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璟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教師利用課文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有明確的要求,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七年級課文中有很多文章可以作為學生進行學習的有效讀本。從寫作的角度來講,學生能夠從這些課文中學習到遣詞造句、寫作技巧、表達方法、修辭手法等等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大有裨益的寫作素材,作為語文老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挖掘課文所蘊含的多種寫作素材,通過巧妙運用課文資源,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一、從課文表達的主題入手,注重錘煉語言
學習完鮑爾吉·原野的《雪地賀卡》之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李小屹的一份愛心換來了一份關愛。人與人之間,如果播下惡意,收獲的就將是仇恨;如果播下幫助,收獲的將是友情。愿我們在別人的心田里播下一片綠蔭,收獲豐碩的果實。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學習完之后,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從詩歌所表達的主題入手,讓學生寫一段話,既能夠概括主題又能夠顯出文采來,有學生就寫道:楓葉飽經風霜之后色彩越加鮮艷,天空經過風雨的洗禮之后才會綻放美麗的彩虹,人生莫不如此,路遇坎坷不可怕,從此心灰意冷才可悲。鼓起勇氣,告訴自己:旅途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坎坷歧路,都是增添我們生命色彩的畫筆。唐代詩人劉禹錫打破了前人“悲秋”的套路,寫出了別具一格的《秋詞》,為后人所稱頌,由此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給了自己哪些啟示,學生寫道:凡事必有多種解決辦法,一個方向不對,可以換另一個方向試一試,不管前方是坦途還是險境,給自己一個奮斗的理由,人生就能“柳暗花明”。學習完《黑信》,我們讓學生將文中的國王這一形象進行總結與分析,有同學有感而發:作為一國之君,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不能容忍,如何領導一個國家走上強國之路。一個人也一樣,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肚量,沒有思接千載的目光,如何成就一番大事業?
二、積累課文中的精美語句,嘗試靈活運用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材中選入了很多文質兼美的散文作品,每篇文章中都有一些精美語句值得學生摘錄積累。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照抄并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嘗試引用。例如培根的《論逆境》一文中,可以讓學生將“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被顯示的”、“幸運固然令人羨慕,但戰勝逆境則令人敬佩”積累下來并作為某篇作文的開頭,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長江》一文中“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暢,青春一般的歡愉”反復出現,值得學生摘抄。杜牧《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甫七言律詩《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等名句更是直接可以讓學生進行背誦、理解并在日常寫作中嘗試恰當運用。
三、依據課文進行寫作訓練,學習構思方法
學習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后,我們可以讓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型進行仿寫訓練,借鑒文中這一長句既表達出寫景的詳略,又勾勒出兒童感到事務優美有趣的心理的特點,自己進行創作。還可以讓學生仿照“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而言之……”這一句型進行片段寫作訓練,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告知學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原文中這一段既在全文結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又表現出少年魯迅告別百草園時的依依不舍之情,顯示了句式運用的精當,我們在進行片段寫作訓練時也可以考慮到這一點。學習完朱自清春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將文中精美語句二次“嫁接”,進行再創作,寫出富有韻味的三行詩來,有學生嘗試寫道“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散在草叢里”“風輕悄悄的/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讀來也頗有意趣。學習完《父親的退休生活》一文,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借鑒文章的構思方法,通過觀察老師在學校的課余所作所為,讓學生再寫一篇《老師的課余生活》,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學到有效的作文構思方法。
四、把握課文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巧
《農夫和蛇》這則寓言故事通篇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在對比中突出主題,揭示寓意,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仿照進行寓言寫作。《最后一課》中通過一個小孩的敘述,將嚴肅的主題進行巧妙的構思,我們在授課結束可以引導學生轉換敘述視角進行再創作,比如可以讓學生以“哈默爾”先生為敘述主角進行練習寫作《哈默爾眼中的最后一課》,還可以讓學生以“郝叟老頭”為敘述視角講述《郝叟老頭的課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結構嚴密,層次井然。引導學生學習時讓學生了解本文作者描繪出的五幅圖畫,讓學生從中看出各幅圖畫之間的層次關系,由此也可以讓學生仿照對“夏”“秋”“冬”進行類似的圖畫描寫。
課文是最好的寫作資源庫,活用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課文資源中寫作素材是引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只要老師的引導得當,加以時日讓學生堅持去訓練和實踐,相信學生一定會在寫作方面有明顯進步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