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闡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內涵,以陜西職業技術院校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實踐為例,分析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現狀,探討加強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產學研合作教育 問卷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日趨深入,其改革重點為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加強與生產企業的聯系,走校企合作辦學的必由之路,以便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
一、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內涵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由學校和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將學校、企業、科研場所差異化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利用起來,有機結合課程理論教學和學生工作實踐,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二、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產學研合作教育現狀
(一)我院產學研合作教育開展的基本情況
筆者以本院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關于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態度調查。問卷分為14個題目,分別從學生的性別、院系、年級等角度調查學生對產學研教育的態度、認知和需求。來自205份有效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女生積極參與調查,只有20%的男生參與了調查,其中65.58%是大一的學生。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更重視產學研教育的開展,大一的學生對產學研教育模式的支持度較高。從對學生的專業特征統計結果來看,學前教育專業對產學研的關注度最高。
(二)我院學生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認知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我院較為重視產學研教育模式的實踐,59.51%的學生支持學院開展產學研教育,近90%學生認為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自己的就業(見下圖)。這說明產學研教育有必要在高職院校中深化開展,這不僅是受學生認可的一種教育模式,同時是給予學生“就業希望”的一種教育模式。
(三)我院學生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需求
通過問卷了解到,目前學生參與率最高的產學研教育形式是“校外兼職”,而受學生支持最多的教育形式是建立實習基地、共建實驗室和提供實習指導教師(見圖2)。認為在課程教學和實訓中應引入產學研教育的,共占比例54.64%,這說明學生最需要在課堂中和實訓中參與產學研的教學,80.98%的學生認為應該建立產學研合作指導委員會。
三、對產學研合作教育提出的建議
(一)在高職日常教學中推行產學研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態度是積極的,有在課程中引入產學研教育模式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校企合作要進一步增加廣度和深度,課程設置中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應更加緊密。
(二)采用項目工作室教學制度
將各個專業以項目工作室的形式進行建設,教師作為項目工作室的負責人,學生作為項目的參與者和完成者,教學內容以項目的形式呈現,整個教學活動隨著項目的完成不斷進行。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學生根據參與項目活動,總結理論知識點,通過實際操作進行技術訓練。項目化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高職院校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達到深度融合,同時能使學生從入學就開始接觸職業發展相關內容,更有利于他們的職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三)優化產學研教育管理制度
在建立合作指導委員會,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管理方面,企業和學校之間必須要建立一個共同管理的機制,要體現出學校和企業兩者之間的職責和義務,科學制定好產學結合的管理規定,細化各個管理部門和崗位職責的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產學研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較大的作用和意義,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創新理念方法,完善合作機制,深入推進和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應用型與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談晟堅.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7(09):115-116.
[2]劉明.探究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方法與途徑[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10):126-127.
[3]蘇丹.高職院校深化產學研合作的策略探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7);130-13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GH17V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