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笑
摘 要:“科學”一詞在不同的時代會賦予它不同的含義,從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創新的科學技術也不斷提高,科技作為國家的第一生產力當然很重要,同樣,科學在小學的學習中也很重要。觀察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關鍵,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從觀察實驗著手,進一步推進科學教學。學習科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創新性思維。
關鍵詞:小學科學;觀察實驗;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作為小學課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學生和教師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學好科學可以為學生將來從事科學事業打下基礎,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將來提供自由的就業選擇。但就目前來說,小學科學的教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由于教材的更新換代比較難或者是教材內容存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傳統,不能夠適應新時代下學生的需求。想要真正地改變這一現狀,則需要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創新實踐教學。
一、開展興趣教學,激發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開展哪一門課程的教學,都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關注學生興趣的聚焦點,開創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科學課堂上應關注學生的興趣點,課前可以準備一套小游戲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為后面的課堂開展進行準備。同時教師對每一節課可以準備不同的上課模式,讓學生不會產生疲勞感,自主投入到課堂中,真正感受科學的魅力。
具體教學案例:
例如在探究課題《植物的生長》這一節內容時,可以根據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讓學生列舉一些植物的種類,探討不同植物的共性與區別;
2.組織學生在校園內觀察一些植物;
3.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每個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植物在一定時期內的變化;
4.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不同的環境中種植相同的植物,觀察一周內它們的變化;
5.教師進行總結,并讓學生談談對植物生長的認識。
二、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實驗開展
在科學實驗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地運用教學手段,這樣不僅能夠帶動學生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動性。對于科學實驗的教學,本來就不是一種固定思維的課堂,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實驗課堂要做出相應的授課方案,教師的創新教學手段不能落后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有效地引導實驗開展。
具體教學案例:
例如在探究課題《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一節內容時,可以根據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手段,選擇合適的方法,改變課本上原有的復雜步驟;
2.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驗室中取一支滴管和裝滿水的礦泉水瓶;
3.將滴管放進塑料瓶中,滴管口朝下放,并且將蓋擰緊;
4.反復做擠壓礦泉水瓶和放開的動作,讓學生觀察現象;
5.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分享這次實驗的感受和經驗。
三、積極提出疑問,提升創造能力
只有不斷地思考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思考的前提就是積極提出疑問。學生在課堂中對每一個值得思考的內容提出有效的見解,這也是一種進步,是對實驗內容更進一步的認識。教師在教學時,針對一些重點問題,可以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仔細思考,得出一些有價值的答案,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對做觀察實驗有更好的提高。
具體教學案例:
例如在探究課題《熱》這一節內容時,可以根據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教師提出問題,關于“熱”的現象是什么?并讓學生進行回答;
2.讓學生觀察衣服、水等物質是如何熱起來的;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冷水加熱;
4.利用實驗室的酒精燈、燒杯、石棉網等器具將冷水加熱;
5.讓學生提出疑問,關于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6.教師進行重點解答,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讓學生仔細觀察。
四、學生獨立實驗,提高實驗水平
越是低年級的學生受到的所謂理論知識的限制就會越小,因此作為小學生他們有無限的創造能力。在進行科學實驗之前,首先教師應該將一些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告知學生,然后對簡單的步驟進行介紹,鼓勵學生獨立實驗。通過學生獨立實驗,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實驗水平,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小學階段對于科學的理論學習,還是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都是為將來我國的科學事業培養新型人才。因此,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方法,解決現存的教學問題,提升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讓學生對理論科學有更好的了解,才能夠進一步學習實驗科學。
參考文獻:
[1]喬樹勇.加強小學科學觀察實驗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5):37.
[2]鄒田興.加強小學科學觀察實驗教學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6(36):161.
編輯 郭小琴