傳統的局限。③消費者參與并建立自組織的市場監管理念。政府監管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便利性,通過建立和完善微信公眾號、微博和網站等新媒體來宣傳和引導消費者對社會信用關注的同時,并積極參與到市場監管中來。
4.2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建立政府部門協同機制
市場監管的體制建設和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要想發揮良好的市場監管水平,自治區工商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①健全信用約束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實施差別化風險防控制度。對于存在嚴重信用問題的市場主體,列入重點監管名錄,運用工商部門單獨或與其他部門聯合等檢查方式進行重點監管,實施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告誡約談、公示其信用記錄和信用類別、在行政許可中啟動實質審查、限制其取得行政許可、公共資源、優惠政策等監管和約束措施。② 繼續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一是繼續強化基礎,推進完善“一單、兩庫、一細則”;二是完善工作制度,進一步細分企業抽查名單確定程序、檢查內容、檢查過程的實施、抽查結果處理等內容。③完善跨部門信息交換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制定執法辦案信息抄告管理制度和執法辦案信息交流反饋制度。科學劃 分不同層級的執法責任和重點,有效地配置執法力量,不斷增強縱向聯動執法合力。
4.3完善社會監督機制,促進共建共治格局形成
讓市場和公眾參與市場監管和治理,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因此,應該引導企業自覺依法經營,形成市場主體自主判斷下的誠信建設,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由“政府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由政府監管向行業自律轉變。一方面,自治區工商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另一方面,還要培育市場主體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完善現代化內部治理機制,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監事的監督作用,打造一大批讓社會放心的誠信市場主體。
參考文獻
[1]任小青.大數據背景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研究[D].寧波大學,2017.
[2]施建軍.簡政放權背景下的市場監管模式創新——基于“互聯網+信用+大數據”模式的工商監管[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5.06
[3]孫百昌.新形勢下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3(09)
[4]孫百昌.大數據時代工商信用監管的路徑[J].工商行政管理,2014(14):29-31.
[5]張國山.大數據市場監管理念引領基層工商監管創新發展[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 2016.10
[6]周傲群.依托大數據構建新型信用監管機制的思考[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7(02):73-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