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趨于成熟,他們對于問題的思考有比較成熟的判斷能力,行動力和動手、動腦能力強,知識積累達到定量,見聞、欣賞能力提高。如果一味的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對知識點死記硬背,他們很快就會失去學習的熱情,甚至會產生逆反和對抗心理。特別是在當前互聯網高度發達、智能終端基本普及的今天,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為方便和快速。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我們要與時俱進,充分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互聯網技術;運用策略
一、利用互聯網拓展信息渠道
學習的本質是一種信息交互的過程,學習活動當然離不開信息資源的支持。信息渠道越多,信息量越充沛,越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政治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同時,政治又是一門時效性很強的學科,對信息新鮮度的要求也比較高。簡單來說,政治學習對信息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多,第二要新,而這兩點我們從傳統的教學工具中很難獲得。而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依托互聯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輕松地獲取大量的信息,信息渠道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拓寬,這樣一來,政治教學內容就會變得更加鮮活豐滿,學生的知識面會不斷得到拓寬,與此同時,思維也會得到拓展。
二、利用互聯網創設豐富的情境
我們學習任何知識的目的都不是知識本身,而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技能,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構建和知識創新非常重要。如果依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直接傳輸給學生,這個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生主動構建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很多教師開始采取創設情境的手段來提高學生的主動建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眾多情境創設手段中,互聯網無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教師可以將大量鮮活的事物和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給學生構建出近乎真實的情境,對學生的感官形成直接的刺激,進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構建和創新意識。利用互聯網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以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設出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被不知不覺地調動起來,而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效果大大提升。
三、利用互聯網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教與學相輔相成的活動,然而遺憾的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強學弱”“重教輕學”的現象很容易出現,導致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普遍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這一弊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視,而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不斷介入,也使得很多教師有了一個新的思路,教師開始嘗試利用互聯網來引導學生更加廣泛深入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并且在大量的實踐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例如,筆者在講到《傳統文化的繼承》這節的內容時,由于我國傳統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廣泛,可講的內容太多,為了按照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可避免地要對內容進行刪減,這樣就導致僅憑課堂的時間很難將這節內容講得豐滿有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講這節內容的時候,就將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按照教材中介紹的傳統文化的四大類――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在課下圍繞著所選的主題搜集資料,小組成員間可以通過QQ、微信等工具建立一個討論群,將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并發送給其他組員,最終通過討論形成統一的發言稿,留待上課的時候由組長對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發表。這種學習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優勢,讓學生在課下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并通過互聯網進行彼此交流溝通,實現思想認識的升華。
四、利用互聯網激發學生的興趣
政治學科既沒有生動華麗的辭藻,又沒有強大的邏輯思維,它僅僅是一門嚴謹而講求實用性的學科,正因為如此,很多學生難免會覺得政治學科枯燥無趣,缺乏學習興趣。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缺乏興趣,就很難獲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怎樣才能化解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偏見,讓政治課堂變得趣味橫生呢?這個時候,互聯網就能派上大用場。當代高中生常常被稱為“網絡原住民”,他們對于網絡這個新鮮的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網絡環境的開放性、活躍性與當前高中生的性格心理往往十分契合,如果教師能夠利用互聯網工具為政治課堂教學提供服務,就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社會的熱點往往是大眾都較為關注的問題,在政治課堂的巧妙運用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反應,讓學生的生活與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教師應該避免“空中樓閣”與“紙上談兵”的空洞教學,而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統一。 例如在教學“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筆者就引入了“人肉搜索”的問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公民層面進行了深入性的教學:“人肉搜索”是網絡發展下的一個產物,筆者先拋出這一熱點討論的主題,讓學生結合所聞所見,說說自己看見過哪些與這一熱點相關的事件。有的學生列舉出著名的“成都女司機被打案件”,不僅介紹了事情發生的經過,還就熱點圍繞的人物進行了分析,討論了人肉搜索的害處。筆者以此作為契機,指出被人肉搜索的主體本身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就存在嚴重的問題,通過相關熱點的列舉,讓學生分析這些人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價值目標。另外,筆者還提出問題:當你遇到這些有關于道德上的問題時,你會怎么做?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認識到需要正確對待網絡上的流言蜚語,合理認識人肉搜索,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此背景下,筆者再列舉了感動中國近年來的優秀人物,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受到正面積極的鼓勵。
總之,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進和優化,這不僅是高中政治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更是其他各個學科未來發展的趨勢和目標。不過需要強調的是, 雖然網絡資源十分的方便快捷,但這些資源良莠不齊,其復雜性也需要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適度、科學地使用其中的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取其精華,去其槽粕,更好的輔助我們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陳坤坤.互聯網在高中政治常識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5(72).
[2]林淑麗.互聯網思維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