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勝 耿齊苑
摘要:立德樹人是新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教學中實踐和滲透這一目標責無旁貸。筆者擬從學習的主動性、做學問的最高境界和做人的最高境界三個方面,逐層剖析《勸學》這篇文章所包含的哲理,并探究如何運用這一文本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關鍵詞: 被動接受;主動學習;君子之學;圣人之學
《勸學》是《荀子》的首篇,多數教師在執教這篇文章時,除了積累常見的文言知識外,多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以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等方面講述和挖掘文本。但是,文本各段落層次之間有沒有更深的聯系?文本還有沒有蘊含著更深刻的哲理?我們不妨從這兩個角度出發,深入挖掘文本所蘊含的人文內涵。
求知: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
文章第一段就開宗明義:“學不可以已。”意思就是說,學習不可以停止。為什么學習不可以停止?作者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在第二段,作者分別用了青、水、木、金四種不同的事物設喻,反復論證學習的意義。比如:“木直中繩,<\\Server\本地磁盤 (e)\客戶資料\cosl\廊坊師范期刊\語文教學之友\2018年第6期\輮.jpg>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Server\本地磁盤 (e)\客戶資料\cosl\廊坊師范期刊\語文教學之友\2018年第6期\輮.jpg>使之然也。”這兩句意思是說,一根筆直的木頭(合乎拉直的墨線),經過了“<\\Server\本地磁盤 (e)\客戶資料\cosl\廊坊師范期刊\語文教學之友\2018年第6期\輮.jpg>”(用火烤木使之彎曲)的過程做成車輪,就能讓它的弧度合乎圓規畫的圓圈;不僅如此,即使曬干之后,也不會再變回原來的直木的形狀。這里,作者特別強調了“<\\Server\本地磁盤 (e)\客戶資料\cosl\廊坊師范期刊\語文教學之友\2018年第6期\輮.jpg>”的作用,也就是學習的作用,它可以改變人,提高人的素養。
緊接著在教材節選部分的第三段,作者運用整齊的句式,連續列舉“終日而思不如須臾所學”“跂而望不如登高博見”“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等六個例子,反復論證學習的作用。其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一句,意思是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長游泳,卻能夠橫渡長江黃河。這里,作者特別強調了“假”的作用,也就是向外物借助力量的作用,它和學習一樣,可以彌補人力的不足。
那么,這兩個節選段落之間有沒有深層次的聯系呢?反復探究我們不難發現:第二段的喻體選擇,是從客觀外物的角度,它們之于學習這一本體,都是被動地接受;而第三段的喻體選擇,是從人的動作行為的角度,他們之于學習這一本體,都是主動求變。可見,作者想要通過這一喻體選擇的變化告訴我們:求知,不僅要被動接受,還要主動學習。
做人:從“知名”之境到“神明”之境
反復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和作用之后,教材的節選部分又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的角度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從論證邏輯上看,作者完成了由“為什么”到“怎么樣”的語意遞進。但是,文本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做人方面的哲理嗎?我們應如何從文本出發去實現“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呢?
這需要我們再次回歸文本,從文本字里行間的細微處去找尋蛛絲馬跡。教材節選部分第二段的末尾如是說:“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而第四段的開頭部分則如是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這兩句里面有兩個相似的詞語:“知明”與“神明”。“知明”與“神明”,一字之差,作者想要通過這一不同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首先,從字面意思來看,“知明”的意思是“智慧明達”,它停留在人的知識和行為層面;“神明”的意思是“神圣明達”,它已經達到了人的道德修養層面,二者在知識和修養之間構建起了一座橋梁。其次,從詞語來源來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見,“知名”由博學和自我反省而得,它讓人達到的是君子之境;“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可見,“神明”由積善而來,它讓人到達圣人之境,二者又搭建了由君子通往圣人的橋梁。最后,從詞語內涵來看,“知明”是一個人的學識修養,強調個人修為;“神明”是一個人的道德境界,重在惠及他人。
可見,荀子想要通過從“知明”到“神明”這一變化告訴我們:學習的最高目標不僅要完善自己,還應惠及他人。當然,這不僅是學習的最高目標,也是人生的最高目標。
分析到這里,學生已經對文本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則可以再次回歸到文本,去總結升華,完成“立德樹人”的德育目標:無論是學習的最高目標,還是人生的最高目標,都離不開永不停止的學習。孔子韋編三絕方成至圣先師,王羲之洗筆成池方成一代書圣,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方成千秋詩圣。如果每位同學都能勤奮學習,那么同學們都不僅能夠成就自我,還能照亮他人。
作者簡介:劉永勝(1982—),男,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文言文教學的現實意義和現代文文本的內涵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