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一個部分,要想教好語文,就必然要在閱讀教學這一塊下功夫。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教學活動中,要始終堅持把學習方法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并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運用、提煉總結。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學習方法遷移運用到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中去,使語文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關鍵詞:學法指導;提煉;滲透;鞏固;運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申到我們教學當中,我認為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異曲同工之妙,講究的都是要更好地學習知識,首先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有句老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這句話有把自己教育不好學生的責任推給學生的嫌疑,但是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老師如果沒有把好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那么,在漫漫的求學之路上,學生就會因為沒有掌握學習的要領,走得無比艱難,甚至越行越遠。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是需要我們?nèi)W習、去掌握的知識,所以,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會學生學習并把具有示范價值的教法轉化為學法,讓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這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是非常明顯和常見的。在小學階段,基本所有的教材都是以中文為基礎,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和閱讀能力,學生甚至可能連其他學科的題目都不能讀懂。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有較好的教學方法。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jù)學科的特點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融教法與學法于一體,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一、研讀教材,提煉學法
小學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質兼美的佳作組成的,它的教學目標沒有其他學科教材那么明顯。這使很多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教材內(nèi)容的挖掘和對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強化了“人文的感悟”,卻忽略了作者在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上的特色,淡化了“語文的本色”,沒有把教材當作例子從中提煉出學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反復研讀教材,對教材進行再次開發(fā)。通過研讀教材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要點,掌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線索脈絡,明晰課文的寫作特點等,從而提煉出符合學生學情的閱讀方法。例如,教學《錫林郭勒大草原》時,教師可通過讓學生找出過渡句,思考過渡句上下文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明白過渡句的作用,再讓學生進行仿寫;又如,教學《小兵張嘎奪槍記》時,教師可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小兵張嘎的眼神變化來表現(xiàn)他的心情;再如,教學《蓮葉青青》時,教師可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放在一起學習,讓學生學會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習得某種閱讀方法,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人文關懷,更能得到語言智慧的啟迪,逐漸提高閱讀能力。
二、老師“教讀”,滲透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方法,如精讀、默讀、略讀、速讀、帶問題讀等,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選取合適的課文進行“教讀”,傳授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引領學生主動去閱讀。
1.教給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學詞的方法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詞語意思,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但怎樣才能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呢?如字詞的讀音、意思可查字典解決,詞(字)意還可聯(lián)系上下文來推理,在教學中,需要重點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詞意的方法,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意。為了讓學生掌握這種方法,我改變了“抄解詞”這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是讓學生把詞放到課文里,放到句子里去理解。如,教學《父親、樹林和鳥》2~6自然段,“茫然”和“凝神靜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較難理解,很多學生都是通過查字典了解它們的意思。這時我問:“如果沒有字典又該怎么辦?”大部分學生大聲說:“猜一猜。”我不急著給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把這個詞放到課文中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答案。通過讀文,有的學生很快找到這兩句話:“可我既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和“我仔細找,沒有找到晃動的葉子。”有個學生回答說:“讀了這兩句話,我不僅理解了茫然的意思,還知道了文中‘我茫然的原因。”這時我趁熱打鐵:“好,你真會讀書,這就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現(xiàn)在同學們再運用這個方法理解‘凝神靜氣的意思。”有了方法的指導,大部分學生懂得從文中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對課文的品讀就更深刻了。
2.教給學生抓住句中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句子組成的,只有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才能理解全篇文章。尤其三年段,是從低年段向中年段轉折的關鍵期,在教學中我們教給學生抓住句中關鍵詞理解句意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教學《七顆鉆石》一課,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找水”這部分,我們引導學生運用“抓住關鍵句子,體會重點詞語”的學法來感受小姑娘找水的艱辛。課堂上學生初讀時能抓住關鍵句“她找哇,找哇,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懂得找水的艱辛。這時老師繼續(xù)追問:“你是從句中哪個詞體會到的?”引導學生再讀再悟,通過反復讀,課堂的生成就更精彩了。有的學生說:“我從‘找哇,找哇這個詞知道小姑娘找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也體會到她找水很不容易。”有的學生說:“我還從‘找哇,找哇這個詞語中體會到雖然小姑娘找水不容易,但是她沒有放棄找水。”還有的學生說:“我從‘終于這個詞語體會到小姑娘的堅持及找到水時的高興。”……教學過程中滲透學法,學生掌握了讀書的方法,就能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就會有自己個性化的解讀。
三、學生“自讀”,鞏固學法
在老師“教讀”之后,學生學到了多種閱讀方法,需要他們在實踐中進一步地鞏固、掌握,因而學生“自讀”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所謂“自讀”,就是指學生自主性閱讀,自主運用相關的閱讀方法來學習課文,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guī)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教師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從成功的學習過程中鞏固閱讀方法。如,教學《七顆鉆石》的3~8自然段時,我們就大膽地放開手,出示導學提綱:“小姑娘做了哪些事情?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關鍵句、重點詞體會到的?”學生圍繞著問題自主閱讀、小組合作,在成果匯報時,大部分學生都懂得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如,有位學生抓住“捧”字讀懂小姑娘對小狗的關愛、對小動物的憐憫之心;還有位學生也抓住“捧”字,體會到小姑娘對母親的孝順;還有的學生從“一點兒水”“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部喝了吧”這些詞句體會到小姑娘對過路人無私的愛。甚至有位學生懂得聯(lián)系“多么清涼新鮮的水呀!小姑娘剛想喝一口”這句話體會到小姑娘自己非常口渴,此時老師再稍微點撥,追問:“小姑娘手捧救命水,想到的是(小狗),想到的是(母親),想到的是(陌生人),唯獨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此時,學生都能感受到小姑娘無私的愛。在最后總結階段,我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成果進行了經(jīng)驗總結和點評,幫助學生理順了思路,讓他們在實踐中真正掌握了閱讀方法,提升了閱讀能力。
四、觸類旁通,運用學法
學習課文,不僅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要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進入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再從思想內(nèi)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這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閱讀方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能單靠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引導學生總結,一定要靠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嘗試運用,通過學生自身不斷“嘗試—總結—再嘗試—再總結”,讓學生把學法轉化為自己內(nèi)在的本領,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學生在《父親、樹林和鳥》這一課學習了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親身經(jīng)歷等理解詞語的方法后,在學習《樹葉都是綠色的嗎?》《蒲公英的夢》等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理解課后習題要求理解的新詞。又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同一篇課文里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學法運用。教師在教好“例子”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運用學習“例子”的方法進行后幾段學習。正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描寫桂林的水的寫法是“抓住特征分步描寫”后可馬上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描寫桂林的山的段落。教師抓住教材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引導學生運用學法,既揭示了閱讀規(guī)律,教會了學生閱讀方法,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為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一線老師要將核心素養(yǎng)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大膽創(chuàng)新,鉆研更多的符合學生學情的閱讀方法,引領學生掌握并熟練運用這些閱讀方法,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助其在書海中乘風破浪,盡情遨游。
參考文獻:
[1]楊九詮,李鐵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叢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還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改革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7(S1):23.
[3]張希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閱讀教學質量[J].新課程(小學),2017(11):61-62.
[4]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1):42-4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