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春
【內容摘要】生物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科目,在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一門實驗性學科,生物課堂涉及很多實驗,大部分教師為了節約時間,一般只進行演示實驗,忽略了學生動手操作。長此以往,不僅打擊了學生積極性,弱化其學習興趣,還阻礙其實踐能力的培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對此,就要積極改善,加強實驗教學,借助實驗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其在興趣驅動下積極探究,大膽實踐。
【關鍵詞】初中生物 實驗 策略
實驗是驗證理論知識的主要手段,強化這一教學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很大促進作用,一方面引導其觀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提升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創設具體情境,鼓勵學生用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研究自然,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下面,我就根據教學實踐結合實例具體探究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相互交流,共同提升。
一、精選內容,充分準備
在傳統教學中,生物實驗不僅以演示為主,而且大多參照教材,一成不變,實施起來十分枯燥,難以激發學生興趣,更不能提高其動手能力。對此,就要積極改善,在教學前結合教材調整設計,適當增加趣味內容,以此作為驅動,鼓勵學生參與。在備課“人體的營養”一課時,我就提前實驗,找來兩只小白鼠,給學生布置喂食任務,要求一只喂食不同食物,注重營養搭配,另一只喂食單一食物,每周觀察并記錄其身體狀況。兩周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喂食不同食物的小白鼠體形變大,十分活躍、健康,另一只喂食單一食物的小白鼠身體沒有明顯變化,不僅行動不活躍,而且食欲明顯下降。由此,學生已經逐步意識到營養對于身體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我引入新課,給學生講解各種營養元素對人體的重要性,這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讓其意識到營養均衡的重要性,還在觀察實驗中學會了獨立思考,逐步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
除了精心準備實驗內容外,在開展實驗教學前還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就需要我們充分了解學情,根據學生心理、需要以及教學內容、課時做好安排,以此保障實驗效率、質量,完成預期目標。首先,要結合實驗內容,檢查實驗設備及材料,其中包括實驗設備與材料的數量以及好壞破損,遇到破損情況要及時更換,以免產生危險。其次,要十分注重實驗的安全性,定期做好檢查,像實驗操作臺上的電源、電線、水龍頭,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一定要用醒目的標識物進行標識。最后,在正式實驗前,要充分講解實驗現象和原理,讓學生清楚注意事項及正確的操作方式。在操作過程中,要及時監控,做好指導工作,以此安全、高效的實驗,在避免危險發生的同時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二、豐富手段,培養能力
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僅影響學生興趣、課堂參與度,還關系其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加強重視,精心設計,突出重點,創設具體情境,為學生能力發展提供內驅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完成預期培養目標。
1.觀察力
有效的探究是建立在充分的基礎上,想要提高實驗效率,學會觀察是關鍵。因此,在生物實驗課堂上,我們要將學生觀察力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注重內容設計,適當增加趣味性,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注重指導,及時調控,確保學生正確、順利觀察,以此提高效率。在講解“顯微鏡的構造和實驗”一課時,我就布置搜集作業,讓學生準備自己想要觀察的材料,帶到課堂上觀察。這樣一來,學生興趣被激發,對顯微鏡充滿了探究欲望,迫不及待地開始。然而,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就遇到了很多問題,對此我一一解答。有的學生想要觀察樹葉,就隨手將未經處理的樹葉放在顯微鏡下,發現什么也看不到。對此,我就耐心解釋:顯微鏡只能觀察薄而透明的材料。有的學生在觀察完材料之后,將寫好的字放在顯微鏡下,發現字是倒立的,對此覺得十分好奇。于是,我就積極引導,讓其了解顯微鏡成像原理。還有的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物象總不在中間,很難調整。對此,我就鼓勵摸索,讓其在不斷嘗試中找到了方法,順利觀察。由此,在不斷地觀察、體驗中,學生不僅動腦,而且動手,切實提高觀察能力,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為后續探究奠定了扎實基礎。
2.創造力
根據新課改,初中生物教學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其在實踐中創造、發明。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要科學設置實驗內容,充分調動學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其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自由發揮。在教學“花的結構”一課時,我就先讓學生觀看視頻,一睹世博會花卉展的盛況,萌生近距離欣賞的愿望。之后,引導其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觀察不同花卉的結構。最后,將自己采集的花帶到教室,向大家講解,并進行不同結構的比較,以此促進觀察總結,深化結構認識。再如,講到“探究光照或水對植物生存的影響”一課時,我就提前準備,挑選一些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實驗準備,鼓勵其合作實施,包括光照環境、水環境的設置以及植物的選擇等,提供其自由發揮的平臺。教學“探究人體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時,我采取了相同的做法,在原有基礎上更加開放,讓學生合作準備,在課前按照教材進行三人預演,充分體驗實驗成功與失敗,以此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其成為生物課堂真正的主人。此外,我還會布置制作作業,讓學生親手制作實驗模型,將其對實驗的興趣、好奇心轉化為動手探究的樂趣,以此發揮實驗效能,落實課堂目標。
3.探究力
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重要和最富于獨特的個人特色的知識”,由此,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謂“探究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問題的過程,貫穿于各類學習中,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生可充分運用自身生活經驗,以此促進知識獲取、運用以及問題解決。在生物學習中,涉及很多現象、規律、原理等,需要學生探究發現。在“種子的萌芽”一課中,學生了解到了很多有植物種植的知識,對于這一活動十分感興趣。對此,我就設計了探究性作業,鼓勵學生嘗試種植玉米、小麥、花生等作物,一邊觀察一邊探究,做好記錄。鑒于難度較大,卻需要時間較長,我就邀請家長一起完成,以此開展親子互動,加強家長與學生間的合作,在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同時,提高其探究能力。除了這一內容,還有很多課題適合探究學習,像在“學習測量血壓”實驗中,我就引導學生探究體育運動對身體發育的益處;在“用酵母制作饅頭”的實驗中,我就讓學生探究饅頭大小與價格的關系。這樣一來,不僅能充分發揮教材,開展有趣的探究學習,還能增加實踐機會,有效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三、科學評價,提升素養
評價是實驗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突破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視。然而,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師生都忽略了這一點,缺乏重視,教學結束后直接布置作業,鮮少關注學生實驗感受,嚴重影響了實驗效果。對此,就要積極改善,有效調整,在原有的課時安排中勻出足夠的評價時間,提升教學效率。
在完成“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實驗后,我就組織學生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實施時,為了提高效率,我實施合作評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著重于以下方面評價:(1)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2)生物實驗材料用料是否規范;(3)學生實驗參與的積極性;(4)實驗操作的準確度。對此,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真實的評價。作為課堂主導,我們也要進行評價,一方面嚴肅指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危險行為,對其進行嚴肅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探究態度;另一方面,充分鼓勵事先做好準備的學生,讓其再接再厲,并且引導其他學生向其學習。這樣一來,整個實驗教學才完整,學生不僅能充分體驗,還能深化認知,有效完成預期目標,大大提升課堂效率。
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的優化不僅能推進學科進步,還能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在傳統基礎上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其樹立對事物的正確認知,以此實現知識遷移,提高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為長遠的學科探究奠定扎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南麻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